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我最近我在頭條看到一篇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文章,題目就是“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藉助這位商業大佬的標題,我也想送給我們孚盟的客戶朋友、中國的全體外貿人以及孚盟軟件自己一些疫情期間的思考。這裡必須要說一個鮮活的案例,阿里巴巴在2003年以前還是一家創業公司,但是經過了SARS的考驗,就把阿里的組織鍛煉出來了,包括線上的業務快速佈局也是那個時候逼出來的。所以反過來說,SARS這樣的危機,倒逼了像阿里這樣企業的成長。所以這次疫情也應該很好地鍛鍊和優化自己的組織,其實每個危機來臨前,相對舒適的環境都會掩蓋了企業自身的一些問題,比如,大的企業會有組織僵化,人浮於事,組織臃腫等毛病,小企業會發現缺乏人才,人少但組織效率低。客戶的結構來源單一,產品毛利過低等問題。在這個時點,可能作為一個老闆才會深度反思,讓你頭腦清醒,可能才會激發出破舊立新的勇氣,因為背後就是萬丈深淵。所以,我們應該在疫情期間就去思考後疫情時代,應該如何考慮提升自己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要錯過這次改變危的機會。


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1、認清形勢,放棄幻想,從每個細節做起

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政府正式決定改革開放,這過去的幾十年中,很多老闆習慣了高速增長的感覺,中國人聽多了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互聯網神話。老闆們都會給別人講述自己當年膽子多麼大,講述自己的艱苦創業史。也深陷這些神話可以延續的慣性思維裡,有些錢的老闆總把搞投資放嘴邊上,總怕錯過風口,也總覺得一定有更快的捷徑。而大家都忽略了一點,這一切其實都有一個背景就是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時代紅利,這過去幾十年的成攻其實是你在勢裡,而你抓住了機會。而世界已經變了,其實早在2015年的股災,上天已經在警告過於偏愛冒險的中國人,告訴我們不是國家出臺一個政策,危機能解決了。我們真正的開始進入市場經濟的軌道,你要懂得什麼叫經濟週期,如何逆經濟週期思考。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時期,你要那出點真本事,要求你要從一個商人蛻變成企業家,企業家就是,第一、要有社會責任感,就是你要能在一個大格局上去考慮你的產品定位和服務理念。你可以看到高成長的企業一定先有一個好的使命和價值觀,比如:“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復興集團的“讓全球每個家庭生活更幸福”。這樣你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第二、是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你現在如果和任何一家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去討論營銷問題,他們肯定是用銷售漏斗、組織管理、大數據、客戶畫像或者場景化營銷來給你講。絕對不是你個拿客戶的小技巧。這樣才能真正融入大勢,形成核心競爭力。從我們平時接觸客戶時你還是可以深刻的感覺到,客戶特別想要一個工具馬上就能帶來訂單的功能,如果看不到就感覺沒價值。很多老闆會和你砍砍而談他的服務產品理念,可你問他,你現在客戶庫有多少客戶?這些客戶現在是怎麼管理的?他可能馬上會安靜下來,連自己的客戶都沒有一個系統化的管理,而去談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我覺得這個是無法想象的。可能他也會花大價錢去聽課或者去請一個所謂的經理人,但是沒有系統化思維,結果自然不會好。我認為通過,18年企業環保達標,19年中美貿易戰,還有今年的疫情。我們的企業老闆應該意識到,要放棄一切幻想,從每個細節開始提升自己,用科學的方法運營方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吳曉波在跨年演講中,給了中國製造業一個新舊對比的公式,中國製造=成本優勢+規模優勢,新中國製造=(高品質+核心技術)x 圈層消費。我套用他的公式把外貿劃分兩個時代,傳統外貿 = 成本優勢 + 流量,新外貿 =(精細運營 + 產品)x 私域流量。在一個充分競爭,高度專業化的市場環境裡,你要能靜下心來,提升思維格局,聚焦產品,把運營做細。


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2、讓自己的企業形成複利效應,做時間的朋友

我在拜訪客戶時經常會問客戶一個問題,你做了怎麼多年外貿,企業到底留下了什麼?你和一家成立2年的企業有什麼區別?很多老闆會陷入沉思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你去看很多投資者會,要求企業高成長,一個健康的高成長就是能夠產生複利效應,什麼叫複利效應,簡單說就是“利滾利”(見下圖),就是你每天的進步應該是在前面的積累下,可是我們的中小企業是狗熊掰棒子。人員不斷流動,企業沒有任何實質的積累,大概有點的就是老闆摔過的跟頭了。每年都要花大錢買流量,過去踩過的坑再來一遍,過去的知識也無法複製。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好的互聯企業可以高速成長,他們會快速總結前面的過程中的方法,不斷優化過程,並快速形成複製,用沉澱下來的數據去快速準確的做未來決策,積累越多判斷越準,精準營銷,聚焦資源在最有效果的地方快速形成競爭力。羅胖在跨年演講裡的有個核心的思想就是做時間的朋友,什麼意思?就是找到對的方法,不斷複製成功。時間讓你形成競爭力。而中小企業是走一路丟一路。這個也是為什麼現在企業都在談數字化,數字化資產,企業要在經營過程中留下自己的數字資產,讓企業真正快起來,能夠在以前的基礎上快速迭代,產生複利效應。


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3、清晰化戰略,盤點組織,形成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很多時候談管理,總是會去把焦點放在討論人上。其實,我們應該從自己戰略目標出發,去考慮建立什麼樣的組織和用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是管理目標而不是管理人。其實我們很多企業,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企業要向前邁一步,需要先考慮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先找到那個願景,在定出戰略,必須先學會做減法,不揹包袱,按自己戰略找合適的人,建立合適的組織。很多老闆每天都喊著轉型,最後變成瞎投資,變成了轉行,轉型首先要進行組織盤點,看看自己目前的團隊的優勢在哪裡,產品優勢在哪裡,自己的產品是不是符合未來10年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毛利低的產品耗資源的產品去掉,聚焦做好賺錢的產品,去掉冗餘的部分。這裡可以說一個我們客戶的例子,這家客戶最初是和千千萬萬的外貿企業一樣是做貿易的,主要定位在汽配行業,做的品類非常多,他在10年前開始做轉型,首先先是盤點了自己組織,他認為自己和下面的人員多為工程師性的人才,更適合做產品,而不是供應鏈,做產品就要聚焦,他選擇了渦輪增壓器,因為是和環保相匹配符合未來的市場,同時他也看到了智能化這個出路,所以開始做減法,把過去的客戶群體進行篩選,做品牌,發展經銷商的作為客戶目標。並在硬件和軟件上進行投入。完成智能化工廠,和系統化管理,並把軟硬件打通,把客戶管理與生產管理打通。圍繞著自己的核心戰略做了堅決的轉型。取得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形成了別人無法取代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擁有兩個智能化工廠,自動化率很高。市場自己可以完全把控。可以擺脫了傳統外貿模式,實現了前面的所說的外貿新模式,

新外貿 =(精細運營 + 產品)x 私域流量,在產品方面建立了自己品牌更聚焦利潤空間更大,用系統進行精細化運營充分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建立了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實現複利效應。


以上是我在這個疫情時期自己一點點宏觀的思考,希望可以和各位從事外貿的企業們一起探討企業發展之道。抓住後疫情時期的機遇,重塑企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