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這是大家所熟知的歷史,我們常常體會他滅六國的赫赫戰功,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統一併不僅僅是六國版圖的合併,更是邊境的鞏固和臣民的信服。百越之戰,對於秦王朝而言,是一場不可不打的邊疆戰爭。
公元前222年,秦將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剛剛滅掉楚國,兵鋒所指就是百越之地,此時六國還沒有完全平定,秦始皇便開始著手準備進攻百越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六國相繼被滅,帝國需要用新的戰爭為將士找到用武之地,使不同軍隊間的隔閡減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楚國被滅百越叛去,如果放任自流的話,早晚有一天會獨立建國與中原為敵。
第一次百越之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攻擊百越,由於百越各部居處較為分散,秦軍採取多路分兵進軍,遇有大敵再合兵進擊的行動方針。
“秦始皇二十八年,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領,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淮南子·人間訓》
秦軍共兵分五路:一路由江西向東進發,攻取東甌和閩越;兩路向南越進發,一部分經過南昌,越過大庾嶺進入廣東北部,一部分經過長沙,通過騎田嶺直抵番禺;最後兩路入廣西,攻西甌,一部分由萌渚嶺進入賀縣,一部分經過越城嶺進入桂林。
第一路進展順利,出兵當年就平定了東甌和閩越地區,設置了閩中郡。
剩餘四路由於南方叢林密佈、河道縱橫作戰和運糧都很困難,再加上百越的頑強抵抗,戰爭相持3年未能取勝。並且在一次偷襲中,統帥屠雎意外身亡。
屠雎之死的消息一路傳到咸陽,軍情擺在秦始皇的書案上,提醒著秦帝國的統治者:百越部族不會輕易屈服,平定嶺南依舊遙遙無期。這場原本看似簡單的戰爭,難度甚至不比統一六國或北擊匈奴要低。
第一次百越之戰雖然也收穫了領土,但是損失也很大,同時也使得秦始皇意識到了糧草供應的困難,但嬴政不是輕易放棄的人,統一大業誰也攔不住,六國不行,匈奴不行,百越也不行。
第二次百越之戰
在第一次進攻之後,秦始皇就在想辦法解決運糧問題,這時監御史祿提出了天才的設想:打通湘水、灕水以為徵南秦軍之糧道。秦始皇採用了他的方法,修建了靈渠。
在靈渠修建好之後,糧道的順暢使秦軍再無後顧之憂,秦始皇徵集了囚犯、商人等十萬人馬,再加上原先剩下的二十萬人馬,總計三十萬大軍於公元前214年集結完畢,在任囂和趙佗的率領下再次大舉進攻百越。
這時的百越軍在此前多年的消耗之下,人馬早就所剩無幾了,最後秦軍幾乎未遇到大的抵抗就佔領了全部嶺南,並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郡。秦始皇授任囂為南海郡尉,趙佗任龍川縣令,軍隊一直駐守於此,實施著秦始皇的軍民大融合計劃。
為了戰爭的勝利,也為了全國的統一,秦始皇花費了眾多的人力物力修建了靈渠,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既是我國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第三次百越之戰
最後一次百越之戰時,秦始皇已經駕崩,任囂也已經去世,他在去世之前任命趙佗為他的接班人,此時的中原已經陷入戰火紛飛的秦末時期,趙佗趁機先後兩次出兵攻佔了甌駱,擊斃了安陽王,中國南方的百越之患終於被徹底解決了。
趙佗聽從了任囂的遺命,接管了當地的軍政大權,誅殺了一批不肯服從命令的軍官長吏,任命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同時封閉中原通往嶺南的所有關隘,之後他建立了南越國,成為歷史上的南越武帝,直到漢文帝時才臣服於漢朝。
至此,百越之戰落下帷幕,戰爭的意義是久遠的,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有戰爭就有傷亡,平百越不僅是滅了百越的力量,三次戰爭也使秦軍前後損失了三十多萬人馬。
結語:
三次百越之戰使得中國疆域南推至海岸線,直到後世幾千年,這是利在千秋的功績,秦始皇一生為統一大業而努力前進著,他的平百越之夢最終得以實現,可惜實現之時設計之人卻已無緣得見。
如果沒有三次百越之戰,嶺南地區融入華夏文明的漫長進程隨時可能會被無數個意外打斷,我們只能一邊感慨歷史的幸運,一邊歸功於實踐它的推動者們,因為他們擁有著長遠的目光、堅定的意志與強烈的犧牲精神。
歡迎關注[名人雅閣],解讀古今人物,品味名人歷程。我是小雅君,我們下期見!
閱讀更多 名人雅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