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董卿在《面對面》節目中說了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很多時候,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長大之後我就成了你。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國樑4歲時,被父親帶著去了趟北京,在父親老鄉、乒乓球世界冠軍張立的家裡,小小的劉國樑受到了啟發,在心裡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未來也要做世界冠軍。

1992年,年僅16歲的劉國樑一戰成名。然而在1993年,劉國樑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就遭受單打首輪被淘汰的窘境。這讓劉國樑在此後的兩三年裡都沒有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劉國樑的職業生涯中,這種困境數不勝數。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莫須有的興奮劑事件;

2004年雅典奧運會單打金牌的丟失……種種遭遇都使他走到執教生涯的十字路口,但他依舊頂住重壓,穩中求變,在隊內進行改革創新,屢屢在世乒賽直通賽推出新招。

劉國樑身上具備那種理性、堅韌、對夢想執著追求的品質。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曾在指導女兒打高爾夫的時候說:“我們乒乓球有句話——我不好無所謂,我只是讓你更不好。可在高爾夫賽場上,你控制不了別人好不好,你必須讓自己好。”6歲的贏贏將爸爸的教導記在心裡。

在USKG的比賽中,她頂著40℃的高溫,以小打大,戰勝了7歲的外國小對手。在逆境中,絕地反擊,贏贏簡直和爸爸如出一轍!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贏贏的母親王瑾還記得女兒5歲第一次打匯豐青少年冠軍賽的情景。第一天打18洞,女兒贏了114杆,緊緊卡在晉級邊緣,她原以為女兒會有壓力,沒想到贏贏比她想得開。

王瑾曾對劉國樑說:“全國比賽我看到有那麼多孩子都會因為打不好而哭鼻子,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但我唯獨沒有看過贏贏會因為打不好而哭起來。”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贏贏是這樣告訴媽媽的:“哭有什麼用,打好第二杆不就行了!”有時母女倆的策略產生分歧,媽媽問:“打進沙坑怎麼辦?”贏贏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掉沙坑就掉沙坑了唄。”

6歲的贏贏不知道什麼是緊張和恐懼,她有著不同於同齡人的樂觀和獨立。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獨立自強的人,那你當然也不能是個懶惰平庸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