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一壺千金

幾不可得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掇只

原礦紫泥|980cc左右

全手工 | 周幼寶 制


|視頻賞析|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掇只壺與掇球壺頗為相似,以球體為基本造型,古樸雅緻,為世人所喜愛。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此壺選用原礦紫泥製作而成,色澤紅潤,明潤柔和,手感頗好。

從器型來看,此壺扁球腹,矮頸,短流,扁球形蓋,扁珠鈕,子母線口蓋溫和嚴密,骨肉亭勻,簡練大方,製作頗見功力。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宜興縣誌》中記載的掇只壺價值連城,其造型簡潔大方,整器瑩潤飽滿、渾樸典雅,以簡練的線條來體現其內蘊,昂揚挺拔,氣韻奪人。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其壺嘴玉韻秀氣,其制壺胎薄而堅緻,工整而規,壺形渾圓高貴,壺鈕扁圓,壺把渾圓如耳,帶圓底圈足。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有人稱讚掇只壺為光素器的巔峰之作,被紫砂陶人奉為圭臬,可謂是紫砂光器的形象代言人。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扁珠鈕與壺身自然協調!造型上審美之奧邃,創作形式上完美,技藝高超!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彎流嘴胥出,在端頭下壓,柔美之姿明顯。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壺柄略微上抬之後優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條圓潤飽滿的弧線,樸雅大方。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圖片因環境光及各種顯示媒介影響

偏色差異各有深淺屬正常現象

色澤以實物為準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民間出高手——周幼寶《大亨掇只》


“紫砂壺狀元”周幼寶


宜興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是一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始於北宋,成於明代,至明正德年間,供春把手工紫砂陶技藝推進到藝術境界,而為世人所公認。萬曆以後,紫砂製陶技藝成型成為獨立的生產體系。清末民初,手工紫砂製陶技藝是一家一戶作坊式從事生產。解放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紫砂製陶技藝從業人員逾6萬,公司、工廠、工作室、創作室、展覽館、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地遍佈城鄉。紫砂技藝從創始至今已有6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


