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就不配要孩子?”多少人乾了這碗毒雞湯?


“窮人就不要生孩子”,“窮人就不該生孩子”!


不知你是否也經常聽到身邊人對“不要生孩子”的呼籲?

“窮人就不配要孩子?”多少人乾了這碗毒雞湯?


“窮人就不配要孩子?”多少人乾了這碗毒雞湯?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小布爾喬亞們(中下社會階層)所謂的“窮人就不要生孩子”的理由:


慢慢發現,贊成“窮人就不要生孩子”的人不在少數。人們越來越崇尚小布爾喬亞情調,越來越注重個人所謂的生活品質;換句話說,我們窮極一生,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才是人生正道。“窮人就不要生孩子”表面看來有依有據、合情合理,實則謬論。


在這些引領社會潮流的小布爾喬亞們看來,是以財產的多少作為衡量“窮人”和“富人”的標準嗎?

“窮人就不配要孩子?”多少人乾了這碗毒雞湯?


其實不是,他們認為“窮人就不要生孩子”,打著“如果給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那麼就不要生”的幌子,無非是出自這2個原因:


養育下一代,有礙於自身對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追求;


寒門弟子因努力變得優秀,他們擔心自己的下一代階層跌落,生存空間會被窮人擠佔。


窮人到底該不該生孩子?我們再來看看網友們的意見:

“窮人就不配要孩子?”多少人乾了這碗毒雞湯?


生不生孩子本是每個人的權利,而要不要生孩子也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把自己的觀點將他人生養孩子的權利捆綁實在不妥。


從支持“窮人生孩子”的網友看出,生養孩子的能力並不能直接等同於收入的多少。進一步說,有了錢是可以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質需求,可這不代表就能付出時間和精力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因此,有錢人不一定就能培養出“好孩子”,窮人也不一定就會養出“壞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