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晩上就会焦虑情绪低落,极度悲观难过怎么办?

清思女装在路上


看到你一到晩上就会焦虑、情绪低落,很悲观、难过,我猜你会有些痛苦,和全身紧绷,也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想让自己能有一些轻松,却有些无力,也想寻求支持和力量。


1、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完美的一定是神,人生也都是不完美的,接纳我们在某些领域也做的没那么好,即使看起来其他人很轻松做到的,我们依旧做不好,而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些长处,不能和姚明比身高是吧。也不能和马龙打乒乓球。


2、制定一个可行的生活目标,目标可以制定一个一年的可实现目标,分解到每个月,这样每个月都可以庆祝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一年下来,我们就能做出一个改变,支持到自己的人生更安稳。


3、晚上可以找一些娱乐轻松的活动,比如看一个电影,听听音乐,读书,或者培养一个持续学习的爱好,比如绘画、书法或者是什么。让自己的人生丰盛起来,支持到自己的劳逸结合,轻松自在。


祝福你!


心理咨询师魏伟


我这两个月因为创业也存在很严重的焦虑和失眠。

但上个星期去医院开了安眠药,每晚一颗,白天早起订好闹钟,终于找到瓶颈的突破口,现在正在一步步的去执行,睡眠好了很多,两天做一次清洁,有空再炒两个菜喝半支红酒,跟自己说乖乖睡觉,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要多想,看看书,拿上笔划出重点部位!

人生如熬鹰,保持状态才是王道!



音乐达人姐


来了个悲伤,我就又照见这个悲伤,我的镜子上出现了悲伤,我就感觉到这个悲伤。这个悲伤走了,我也不去追它,它走就走吧,我等着下一个来。\r

所以圣人之用心若镜,不降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伤。\r

就是耶稣讲的I am that I am,我是我是。我现在是什么,我现在是恐惧,我是恐惧。我现在是什么,我现在是悲伤,我就是悲伤。我现在是什么,我现在是快乐,我就是快乐。\r

我现在是什么,我现在是焦虑,我就是焦虑,我现在是什么,我现在是兴奋,我就是兴奋。\r

无论外在五论你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了什么,健康情感财富发生了什么,终归是一点,引起你内在的一个情绪反应,无论是健康,财富还是爱情终归是引起一个你内在的情绪波动。\r

如实如是地去经历这个情绪波动,I am that I am,这就是修行的根本。当你这样不加分别执着的去观你的情绪,观痛苦痛苦就会消失,观快乐快乐就会放大。这就是格物致知,你每做一次格物致知,就在提升一次震频,你每做一次格物致知,就在提升意识水平,你就会越来越接近于真正的你。你的生活会越来越丰盛不管哪方面,所以说烦恼即菩提,是你登天的一个台阶!




觉醒吧灿哥


焦虑情绪低落,极度悲观难过怎么办?

我们先来认识焦虑,焦虑跟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有关,我们的认知习惯和认知模式对我们进入和摆脱焦虑状态,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怎么办?这里介绍一个“故事思维”帮你解决困扰。

“故事思维”它本质上是通过心理暗示,来塑造自己的内在领导力,积极地面对你的焦虑和恐惧。每一种认知模式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原型。每个人的脑子里面都有一个或者说某一类故事在影响着自己,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去印证着这个故事。

《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故事,可能就是很多女生脑海中会有的一个故事原型。但如果一个女生觉得自己不好看、性格也不好,觉得自己等不来白马王子的话,她可能就会埋怨家庭出身不够好,自己长得不够好看,这也会成为她人生的焦虑主题。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是《阿甘正传》的故事,面对一副烂牌,她说不定也会有继续打好它的勇气。

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自己的那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个人信念的延展,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焦虑的归因源。

如果一个人脑海中充满了勾心斗角的故事,他在人际关系中一定是紧张焦虑的;如果一个人故事里的人物都是非黑即白的,那他在现实中很可能就是一个对人对己都要求苛刻的人。

面对这一切,我们导入“故事思维”,即通过引入新的元素,淡化造成你焦虑的那个故事原型,为我们的故事换一个主角。

当焦虑发生的时候,试着把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想成一个故事的片段,你此刻是一个主角,你遇到了挑战。我们试着给这个故事换一个主角,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他是我,面对这一切,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出,你就进入了另一个故事通道,就好像用了一个带摇臂的摄像机,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看你现在的经历以及你预设的未来,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可能性会发生?

重点来了,换谁做主角呢?

这个主角可以是一个你很崇拜,敬重,并且认同的人,也可以是一个你认识的导师,一个公众人物,也可以是你的一个平凡但是不普通的朋友。这些人物的特点是,他们足够勇敢,坚强和乐观,他们的优秀不是因为出身和天赋,更多是因为后天的行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然后你会想,如果这事儿是“他”遇到了,“他”会怎么做?他会建议我怎么做呢?