自古以來,紫砂陶製作技藝是中國陶瓷史中的一朵唯美而實用的奇葩,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享譽世界藝林。並以其獨特的原料材質,精湛的手工技藝,古樸的自然色澤和百態千姿的造型藝術,在工藝美術苑林中獨樹一幟、異彩紛呈、經久不衰。製作成品深受歷代上層文人雅士欣賞鍾愛,也倍受國內外大眾喜聞樂見和日常使用。清人汪文柏《陶瓷行》雲:“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名手所作紫砂壺更是造型精巧、工藝精湛。而作為品茗的雅器,因其能吸收茶的香氣,用常沏茶的紫砂壺儲水,連水也有茶香味。明代張岱《陶庵夢記》衝說:“宜興罐以龔春為上,一砂罐,直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愧色。”這段話說出紫砂壺物質形態和藝術內涵的價值,可見,紫砂壺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怪不得“千古奇人”徐霞客將宜興作為第二故鄉,並將紫砂壺引以為豪,令人羨慕。顯而易見,2006年5月20日,宜興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有句名言一“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此話是說在各行各業,不論做什麼事,都有人出類拔萃。比喻不論幹哪一行,只要熱愛本職工作。都能做出優異的成績。本文要介紹的周幼寶,就是一位在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領域裡出類拔萃、爾不凡的傑出人物,被譽為“紫砂壺狀元”。他生於1950年,出生在一個“溪貨”陶瓷氣息濃郁的世家,自幼在“溪貨”陶瓷下長大,接受陶瓷傳統文化薰陶,耳濡目染,在製陶藝術上,特別是受到過“翁狀元”父親的長期教誨。他聰明好學,喜愛工藝,兼之天賦過人,很早就受人注目。在上世紀70年代,就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木工匠,製作的傢俱作品非常出色,曾在湯渡地界畫溪河兩岸家喻戶曉。直到90年代開始轉行,走上紫砂陶製作技藝之路,拜紫砂奇人徐金根為師,步入正軌的紫砂陶製作技藝門檻。業餘時間常看古代名人作品,翻閱歷代名人制陶技藝書籍,仔細琢磨名人制紫砂壺的造型、風格與特點,研究與探索古今紫砂陶經典器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遺餘力,致力於手工紫砂製陶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去蕪存精,始終兢兢業業地學習古人的作品,仔細揣摩古人制作意境,堅信藝術源自生活而高於生活,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從古代藝術汲取營養。他崇尚素器,尊崇古意,敬佩古代大家時大彬和現代大師顧景舟諸人所提倡的“不務妍媚而樸雅堅慄”的創作風格,精益求精,寧缺毋濫,做一件是一-件,稍有瑕疵就毀之重做。歷經幾十年的鍥而不捨的磨練和感悟,創造出紫砂壺造型裡的堅挺有力和柔軟如水的氣息。如今對於傳統紫砂陶製作技藝、制壺原料、工具用具等方面,尤其是光素器的手工製作技藝已臻爐火純青之境,作品氣質不凡,多款作品獲得當地巨匠、大師們的眾口稱讚。諸多作品由於其特有的創意和工藝,深受國內收藏家的喜愛,頗受紫砂愛好者的追捧和青睞。在行業中風生水起,被當地業內稱為“紫砂壺狀元“。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晚年所寫的一首哲理詩七言絕句《冬夜讀書示子聿)飽含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託了詩人對子女的殷切期望。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還是膚淺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去實踐才行。周幼寶先生在有些“鐵桿粉絲"眼裡,就是一位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的優秀代表人物,在宜興高手如林的紫砂陶製作行業中,可謂獨樹一幟。他在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中躬行實踐,默默耕耘他製作的全手工紫砂壺,造型為傳統壺式仿古壺,古樸典雅,渾然天成,不失為傳統器形愛好者的不二選擇他在紫砂界中不張揚浮躁,不趨炎附勢,不追隨流俗,不求各類榮譽,只求提升紫砂陶製作技藝品位,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在傳承與創作中,寒風夜雨、暮鼓晨鐘、夜以繼日,細心潛學、漸入佳境。他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手法多變,獨具匠心,個性鮮明,賦予了最具中國特色的紫砂陶製作技藝以濃厚的民間傳統工藝氣息。他的製作,可謂件件作品顯得高貴脫俗,古樸典雅,富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如“大亨掇只壺",為傳統器型中的一款,是無數藝人與壺友喜愛的款型之一,曾在《宜興縣誌》中提到過此壺,“一壺千金,幾不可得”。此壺線條流暢,比例得當,壺身骨肉均亭,肩上弧度潤澤飽滿,壓蓋略微渾厚,點線之間見出魅力,子母線口蓋溫和嚴密,簡練大方,造型古樸自然,前後一氣貫通,自然流暢渾成一體,韻味無窮。又如“大口扁腹壺",尤其在壺流與壺體銜接處做得有如天成,小巧而不失勁道。在壺流、壺把等處施以創新,做到不離古傳神韻,而有新氣象,整體端莊秀美,技法雄健,顯示了簡樸大方的氣度,輪廓線條起承轉折乾淨利落,簡約明快,大氣磅礴。再如“木柄提樑壺",是周幼寶先生畢生的經典之作,氣質健偉、深沉朴茂、結構嚴謹、剛中帶柔.和諧勻稱,精氣神韻超凡脫俗,可以說這把壺是以實為本,以虛為用的經典,讓人感覺有一種大氣超然的氣勢,是當代紫砂壺藝表現出材質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的全能佳作,被譽為“紫砂茗壺一絕”。置放各種環境中或品茗或觀賞,都能顯其神彩,典雅絕俗。此壺不僅體現“紫砂壺狀元”周幼寶先生精湛的壺藝,而且融合了他多年來所設計的風格和神韻,彰顯了他夫唯大雅、卓爾不群的品性,也使得他的作品光芒萬丈,燭照古今。


品味奠定了基礎,品位承載了歷史品味是一種情趣,品位是一種境界,是一個人沉澱著自己的閱歷、一種做人的品質,反映一個人的情趣、思維、涵養,是對自然、美好、和諧的親近和本能的認同,是藝術的感知力、鑑賞力。在筆者的眼中,周幼寶先生在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領域的實力來自於他的勤奮和天賦,在傳承和創新上比常人走得更遠,一貫堅持提升製作技藝品位,思路開闊,技藝精湛,工底紮實,施藝嚴謹,一絲不苟, 能拮取古人之長,賦予個人風格,闖出了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的一片新天地。他雖沒有富麗堂皇的工作室,沒有令人咋舌的頭銜,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炒作,但已將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的內在品位演繹得淋漓盡致。他是個淡定而從容,不急不躁,不追求身外名頭,不弄虛作假,以誠待人的人。這從他的作品風格就能看出端倪 超凡脫俗、古樸典雅,最大限度地發揮紫砂材質特有的質地細而不膩,澤而不耀,含而不露的特色猶如皇家御用,宮廷珍寶,雍容爾雅,符合民間傳統工藝的審美趣味,積澱了厚重的紫砂文化底蘊,凝練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工藝文化,成就了不朽的民族精神,可謂“渾然天成,返璞歸真”。在紫砂行業圈內稱他為“紫砂壺狀元”,可謂實至名歸。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不僅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絢麗成果,也是華夏文化進步的綜合結晶。筆者堅信,“紫砂壺狀元”周幼寶先生在手工紫砂陶製作技藝路上將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成就,並且能夠在中國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史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