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五子登科”

2020年注定是教育督导不平凡的一年。2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荡漾起一池春水;3月,全国、全省视频会相继召开,吹响了进军号角。“行装已备好,钢枪已擦亮”,作为地方教育督导工作的操盘手,如何开好头、起好步、谋好篇,关乎着视频会精神能否落地,会议要求能否落细,必须认真思考、统筹谋划。面对改革的汹涌大潮,面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纷繁复杂,笔者认为,理清工作思路,做到“五子登科”,定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是“当好学子”,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一方面,组织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宣传视频会议精神,坚持原汁原味、逐字逐句学习,做到了解背景、理解精髓、把握重点,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全国、全省的学习热潮中积极发言,不当沉默的学生。另一方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通知并提供学习辅导材料,明确要求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县市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必须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意见》和全国、全省视频会议精神,并把学习情况作为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近期学习的重要内容,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彻底改变过去“内部群情激昂,外部波澜不惊”的窘态,真正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教育督导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是“出好点子”,推动督委运作的实化。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不是新生事物。宜春市早在2013年就组成了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在全省设区市率先设立总督学职位,对推动宜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责还不太明晰,委员会的工作规则没有确立,也曾出现过“教育部门拼命干、其他部门冷眼看”的情况,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运转存在虚化现象。利用落实全国视频会的有利契机,市教育督导室对标对表上级要求查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列出请求解决的问题,已形成材料向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分别作了书面汇报。其中一项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程序,实现“改革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目标,进一步推动教育督导委员会实体化、常态化运作。


三是“摆好凳子”,凝聚发展教育的共识。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发展教育离不开地方党政和党委各部门、政府各单位的倾力支持,更需要教育部门勇于担当,加强协调沟通,凝聚起发展教育的合力。教育部督导局田祖荫局长在全国视频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成员单位只能多不能少,成员力量只能强不能弱”的原则调整地方教育督导委员会。我们将按照上述要求,加长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的凳子,摆好位子,让各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到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中来,让支持教育发展的有效共识汇聚成发展教育的宏大力量。


四是“备好稿子”,出台落实意见细则。全国视频会议对落实《意见》提出了“四个一”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尽快制定改革落实的意见和方案。我市已将出台实施细则作为今年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督办的重要文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已经在谋划草拟实施细则送审稿的准备,将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视频会议精神和要求,准确、详尽地查摆出当前我市教育督导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的措施,力争尽快形成既能体现《意见》原旨,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早日让《意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是“写好谱子”,指导基层改革的推进。教育管理体制中,设区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我们要准确领会全国、全省视频会的精神,把握好工作节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围绕全市教育工作大局,为推动全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写好谱子,指导、引导全市教育督导机构统一思想,听从指挥,形成宜春多声部、重和谐的教育督导改革大合唱。具体来说,做好“三抓”:抓培训,对全市教育督导机构工作人员和市、县两级聘任督学和督导评估专家实行全员、全履盖培训;抓重点,突出县级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进优质均衡发展、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指导学校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提升教育质量等重点工作,做到精力不散、目标不漫;抓督查,专门督查与日常核查相结合,以严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作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的设区市,宜春将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继续发扬克难奋进、勇立潮头的精神,在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