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啃老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劝说?

困惑的人生


切断经济来源。让他自己去独立生活。劝说往往起不到甚么作用。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事,很多道理,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能明白。

啃老的年轻人,如果一直啃老,永远不会懂得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现实的残酷,劳动的意义,甚至不会懂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靠自己的劳动挣得供给自己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一个人最基础的素质,最基本的尊严。

最为可悲的是,啃老的年轻人,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终将老去,到时年轻人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安稳的饭,哪儿不能讨一口吃,唯独你守得住心中的荣耀、信念还有骄傲,那才是一个男儿,立在天地间的底气。”——《海上牧云记》穆如寒江


言小语在


俗话说“小时啃老有点爽,中年啃老一直爽,老年啃老泪汪汪。”

如果父母和家人还不帮助孩子及时止损,啃老族的父母死了之后这些“寄生虫”们可能只能等着坐吃山空,因为他们已经跟社会脱节太久,最后沦落到上街乞讨的状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如果家里有啃老族,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和对付呢?

首先父母需要先切断心理脐带

其实为什么很多人会成为“啃老族”,父母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无怨无悔地为子女倾尽毕生的财力,精力,但现在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一部分年轻人理所当然地“啃着老”,还一边嫌弃着父母们,所以这就需要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从根本上转变亲子观念,要明白孩子成年之后就应该独立出去,强行为他们“断奶”。

其次是父母帮助孩子调整扭曲的心态

上面提到,很多“啃老族”的心理就是“低不成高不就”的,觉得薪资太低的工作让自己屈才了,但薪资待遇可观的工作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又跟不上,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及时心理介入,告诉孩子无论什么工作,养活自己能自食其力才不丢人。

最后父母要多鼓励和引导孩子走出家门

当然想要“啃老族”的孩子做出大跨步的改变似乎是挺难的事情,所以父母万万是急不得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可能第一步要从让他们从做家务和收拾自己开始,接着就是勇敢走出家门,然后从尝试相对容易上手的短期工作开始,再接着就是从事时常比较长的工作,最后再鼓励他们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工作。

其实这个社会完全不啃老的人占比重还是很低的,试问自己,你们的婚房、车子父母没有帮你们贴一分钱吗?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啃老族”其实是在间接啃老,占比重最大的还是最初代的独生子女们,所以如果父母还是一味地纵容子女啃老,甚至觉得是理所应当,其实就是在变相地剥夺他们独立的权利,对以后的人生只会有负面的影响,所以亲爱的父母们,适时地放手将子女们狠狠推出家门面对社会吧!

最后,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觉得可以点个赞,谢谢!


萧家萧十一狼


这和家庭教育也有关系,自己自从上班以来从来没有向自己家人要过钱,因为小时候就看到父母的艰辛,上班以后就尽可能的存钱,不在经济范围以外消费,身边现在许多年轻人啃老的挺多,我弟的一朋友就是,干工作都是三分钟热度,去过好多地方,每个工作都是干几个月,走的时候从家里拿钱,回来还是两手空空,现在结婚生孩子也是父母给钱看管,他总有自己的理由,要么身体受不了,要么单位的人不好相处,总之别人说什么他都能反驳,感觉是父母有点惯着吧,年少可以帮着点,但是不能形成依靠,自己的生活费起码要有能力挣取吧,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父母亲60多岁还在干零活,孩子却窝在家里形同养老,其实就是在舒适圈里呆太久了,不愿意改变自己,也不愿意吃苦,这要自身来改变解决问题,孩子大了家长也要放手,不能事事都操心,事事都要管制。


嘉J雪


对于啃老的年轻人,大多是因为父母造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事都父母包干,什么都不要孩子做,养成了孩子什么事都等靠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责任心的缺失,对于这样的孩子 ,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劝说,孩子二十多岁,已经成年了,应该离开父母独立自主的生活了,法律上对成年人的界定是十八岁,所以应该从法律的角度让他知道他做法的错误。

二,从家庭责任的角度劝说,我认为孩子要有责任心,首先要回归这个家庭,我说的回归家庭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让他知道家人在为了他成长的过程中的责任与付出。父母可以用感人肺腑的语言让他知道家人的付出与不易,可以给他发短信,写信等方式逐渐的感化。

三,从家人的感情来说,家人的感情是最纯正的感情,而且是相互的感情,要让他明白人与人要互相理解。如果他实在没有感情,做家长的也不应该太心软,而是让他自己去体会生活的不易,也就是孟子说的,教育有很多方式,不屑一顾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总之,不论从法律上,责任上,感情上家长都可以不管,不要一味的纵容,被他恶劣的态度吓倒,应该坚持通过短信,书信,微信等方式去做思想上的工作。


不改清荫待我回


首先给他做思想工作,问他内心是怎么想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的想法简单粗暴,认为父母把他生下来就得对他负责到底;有的是无能为力,收入低养活不了自己;有的是好吃懒做习惯了,但这些坏毛病也不是生来就有的,都跟父母的教育有关,都是父母惯的,父母想要孩子有出息,从小就该以身作则,让孩子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明白要想过好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去奋斗。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多跟孩子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让孩子明白挣钱的不容易,长大后他才会去努力工作,靠自己赚钱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梦晶4


对年青人啃了问题,我认为是做老人的观念问题。一是人的本性,也是动物的本性。爱护自己的孩子了,总怕孩子受伤;二是本性的沿伸,这是有情感和思想的人,才会的做的,把过多的爱和给予给了孩子,总是怕孩子受苦,尤其是一些老人再年青时受了苦,受了制,总怕孩子也受其苦,所以,无限的元节制的给予,使孩子觉得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知珍惜和感恩;三是人的虚容心在做怪,怕别人说些什么,说孩子些什么,总是想掩盖些什么。怕被人笑话。四是老人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老人总是勤艰生活,总是想要存些钱,这就给孩子一种父母有钱,可以成为他的“青山”。当然年青人也有问题,有些年青人缺乏自立,追求时尚,促求享受,缺乏责任心和担当。

