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週期看康波週期

首先呢,就是說康波其實這個詞,主要是周金濤老師給大家普及的。

他經常說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但是我們平時聽到這為止,到底什麼是康波,為什麼要靠康波?其實啊,能講清楚的人不多,因為這個事情是比較複雜的,涉及到了經濟規律,歷史演繹,時間與空間的座標都要考慮。這個問題其實我是可以回答的,其實康波非常簡單他就是一個大的經濟週期。簡單對比的話,康波週期就是我們中國的易經週期的甲子一輪迴。

從易經週期看康波週期

說到這個易經和康波,我認為其實本質是同一個東西。我是如何把這兩個東西是怎麼聯繫到一起的?首先我們梳理一下易經是怎麼來的。



整個人類這個進化的過程。大概形成這個原初人的時候,大概是600萬年前左右。在這個原出人形成到人類文字出現大概就是599萬年(文字歷史可能最多就1萬年左右)。所以在原初人到產生語言與文字前,人類基本上是用類似動物的語言,口口相傳,類似於動物本能的一些記憶,語言類似大猩猩的一些呼喝等方式交流。

每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來源於人類尚未形成語言與文字的遠古時代。

在600萬年的進化中,語言與文字產生的歷史相對進化史可能很短。很多的遠古進化的人類社會經驗都在各自民族的民族傳統文化中,或者宗教典籍中。在這個意義上講,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值得去珍惜與研究,尤其是各民族本身需要更加了解自己祖先為什麼制定這樣的傳統習俗與文化,以期望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現代化社會與經濟制度改革相實踐,實現這些知識的現代化。中國要走向復興必將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中精華,將其現代化。傳統文化的中醫,中國武術,易經等都需要我們再結合當下的規律與古人的角度去思考找出其當下的能夠指導實踐的現代化的傳統文化精華。

在2000-3000年前,當人類的文字和語言產生以後呢,人類社會進入了有史以來的思想文化與哲學的第一次巔峰的時代。從那個時代產生的一些哲學思想,基本上到我們沿用至今。實際上我們現在的思想與哲學的水平最多與當時哲學思想水平相當,個人覺得基本上人類的社會科學的哲學認識沒有超過那個時代的高度。

東方有孔子與諸子百家那個時代,對應的西方古希臘那個時代就是。人類處於一個奴隸社會末期即將進入封建社會的時代。

說起易經不得不提起伏羲。伏羲,一畫開天,文明肇始,然後產生了先天八卦,那個時候是為了紀年用的。易經最早的應用是紀年,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天象確定時間的一種方式。中國古人觀察七曜(七曜:七曜,又稱七政、七緯、七曜,是七大行星的一種總稱。中國古代對日(太陽)、月(太陰)與金(太白)、木(歲星)、水(辰星)、火(熒惑)、土(填星、鎮星)等稱為七曜,源於中國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七政、七緯又有他指。此外,“七曜”在武術中還有特殊含義,形意拳中稱頭、手、肩、肘、胯、膝、足七個部位為七曜。)。其實它記載了太陽,月球和星星天文週期規律的,所以易經的產生可能,就是在人類長期的沒有文字進化的過程中。那時候只能夠口口相傳動物性表達,積累到伏羲的時候開始有了文字的記載。這種積累源於幾百萬年的生物進化。歸納法經驗總結出來的天文太陽運行的規律。最後,其實就是歸結到一個易經,也就是始於萬年曆。

這個萬年曆其實就是易經的應用。易經最早是用來紀年的。計時就是地上插根棍子,然後那個就是最早的日晷。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所有東西都是圍繞著太陽去展開的。然後,因為我們是一個農業國家吧。我們對太陽的研究與重視,是人類社會上最早的。我們研究太陽黑子包括記錄太陽黑子都是早於西方社會2000年以上,因為我們就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的節氣與農曆,都是按照太陽的規律設立。立春這個節氣,按照這個太陽和地球的一個位置得出來的。立春,這裡有一句俗話,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就是每年的立春一定是晴天。大家前兩天也是看到了。我們古人就是在中國這個的土地上,歸納法總結出來的一些天文氣候規律跟數學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了我們的易經。

易經與跟康波的聯繫。其實易經的本質是一個天文規律,天文規律帶來了氣候變化,進而產生了一個糧食的大週期。由於天氣與氣候形成了一個週期,帶來一個糧食豐欠週期。在人類社會,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著名的馬爾薩斯陷阱。馬爾薩斯陷阱主要是資源約束,吃的不夠,就只能養活這麼多人口。那這個人不夠吃怎麼辦?兩個方法,要不餓死,要不革命或者起義。歷史上都是這樣的不斷的循環形成了人口結構的重複與循環。糧食週期,最終演變成了一個人口結構的週期。然後這個人口結構的週期,最後形成了一個康波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