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闭期间海鸥都是“落地”吃食 清扫鸥粪成了大工程

疫情封闭期间海鸥都是“落地”吃食 清扫鸥粪成了大工程

集中投喂食物导致红嘴鸥在大坝上停留时间较长,鸥粪激增。

掌上春城讯如今,红嘴鸥的大部队已经踏上迁徙的旅程了,滇池大坝的红嘴鸥数量一天天减少,环卫工人还在大坝上继续忙碌。

在疫情防控封闭期间,2.5公里长的滇池大坝,被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占领”,鸥粪覆了一地,密密麻麻,粘在大坝上,很难清理。环卫工人们只能手持高压水枪,一点点冲刷干净,再喷洒上84消毒液。

“红嘴鸥是飞禽,流动性大,绝不能大意。”云南京环海洁公司步道车驾驶员李刚说,为了防控疫情,环卫的洗扫、消杀工作丝毫不能马虎,甚至要更精细。

红嘴鸥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飞来昆明过冬,滇池大坝就是最集中的栖息地之一。正常情况下,红嘴鸥更多飞翔于滇池上空,大坝上海鸥主要集中于喂鸥人群所在地,鸥粪并不多,每周或隔周彻底清洗一次鸥粪即可。但大坝封闭后,工作人员每天会给红嘴鸥集中投喂两次食物,导致它们在大坝上停留时间较长,如此一来,鸥粪激增,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便大了许多。

为保证大坝整洁,环卫工人每周需要清洗两次鸥粪,每次出动6至7台步道车,耗时2天半完成。除了要做红嘴鸥的“铲屎官”,云南京环海洁公司的环卫工人更要对滇池大坝周围的垃圾桶、绿化带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此外,针对大坝栏杆和绿化带,除了日常保洁和清掏工作,还增加了消毒环节,尽最大可能守护城市卫生安全。

“滇池大坝是昆明的‘名片’,擦亮这张‘名片’是我们环卫工人的职责所在。”云南京环海洁公司作业部中心主任吕燕说,公司在节前针对疫情制定了全新的作业流程,增加摆放“废弃口罩回收桶”,并安排专人转运。按照“消杀、取走、装车、套袋、再消杀”的流程收运,环卫工人先给垃圾桶和桶里的垃圾消毒,然后将垃圾袋打包扎紧放进专门的垃圾清运车,再给消过毒的垃圾桶套上垃圾袋,最后再进行一次消毒,才算是完成一次清运。

工作期间,有些外地员工没回老家就重返岗位,李刚就是其中之一。他从疫情发生后就一直吃住在公司宿舍,随时待命。“我们这个工作,整天在外接触各种垃圾。曾担心、害怕过,但还是想尽一份力,早日战胜这场疫情。”李刚说。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蔡晓磊

通讯员:张博/摄

编审:周晓雪

终审:李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