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減收、增支,地方如何守住“錢袋子”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2019年我國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實施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降至3.8%,未完成年初預算目標。

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讓地方財政“雪上加霜”。

目前,已有14個省份公佈今年1至2月財政收支相關情況。其中,超六成財政收入下滑;同期,近半省份財政支出持續增長。

為保障地方財力,當前,財政部已採取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加快轉移支付下達進度、加強庫款資金調度等措施。與此同時,今年前三個月,全國新增地方債超過1.4萬億元,接近去年全年規模一半。

穩增長倒逼發債加快,疫情進一步導致減收增支,地方財政如何應對?

前三月新增地方債接近去年全年一半

3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透露,截至3月20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的地方政府債券已經達到14079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的76%;其中一般債券3846億元,佔69%;發行專項債券10233億元,佔79%。

目前,北京、天津、遼寧、寧波、福建、江西、廣東、四川、雲南9個省份已完成提前下達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

其中,廣東發行新增地方債最多,規模達1474億元;其次是四川,發行規模為901億元;第三是江西,發行規模為747億元。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個背景。

2019年以前,地方債新增限額一般在每年3月經全國人大審議批准後下達,地方發行最快也要到5月底,由此帶來發行進度遲緩等問題,不利於穩投資、穩增長。

為此,2018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使得1-5月都有地方債發行,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提前下達額度”。

按照規定,國務院可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2019年,全國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3.08萬億元,理論上,2020年可提前下達的新增地方債限額最高規模為1.84萬億元。不難計算,今年前三個月新增的地方債規模,已達去年新增總額度46%。

在穩增長訴求下,各地紛紛上馬重大儲備工程項目。截至3月10日,共有25個省份公佈未來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披露,目前已發行地方債中,有1200億元用於各地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其餘的,都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0年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2.53萬億元。而機構和專家給出的2020年新增地方債預計規模,為3-6萬億元。

吉林財政收入降幅達十年之最

一邊是需要資金支持的重大項目和不斷增加的地方債務,另一邊是在外部環境、宏觀經濟及突發疫情等因素影響下財政收入減少。

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公佈1月、2月或1-2月財政收支情況。粗略計算,已公佈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共計9539.67億元,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共計11619.55億元。

发债、减收、增支,地方如何守住“钱袋子”

從總額來看,14個省份中,只有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1月或1-2月財政收入超千億元,都是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其中廣東最高,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其1月財政收入為1722億元。

從増勢來看,前兩個月,9個省份財政收入不增反減,分別是山西、上海、江蘇、北京、陝西、吉林、甘肅、青海及寧夏;7個省份財政支出保持增長,分別是廣東、浙江、北京、吉林、山東、湖南、青海。

多個省份提到,收入減少和支出增長,都受到疫情防控影響。

其中,山西1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最低,同比下降19.8%;陝西次之,1月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6.63%。整體看1-2月財政收入情況,吉林和寧夏分別同比下降12.7%、12.6%。

目前,只有吉林單獨公佈2月數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到40億元,是吉林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39.7%,下降幅度也是十年來之最。

對此,官方解釋,收入降幅較大,主要是去年減稅降費政策翹尾,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收入下降較多同時,吉林2月又保持較高的支出增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7億元,增長11.3%,主要是應對疫情防控等需求。

回顧去年,全國財政支出已經呈現出普遍增長趨勢。

根據財政部消息,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部地區增長最快。全國31個省份,29個實現增長,其中貴州、浙江、青海、天津等12個省份增幅在10%以上,海南、湖北、湖南、遼寧等14個省份增速在5%-10%之間,3個省份增幅在0-5%之間,2個省份同比略有下降。

“適當提高赤字率是有空間的”

為防止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出現問題,財政部應對手段之一是,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

所謂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是把繳入中央國庫的中央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地劃入地方國庫,留歸地方使用。

按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3月至6月,在已核定的各省份當年留用比例基礎上,統一提高5個百分點,帶來新增留用約1100億元資金,全部留給縣級。

另一個辦法是加快轉移支付下達進度,用以保障地方財政運轉。

截至目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6.2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6萬億元。

與此同時,考慮到防疫、脫貧、居民收入翻番等因素,也有專家開始探討適度擴大財政赤字率。

近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回答2020年有關於赤字率的安排時表示:“綜合來看,中國政府債務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債務形成的資產中有一些資產還有比較好的營利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覺得適當地提高赤字率是有空間的。”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都以《歐洲聯盟條約》的赤字標準作為參考:赤字率不超過3%,負債率不超過60%即是所謂的“國際安全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2019年預算赤字率為2.8%。

近年來,受世界經濟週期性波動影響,主要發達國家的赤字率時有突破3%,如2014年美國的赤字率為4.1%、英國為5.7%,日本為8.8%。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大家擔心現在財政的壓力很大,沒有錢怎麼投基礎設施?我有個建議,要突破赤字率,財政赤字到3.5%、4%都沒有關係,但我覺得不是一個數的概念,而是一種理念,究竟是要保財政還是保增長。

他說,一國財政是建立在自身經濟實力基礎之上的,目的就是要熨平經濟波動,為企業和居民服務,只要中國經濟繁榮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就不愁財政。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