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1輛因一時衝動而被設計出來的傳奇賽車!2位愛恨交織的老司機搭檔——分別由馬特·達蒙和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3輛同屬一隊的賽車!同時撞線奪冠!上述畫面,全部都出現在——24小時風雨無阻的勒芒耐力賽上……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熱血故事啊!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1966年6月19日,“1966年法國24小時勒芒耐力賽”落下帷幕。最後衝刺階段,三輛車並排完成。其中,傳奇車手肯·邁爾斯原本牢牢佔據頭名,但因為車隊高層的決策,刻意放慢了車速,只為了讓排名前三的同隊賽車同時並排衝線,全部拿到冠軍。因為,這三輛車,全部來自於美國老牌汽車製造商——福特車隊。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然而,最終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肯·邁爾斯竟不是冠軍。冠軍歸屬於布魯斯·邁凱倫,也就是肯·邁爾斯的福特隊友。賽事舉辦方在統計結果時,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無人知曉的規則,即布魯斯·邁凱倫發車位比邁爾斯的車更靠後,所以,根據總長度計算,邁凱倫獲得最終第一名。也許,不懂賽車的你會提出疑問:這怎麼可能?太狗血了!但喬豆要告訴你,這個故事是真實的。而奧斯卡獲獎電影——《極速車王》,正是還原了這段既熱血又狗血的歷史故事。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極速車王》改編自真實事件,將鏡頭聚焦於傳奇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飾)帶領的美國工程師、設計師團隊以及他的好友,也就是英國傳奇車手肯·邁爾斯(克里斯蒂安·貝爾飾),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福特與法拉利之間的商業之爭的故事。但,如果你把《極速車王》當作一部熱血勵志片,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極速車王》並沒有講述成功的故事,而是講述了一個註定要失敗的故事。很難得,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除此之外,《極速車王》這個名字,翻譯的也著實有些爛,影片的英文原名叫《Ford v Ferrari》,即“福特與法拉利”,看起來和《速度與激情》(《Fast & Furious》)很相似,但其意義卻完全相反。《極速車王》的故事並不單單與賽車有關,而是一個著名的商戰故事。在格局上,與《速激》就不是一個層次,僅靠這一點,它完全有理由配得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儘管《極速車王》最終沒能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但依然斬獲了奧斯卡最佳電影剪輯和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同樣可喜可賀。



也正因為《極速車王》極其出色的剪輯水準,成功讓這部爽片俘獲了無數車迷的心。即便故事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熟悉這段歷史恩怨的人,自然無需解釋,不熟悉的影迷們也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影片的真實度也無需懷疑。但它的好看之處就在於,影片在講述真實故事時,沒有拖泥帶水,反而乾淨利落,實事求是;而在某些需要向影迷展示電影藝術的時候,加入了很多戲劇性元素,比如對福特二把手裡奧·畢比的醜化。真實性與戲劇性完美結合,相得益彰,讓整部影片跌宕起伏,精彩紛呈。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想來,電影的獨特藝術魅力正在於此,它有自己的電影語言,有自己的敘事角度,也有自己的剪輯方式。影片的直接呈現,使得肯·邁爾斯和卡羅爾·謝爾比搖身一變,成為故事的主角。這也正是《極速車王》可以力排眾議,斬獲奧斯卡兩項技術大獎的原因所在。所以,影片到底好不好看,只有看完才會知曉!


比《速度與激情》更燃的賽車片!《極速車王》實至名歸!

觀看全片方法:點擊文末的“瞭解更多”,註冊自由鯨瀏覽器。打開自由鯨瀏覽器,輸入框中搜索“非我所願+完結在線”(默認使用Google搜索)即可。

文末互動:親們對《非我所願》一劇還有什麼特別的觀影體驗嗎?或是有什麼其他想看的電影電視劇想分享推薦?……都可以留言分享哦!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