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国之君。为何他们两个这么不出名?

要是有人问起“春秋五霸”是哪五个人时,相信你会这样回答道:“齐桓王、晋文公、楚庄王...呃...呃...剩下那两个人是谁来着?”然后你挠了挠头,继续在那想着,可就是想不出。那么,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国之君。为何他们两个就这么不出名呢?他们又是谁呢?

这两位“霸主”分别是秦穆公和宋襄公,其实说起来,秦穆公和宋襄公是否称得上“霸主”二字还有待商议。历史上有部分学者认为:“春秋五霸”其实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而已,更为人广知的还是前者。

秦穆公,名嬴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期间曾帮助过晋文公夺取国位,后两国交好,史称“秦晋之好”。但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打起了晋国的主意,派兵攻打晋国,于是,秦晋联盟土崩瓦解。两国在多次交锋后,秦军大败,只得往西逃跑,后因在西打败戎人所建立的国家,得到周天子的赏赐。这也为秦穆公在西戎称霸奠定了基础,在经过开辟国土千余里后,秦穆公彻底称霸西戎。

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国之君。为何他们两个这么不出名?

宋襄公,名宋兹甫,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重大内乱,其五个儿子互相争夺王位。后来,齐国太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成功登位王位,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但宋襄公野心勃勃,并不甘心当一国之主,他想相仿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并与楚国争霸。可因为楚兵强大无比,加上他又讲究“仁义”,非得等楚兵渡河后再开始打战。于是,他败了,也死了。而这也让宋襄公车成为历史上的争议,虽然他被后人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实际上他并登上过霸主之位。

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国之君。为何他们两个这么不出名?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得知为何秦穆公和宋襄公在“春秋五霸”中不出名了。

其一,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得力助手。齐桓公为何能在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且坐上了第一个“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位,当中离不开管仲的改革以及制定的国策。在自己国家经济与军事实力并存的情况下,实行“尊王攘夷”的国策,使得齐桓公不仅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同,还在各诸侯国中有了极大的威望。相反,我们可以看看秦穆公和宋襄公,他们虽也得到一些声望,但其远远是不及齐桓公的,因而也难免被人们所遗忘。

其二,没有楚王的实力和计谋。楚庄王上位时虽面临着内忧与外患的困境,但他以“一动不动”的政策面对,后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后,楚庄王认真规划起了他称霸之路,甚至打到了周天子的脚下,问出“这九鼎,有多重啊?”的一句话,这足以显示出楚庄王无所畏惧的霸气。而这种霸气是秦穆公和宋襄公所没有的,秦穆公大败后,直接往西发展了起来,只能在西边称霸西戎。而宋襄公更是在与楚兵交战中,让楚兵渡河后再打,这也怪不得他会输了。

其三,没有晋文公的“好运气”。晋文公虽在上位前到处逃亡,好不容易躲过了父亲的追杀,弟弟登上位后,还追杀他,就连弟弟的儿子上位后都能威胁他。就在谁都以为晋文公没有退路时,他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晋国的国君,还效仿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策,也登上了霸主之位。但秦穆公和宋襄公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他们两个,一个“拼不过”就跑,一个打了败仗后,次年就死了。只能说,时不运我啊!

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国之君。为何他们两个这么不出名?

而就这三点,也足以说明了秦穆公和宋襄公,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国之君,为何他们两个这么不出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