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麥積山是高達142米的孤峰 ,因山形似麥垛而得名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供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凌空鑿於懸崖峭壁上,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麥積山石窟已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2018年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麥積山,經過大規模的加固修整和棧道修復,搖搖欲墜的崖體已經穩定,山上棧道也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歷史。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登遊各個崖閣,隨心所欲地進入各個洞窟,感情奔放地遠眺山下美景。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

東崖中間也是大型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造像,建於隋代,宋代重修。正中的釋迦牟尼佛像高15.7米,是麥積山石窟最大的佛像。1982年修復時還從右臉內出土手抄本《金光明經》一卷。三座造像真的都是法相莊嚴、和藹可親,整個高浮雕造像雕塑精美、栩栩如生。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據記載,當年開鑿石窟時,從下堆積木材,達到高處,然後施工,營造一層,木材拆除一層,直到山腳。相傳,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時,就動用人工40萬個。當地流傳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民謠。就連美國首批遊客在1947年《和平日報》中也稱讚麥積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關於石窟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麥積山石窟也曾是“有龕皆是佛、無壁不飛天”,但由於多雨潮溼,壁畫大多剝落,但仍保留北朝時期的西方淨土變、涅槃變、地獄變及睒子本生、薩陲那太子捨身飼虎等本生故事、壁畫中描繪的城池、殿宇、車騎和衣冠服飾多具有漢文化特色,反映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現在出於對石刻的保護,石窟上一部分石刻是用柵網封起來的,可以起到防止遊客觸摸的作用。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景區公佈的石刻各時代特點:(這個估計對我們這些普通遊客看了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1、後秦(公元384-417年):創始階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2、北魏(公元386-534年):輝煌發展階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3、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練提高階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4、北周(公元557-581年):創新階段--珠圓玉潤 第4、62、44窟

5、隋代(公元581-618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 第37窟

6、初唐(公元618-712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 第5窟

7、宋(公元960-1127年):大規模重修期--寫實求真 第165窟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麥積山塑像,主要題材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儘管各代塑像同處一堂,但並不因襲模仿,而是保持著各自的時代特色,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

天水麥積山----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麥積山景區參觀石窟門票90元,不參觀石窟25元,極個別封閉石窟參觀是另外收費的。60歲以上者、解放軍及學生半價,記得帶老人證、身份證、士兵證和學生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