最美的青春,嚮往的塞罕壩


最美的青春,嚮往的塞罕壩


“青春最美的顏色,是稚嫩的春色......”

這幾天居家隔離,剛好有時間陪著媳婦又追了一遍2018年央視好劇《最美的青春》,雖然我是第二遍看這個電視劇了,但是依然內心感動而澎湃。今晚大結局,和媳婦眼含熱淚看完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謹以此文抒發此時此刻的心情。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群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躊躇滿志,他們不畏環境的惡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來到當時條件艱苦、黃沙漫天的塞罕壩奉獻自己的力量。如果問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最終紮根塞罕壩,我想應該就是馮程常說的那兩句艾青的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他們每個有志青年對祖國的由衷熱愛賦予他們的使命。風雪嚴寒,沒有熄滅他們的熱情;失敗重重,他們仍對森林充滿希望。無論每個人處在哪個工作崗位,無論他們的命運發生怎麼的轉折,沒有一個人忘記自己紮根塞罕壩的使命。


最美的青春,嚮往的塞罕壩


或許是因為聽多了家裡長輩講的那個歲月的故事,一直很喜歡看這樣的年代劇,每次看這樣的電視劇也很有代入感,想象自己身處劇中,發生著跟劇中人一樣的故事。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說來也巧,我母親大舅全家也在那個年代因為某些原因遷至河北承德至今。記得外婆講過,當時一起從河南老家被遣送到承德的有同鄉的七八個人,當時上級告訴他們遣送的理由是“需要到那裡洗腦”,這七八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哪聽過“洗腦”這種新詞,都想著洗腦怕是要把腦顱打開用水沖洗腦子,這還有活命嗎?每個人出發前都以赴死之心哭著喊著拜別家裡的白髮父母和日夜相伴的兄弟姐妹。大概過了七八年,腦子也“洗”的差不多了,主管部門給他們選擇要麼回河南,要麼留在承德。大部分人選擇回到了河南老家,而母親大舅選擇了留在承德,後來歪打正著的還被分配了工作,有了工人編制,最終也在承德成家立業,一直到退休去世,除了給家裡親朋時常書信聯繫,幾乎沒有再回過河南老家。


最美的青春,嚮往的塞罕壩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馮程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最美的青春》這部劇將革命友誼、同事關係、浪漫愛情幾種感情纏繞在一起,看完後我既感佩他們刻苦鑽研造林的精神,又感動於他們對愛情的不懈追求。男角色最喜歡馮程和趙天山,馮程無論是對事業還是愛情都充滿了最真摯的熱情,自始至終都將人性的光輝放到最大,無論育苗遇到了幾次失敗,都不曾灰心,還善於打破常規,嘗試創新。趙天山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就像他的口頭禪一樣“雷厲風行”,做人做事幹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除了談對象的時候慫的可愛。作為塞罕壩先遣隊的大隊長,責任心爆棚,無論隊伍出了任何問題,他都首先反思自己的問題,將大隊長這一重任時刻放在心裡。女角色裡我最喜歡覃雪梅和吳改花。覃雪梅為人善良,做事認真。對於工作,認真負責,不怕辛苦。對於愛情,勇於表白追求。她和馮程的結合是完美的,他們是一種人,都是對奉獻祖國而滿腔熱血的可愛的人。吳改花,敢愛敢恨,是非分明。恩人的孩子視如己出,愛人的外甥,出頭維護。其實這部劇裡喜歡的角色還有很多,但是沒辦法一一表達內心的感想。


最美的青春,嚮往的塞罕壩


雖然知道這只是一部劇,有劇本,有導演,但是我仍相信塞罕壩人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真實存在,正如此時此刻,全國千萬家醫院裡正在和病魔作鬥爭的白衣天使們,你們的精神就像我看這部劇裡的塞罕壩精神一樣,給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創造著希望,創造著奇蹟。困難再大也無法將我們國家千千萬萬滿懷著塞罕壩精神的人嚇退,毒魔終將消散,朗朗乾坤,春回大地。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帶著愛人和家人,到美麗的塞罕壩摸摸那裡的蒼天大樹,踩一踩那片熱情似火的大地,接受一下偉大塞罕壩精神的洗禮。(分享鏈接為該劇主題曲《最美的顏色》,很好聽,分享給大家)

2020年2月13日凌晨


最美的青春,嚮往的塞罕壩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