我在旅行中,遇到一位年近六十的女车友妇夫,她在旅行途中还捣卖些衣服、生活用品、菜等,什么能挣钱,她就捣点什么,很健谈,很开朗。她告诉我,她把家里的房车也租出去了,不回家,就为躲开啃老的儿子和儿媳,已躲出来好几年了,开始租房,后来干脆买房车生活,儿子媳妇来了也没地方住,只好回去自己做饭吃,自己想办法挣钱过好日子,把孩子的靠头全堵了。现在他儿子媳妇发展的不错,常常劝她好好过旅行生活,别再卖什么东西了,每个月还给她钱,劝她住房车营地人等。以我看,这个年青人还不错,还知道自己去挣钱,只是不愿按老人的按排去生活。还有在他内心深处,他还是有这个家,而且这个家把他很看重,所以不给钱他就闹。我想劝说他的人一定很多,也一定是多次多方面的。没有什么效果。

这种局面的形成,应该是双方的,年青的不变,老人变。老人不要给,不去听不去看他的脸子,不要再干涉年青人的选择,管不了,就不管,钱是老人的,给不给由老人说了算。还有老人应该明确当今养老靠自己,自己有钱可以进好的养老院,可以买好的照顾。要是儿子明事理了,亲情就有了。不明事理,最坏的情况,就是目前这样一个字“闹”,还能怎样。

所以,我的建议是劝老人改变,把事情讲明,活好自己,养老决不指望儿孑。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丽华妮子


一直啃老的大有人在,不结婚前啃老里一人啃老,婚后是一家子啃老。老人六十多,七十多还干。年轻人在家啥些不干。

怎么劝说,都二十多,三十岁的人了。也是孩子的父亲了。父母也不好意思当面说。

要想劝还得他的媳妇劝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定要好好干。才能对得起夂母和儿女。


张素红154


在上海一个月七千块,从打工者的角度来说,基本能养活得起自己。如果偶尓向父母伸手要一次二次钱,倒也说的过去,父母一时没有,倒也不至于态度恶劣。现实的情况估计是孩子被逼到了墙角,无助无奈而又无可奈何,没地方筹钱,情绪又无处发泄,只有对自已最亲最近的人发泄发泄情绪,对外人又不敢。别人也不吃这一套。

孩子没有工作之前,家是他们唯一留恋的地方,不管贫穷或是富有。做父母的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刚刚踏入社会,不至于如此无情。

我朋友的孩子同你描述的差不多,孩子不愿回家,不愿同家通电话,打电话就是要钱,最后从他同学处知道他货有黑网货。

一个孩子不会做饭,买外卖很正常,年轻人抽十五的烟也许是为了显示身份吧。必须先了解一下孩子的真实状况,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不要片面先下结论。

如果孩子天生叛逆,建议父母该放手就放手吧,毕竟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风格。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君子敏行


序言中提到,他以前是钢琴辅导师。

他的父母,在甘肃省为他找了份工作。但他本人不喜欢,用行动对父母做出的反抗。

这不算真正的“啃老族”。

父母的行为,让他变成“啃老族”。让他干不喜欢干的工作,做他不喜欢做的事,而引发的。

他本身就是钢琴辅导师,这是他的爱好。

父母没尽权力,剥夺孩子的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父母一旦干预进来,事情就变成了很复杂。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空,有他的自由,有自己的选择权,而不是父母一直阻碍左右。

他22岁是位钢琴辅导师,这就是他的爱好。

作为父母在甘肃,应该支持孩子。而不是想把孩子放到自己的身边,像小鸟关进笼子一样。感觉到不自由,感觉受到了限制。

孩子为了反抗父母的安排。

他选择了不作为,用行动来回答。

孩子是不能抵抗父母做出的决定,但他有权选择默认,有权利选择用行动来反抗。

即便孩子成了“啃老族”。

那也是父母所逼出来的,真正的“啃老族”。是不会做任何的工作,也没有兴趣和爱好?全部依靠父母,而生活。

本文中的“啃老族”,并非真正的“啃老族”。

假如父母理解孩子的话,应该找孩子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让他进电信。

换个角度讲,父母用心也很良苦。

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单位,肯定也是做了不少关系,才会有电信的工作。但是他们做错了一点。

事先没有跟孩子沟通。

所以才引发出,本题目的出现,其实应该先跟孩子沟通,并且让孩子理解父母的难处,同时征求孩子的意见。

看看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做决定。

父母要经过孩子的确认之后,所做出的决定,才会有效。

这样的话孩子才不会反对,也就不会有“啃老族”的出现。有许多“啃老族”,纯粹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啃老族”的出现?

父母占主要责任,没有给孩子学习求生技能。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求生的本能。不依靠父母,无法正常生活。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会让孩子变成“啃老族”。

一句话说完,所有的“啃老族”,跟父母的教育,是脱不了关系,父母是占主要责任。

多给孩子一些空间。

不要把父母的思维,强行让孩子去体会。对父母,都孩子,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朋友有所帮助。


文清哥


劝说无效,直接让他自己自生自灭,父母该尽的义务已尽完,不能被讨债鬼祸害一辈子!

做人不能自立靠父母养又不残疾智障,是个没素质没尊严的人,这种人活在世界上也是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