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爲何都結局悲慘?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幅文學化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他將魏蜀吳三國從形成到滅亡的整個過程及其中的各種人物、發生的各種事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展現出來,它包羅萬象、蘊意豐富。很多人說,你看懂了三國演義,其實也就看懂了人生。

讀過三國演義後,很多人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整部60多萬字的小說中,幾乎所有性格急躁的人結局都死於非命,為何會這樣呢?實際上,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有很多人物的故事和結局與正史都有很大差別,這並非是純粹的文學加工,也不是純粹的歷史再現,而是因為作者羅貫中深通科學道理。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在三國演義中,性格急躁的人物主要有關羽、張飛、孫堅、孫策、周瑜、魏延、甘寧等等。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為人高傲自滿、脾氣大,除了劉備、諸葛亮和張飛等極少數人外,他看不起任何人,而且有時性情難以控制,最終一代英豪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擒殺。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張飛也是劉備的義弟,脾氣最為暴躁,動則瘋狂毆打自己的部下來發洩怒氣,最終他在睡著的時候被叛變的部將潛入房中殺死。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孫堅是孫權之父,他為人輕狂衝動,為了稱帝的夢想不顧大局,最終在輕率攻入劉表腹地時被劉表的軍隊亂箭射殺;孫策是孫權之兄,江東基業的開創者,但他為人十分急躁,經常因為小事情大發雷霆,有一次遷怒於無辜的道士于吉將其殺死,孫策最終因為中了小人暗算受重傷而死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是赤壁之戰的指揮者,他雖然足智多謀,但遇到了比他更有才華的諸葛亮後性情變得十分急躁,最終周瑜因為鬥智被諸葛亮多次挫敗而活活氣死。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魏延是蜀漢名將,為人暴躁而與人交惡,因為一些小事情就會遷怒於同僚,最終被自己人馬岱所斬殺;甘寧是吳國大將,性情殘忍急躁,經常亂殺人,最終他因為急火攻心而得了痢疾,在戰場上由於生病戰鬥力下降,竟死於無名鼠輩之手。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從以上事例我們不難發現,整本名著當中性格急躁的人都死得很悲慘,這真的是宿命嗎?其實,從健康方面來說,性子急會傷脾、傷肝、傷肺,長期急脾氣將會導致人的五臟六腑功能受到影響,並進一步由內臟蔓延到肢體甚至全身,從而導致亞健康狀態甚至各種疾病。

《三國演義》中性子急的人為何都結局悲慘?

三國演義中的孫策、周瑜、甘寧都是因為性格原因導致疾病惡化的;從心理上來說,人經常急性子將導致其心亂,容易產生各種心理疾病。心無法踏實下來,做事情就容易失去理智,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行動。因為人的思維是受大腦所控制,脾氣過於急躁將會導致腦子混亂,將阻礙其正常思維能力,就容易出問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張飛、孫堅、魏延都是由於性格急躁等個性缺陷導致做出了錯誤的抉擇,從而葬送了他們自己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