当你这么问的时候,你已经开始替换你故事的主人公,不知不觉当中,你在借由另一个情景和可能性开始了自我治愈。当你把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想象成故事的片段,而且可以更换主角的时候,你其实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抽身出来,从被动演绎变成提高维度去看你自己的人生。

到此,“故事思维”还没结束。我们还可以把自己代入到两种心态:演员心态和导演心态。

所谓“演员心态”,就是你会觉得自己现在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让你焦虑的事情或者说你现在觉得非常困扰的焦虑状态,不过就是你的台词脚本的一部分而已。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把角色演好,让自己在这个焦虑和纠结里面待一待,毕竟情节会往前推进,你不会一直处在焦虑里面。接纳这个焦虑,把台词念好,并且告诉自己:就像以前的很多次一样,这一次也会过去。

而“导演心态”则是一个更高的力量,我们需要激发向内的领导力,开始对所有的状况负责。主人公的命运在你手里都是可以安排和设计的。就像我们喜欢看的很多美剧,都是边拍边播,边播边拍一样。

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我们设置的人物的最后结果是大圆满或者是破碎后重生的,我们就会根据这个主线来安排“他”经历什么。

导演心态和演员心态还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被焦虑困扰的时候:看到自己有得选择,能够有所行动的时候,我们选择当导演;我们目前做不了什么的时候,选择当演员。西方有句经典的祷告文: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两者的智慧。其实说的就是这两种心态。

我们需要去寻找和积累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故事,听过见过足够多的故事,才能有更广阔的想象力去重写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我们要多看名人传记,去观察不同人的人生故事,你会发现你并不是唯一那个遇到挑战的人,你也不是唯一正在焦虑的人。

在这里,我推荐两部影片,一个是《奇幻人生》,一个是《土拨鼠之日》。这两部电影,都是在说普通的日子里面的重复和焦虑是如何通过故事的改编获得新生的。还有一个获奖的儿童绘本也很有意思,名字叫《子儿,吐吐》,讲述的是一个小猪误食木瓜子之后的焦虑,虽然是给孩子看的,我倒建议大人们有空也可以看看。

还有一个建议,焦虑的时候,你可以伸开手,看着五根手指。每个指头代表你对自己的一个提醒,从大拇指开始看:

第一,大拇指代表信息。

问自己:”我现在感到焦虑,它想传递给我的信息是什么?想要提醒我注意什么呢?”

第二,食指代表呼吸。

用呼吸凝聚注意力,时间空间上允许我们动的话,说出来、动起来。

第三,中指代表秩序。

问自己:”最近是不是生活秩序感在下降?环境刺激在变大?我该作一些什么具体的调整?”。

第四,无名指代表配比。

如果这是一个熟悉的焦虑,看看近一段时间不同时间的配比是否有些乱了,该怎么具体作些改变呢?

第五,小拇指代表演戏。

如果我们能像看电影一样看待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如果我是导演或是演员,我该如何演绎和继续呢?我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让结局不一样呢?

信息、呼吸、秩序、配比、演戏,这五个关键词提醒我们应对焦虑的五个方向,也是五个工具。

焦虑是一个始终与我们共存共生的东西,我们要了解它,接纳它,读懂它,才能更好地跟它相处,最终搞定它。不要试图甩掉它,它有的时候也是在提醒和帮助我们。

经典的童话《小王子》里有一个词叫“驯养”,去驯养你的焦虑,从此开始,你既是焦虑的朋友,也是焦虑的主人了。


天海悠悠百善泰来


建议你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及时对症治疗。最好是再配合心理治疗,因为只有改变思维模式和应对模式才会更快好起来和防止复发!


平凡俩口子


需要找个人倾诉



WEN911


听歌是比较好的选择,


遗落的诗情


你单身,找个对象。


碧翅飞狐3817389


同感。因为白天要应付各种工作,人情世故,许多零碎的心情只能忍着无处安放,到了晚上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各种负面情绪都涌上来了,会悲观难过,觉得自己浑浑噩噩这么多年还是在原地踏步,看不到未来,丧到不行,这些情绪是正常的,现在大家普遍焦虑。

但长期这样除了浪费时间外没任何好处,我现在试着给自己找点事做,比如看书,练字,学英语,做瑜伽,或者找好朋友聊聊天,有事做之后你就不会胡思乱想,总之就是不要让自己一直沉浸在悲观的情绪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其实人这一辈子只要家人平安健康,有一两个知己就够了,别的名利财富都是浮云,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算这一生碌碌无为,也问心无愧。




是一个树洞


没有什么事是一瓶二锅头解决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