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待時變,大智慧也!蝸居在家重溫《三國演義》,領悟大道至簡


以待時變,大智慧也!蝸居在家重溫《三國演義》,領悟大道至簡

前段時間整日蝸居在家,於是再次重溫了《三國演義》電視劇。我發現裡面那些謀士在給主公獻策時經常會說道“囤積糧草,厲兵秣馬,以待時變”之類的話。起先我在想,為啥動不動就要“以待時變”?身為謀士,難道他們就沒有當下直接的制敵良策嗎?非要以待時變,給人一種被動逃避的感覺,再說以待時變萬一後面還是沒有機會咋辦呢?

後來邊看邊琢磨,終於悟出“以待時變”這四字的道理,真乃大格局大氣象也!以待時變,不是沒招,不是消極,更不是逃避,而是把時間概念納入了鬥智鬥勇鬥法的人類戰爭中,是一種重視人為也重視天時的方法論,是一種明辨當前局勢和矛盾後的隱忍,更是一種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自信和從容!

當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時,若不知進退貿然對抗,則如同以卵擊石,那麼蓄勢已久積累的那點革命資本就會瞬間傾滅。劉備得諸葛亮後,事業開始逐步走上正軌,但也經歷了艱難的借荊州立足、攻取西川謀求長足發展的過程。佔據西川之後,天下形勢依然是曹操最為強大,於是不得不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屯兵存糧,以待時變出秦川攻許昌。當年國共合作抗日的時候,毛主席就寫過《論持久戰》這篇軍事著作,判定這將是一場持久戰。但抗日戰爭要持續多久,誰也不好說。於是,一邊聯合國民黨抗日,一邊在廣大農村地區爭取民心,厲兵秣馬,強化黨建,在戰爭中不斷髮展自身力量,以待時變。終於,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隨後日本大勢已去宣佈投降。抗戰結束了,國共內戰再次爆發,但此時我黨已遠遠不是八年前被圍剿逼得不得不到處轉戰的那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了。三年內戰結束,勝負已分。

以待時變,大智慧也!蝸居在家重溫《三國演義》,領悟大道至簡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但天時決定了大的環境和趨勢。以待時變,就是要等待有利天時!其實人生和工作也一樣,總有一些時候很順,也總有一些時候幹啥啥不順,甚至處處犯小人。遇到順時,則順勢而為,事半功倍。遇到不順時,要懂得韜光養晦,蓄勢待發,以待時變。不可急功近利,衝動地想畢其功於一役。須知事物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是諸多因素綜合在一起的結果。有時候光自己努力,是改變不了問題根本的,還需要他人、他事的變化去幫我們促成“天時”,這就是以待時變,順勢而為,上善若水。

以待時變,大智慧也!


以待時變,大智慧也!蝸居在家重溫《三國演義》,領悟大道至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