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湯故事】只要能幫助到他們,我會竭盡所能去想、去做

#我的援湯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都兒科研究所在嚴細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組建了4批救援醫療隊待命,隨時準備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截止目前,已選派2批醫療隊到小湯山醫院支援。19名隊員包括醫師、護理、檢驗三類人員,其中年齡最大的52歲,最小的23歲,有2人參與過2003年抗擊非典。

今起在首都兒科研究所微信公眾號中設置“我的援湯故事”欄目,陸續刊發醫療隊員在戰“疫”一線的工作報道。


【我的援湯故事】只要能幫助到他們,我會竭盡所能去想、去做


李賀,23歲,重症醫學科護士,是我所選派的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中最年輕的隊員。


今年年初,看到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李賀半開玩笑地跟家人說:"如果有疫情,我要報名去一線,你們不要攔著我。"看到疫情形勢越來越嚴重,李賀再也坐不住了,春節前夕他向護士長遞交了請戰書,"我是重症的護理人員,專業上有優勢,年輕體力好,家裡有哥哥姐姐,沒有後顧之憂,讓我去吧。"


父親很支持小兒子的工作,得知兒子入選第一批醫療隊,連忙打電話叮囑:"你白天上班還要訓練,回延慶路程太遠了,別疲勞駕駛,這些日子你就在醫院附近租房子住吧。"同樣不放心的還有李賀的師傅賀玎玎,"保護好自己就沒問題,萬事都要忍著,N95戴長時間不舒服,那你也別用手去碰……"護士長範敬蓉和李賀在同一批醫療隊,像姐姐一樣碎碎念"我就怕把咱倆分在不同病區,要是你穿不好隔離衣怎麼辦?有急事處理不了怎麼辦?"


家人和同事的擔心絲毫沒有動搖李賀"年輕人就要多出去歷練,多長長見識"的決心,"防護操作不熟練可以再加強,隔離病房的工作辛苦我也有思想準備,我就是擔心自己沒有在成人醫院工作的經驗,醫療設備的型號都不一樣,怕不會幹活,怕給首兒所丟人。"


【我的援湯故事】只要能幫助到他們,我會竭盡所能去想、去做


3月13日,我所第一批醫療隊開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經過培訓和考核後,李賀和另外兩名同事被分到1-5病區,這個病區接收的是入境後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但症狀相對較重的兒童、老人、留學生和有基礎病的疑似旅客。


剛進病房時,李賀看到病區裡使用的採血持針器,心裡就有點犯怵,因為成人的持針器和兒童的不一樣,用起來不順手,看到兄弟醫院的同事採血速度特別快,他只能乾著急。這幾天,李賀一直利用休息時間向同事學習成人持針器的操作技巧,做的數量多了,就找到了感覺,各個步驟也就順暢了。


咽拭子採集要近距離接觸旅客,要在"全副武裝"的基礎上再穿一層防水隔離服、再戴一雙手套和一個面屏,捂得喘不上氣。李賀上的第一個夜班是從晚上17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脫下隔離服的那一刻,自稱"隊裡體力最好"的李賀也差點虛脫。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每天都有旅客入住,李賀發現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不僅是"疾病",更多的是他們心中的焦慮不安,甚至是消極悲觀。所以,在完成基礎護理工作後,李賀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去完成對旅客的心理輔導和科普宣教,"心理健康宣教也是促進康復的重要工作內容,只要能幫助到他們,我們都會竭盡所能地去想、去做。"


出發時,李賀還帶了兩副羽毛球拍,"休息的時候活動活動,鍾南山爺爺不是說了麼,要勤鍛鍊、心態好,我要給旅客們做個好榜樣"。


文 | 袁超

攝 | 胡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