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過的有多悲慘?被襲擊時,只有六個人出手保護


很多人都不瞭解嘉慶皇帝的事情,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

"平庸"兩個字,是嘉慶帝的主要性格特點。

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后出逃的"道鹹衰世"。

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然而,嘉慶的平庸,並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歷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白蓮教的起義,再加上乾隆晚年舉辦壽宴過度的奢華,使得嘉慶初期國庫空虛,所以說乾隆實際上是留下了個爛攤子給嘉慶。

在清朝眾多皇帝中,看似岌岌無名的嘉慶,卻因為數次被刺殺稱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同時也暴露出當時的一個問題:不提官員,就是侍衛大多數都是尸位素餐。

嘉慶在經歷了三年多的實習期後,在處理政事方面也算是頗有經驗,乾隆死後,他開始正兒八經的決定國家大事,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努力治理國家時,竟然會蹦出不少起義不說,竟然自己還遭遇刺殺事件。

嘉慶皇帝過的有多悲慘?被襲擊時,只有六個人出手保護

嘉慶八年二月似乎這一月剛開始日子就顯得不是那麼的平常,紫禁城在月初就失火了,好在及時撲滅,沒有造成很大的損失,"紫禁城內炭庫失火、即帶領護軍等協同火班兵丁撲滅、未經開啟禁門等語,昏夜失火,即時撲滅"。


沒過多久,嘉慶竟然遭遇了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刺殺事件

陳德,河南人,30歲來到北京,本為清朝內務府廚師,失業後生活無著落,而妻子早已去世,僅有兩個兒子,過著艱辛的日子。嘉慶八年二月二十日,陳德手持尖刀出現在紫禁城北神武門,因為曾在多次為官員做工,進入過紫禁城,他對皇室的行動規律比較熟悉。

前幾日他看到街上鋪設了黃土,黃土踐道,便知道嘉慶要出宮舉行祭祀儀式,將在此時返回。陳德臨時起意,決定在這紫禁城北神武門刺殺嘉慶。

嘉慶皇帝過的有多悲慘?被襲擊時,只有六個人出手保護

嘉慶皇帝吃了一驚,周圍的大臣和侍衛也是一時間沒有鬧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只有六個人上前救駕,分別是:親王綿恩、固倫額駙喀爾喀親王拉旺多爾濟、乾清門侍衛喀喇沁公丹巴多爾濟、御前侍衛扎克塔爾、珠爾杭阿、桑吉斯塔爾,陳德被當場抓住。

這一件事說來也是奇怪,官員們竟然沒有查出行刺背後到底有沒有其他勢力參與,嘉慶對調查結果很不滿意,於是派出大學士等人參與調查,"命大學士、軍機大臣、會同九卿科道等嚴鞫",最後也沒有查出啥,嘉慶估計也只能安慰自己,沒有查出更多人,證明大家對自己這個皇帝也是很滿意的,於是"陳德及其二子伏誅"。

事件發生之後,嘉慶其實也有反思百姓刺殺皇帝,首先,嘉慶批評,"所慚懼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其次,皇宮竟然能讓普通人隨意進出,門禁也太送了吧,"嚴申門禁";最後,皇帝遭遇意外,護駕只有六人,嘉慶一點都不吝嗇的嘉獎了這六個人,同時追責其他人

嘉慶皇帝過的有多悲慘?被襲擊時,只有六個人出手保護

嘉慶悲痛地說:百餘袖手旁觀者,豈無朕之至親,豈非世受國恩之臣僕乎?見此等事,尚如此漠不關心,安望其平日盡心國事耶?朕之所深懼者,在此而不在彼。諸臣具有天良,自問於心,能無愧乎?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顒琰自圓明園起程,前往避暑山莊。一週後,到達山莊。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極有可能是天氣太熱,中暑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