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通中法干警学真经、话感悟(一)

【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通中法干警学真经、话感悟(一)

为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南通中院在全院党支部中组织开展“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专题学习研讨活动,要求党员干警进一步提高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奋力推动“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党支部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座谈交流等形式,围绕学习研讨重点,组织开展学习讨论,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感悟。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发展四问”既为南通发展再次激发起奋发向上内生动力,也激励着法院党员干警警醒、奋勇、笃行,以新状态展现新作为,争做“实干担当”的践行者,为南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现开辟【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专栏,展示部分干警的学习体会。

【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通中法干警学真经、话感悟(一)

知产庭劳争庭党支部 王立朋

苏州“三大法宝”正是新时代南通发展所需。法院应从苏州“三大法宝”中汲取经验,应用于审判实践,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结合自身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我认为,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精神内核就是要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在审判工作中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切实保障创新。“昆山之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是保护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我们要依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践行最严格保护原则,加大对重点技术领域科技成果以及知名品牌的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营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二、须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知识产权审判业务能力。始终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的理解认识;始终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有效地投入到司法审判工作中去。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为民服务是苏州“三大法宝”的价值归旨,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法院的审判人员必须公正高效办理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我们还应能动司法,帮助企业解决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难题,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等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监庭审管办党支部 邓黎明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个体汇聚成沙的努力。作为一名法院青年干警,能否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贡献,苏州精神给了我们启发。

仁者爱人,秉持执政为民之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牢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目标,积极推行司法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积极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博学精进,不断锤炼法治匠心。面对博大精深的法学理论和不断修订的法律法规,唯有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审判工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发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从一次次庭审、一次次调解、一份份法律文书中,不断锤炼法治匠心,从细节处着手,严把文书质量关,不断提升审判质效。

敬业奉献,踏实走好脚下之路。我们必须坚定法治信仰,以探求公平正义为目标,充分发扬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在疑难复杂案件面前,不畏难不退缩,以敬业奉献的精神,走好脚下的法治之路。

开拓创新,奋力张开理想之翼。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司法工作同样需要打破常规,创新举措,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法治工作的新需求。我们要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敢拼敢闯的锐气与勇气,关注社会发展新方向,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行政庭党支部 吴彩丽

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对于法院工作人员而言,就是将司法为民的宗旨落实、落细到每一项工作中。只有保持为民情怀,以担当、奉献、廉洁的职业操守,才能在大环境的机遇挑战中、转型期不断积累叠加的矛盾中,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理。

担当,是合格人民法官的必有品质。面对不同的利益诉求,要坚持虽小必慎,案结事了;面对复杂的司法干扰困境,要勇敢站出来维护法律的正义;面对错综的矛盾,要沉下身子,钻研案子,查明真相。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在司法为民上。

奉献,是落实司法为民的必经途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才能汇成大江大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职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以更高的司法服务为实现新时代南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廉洁,是实现司法为民的必要保障。每一个案子都渗透着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渴望。要始终保持廉洁作风,让当事人在我们的司法工作中真切感受到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形象公正。只有坚持“法施与人,虽小必慎”的司法态度,才能达到司法水平的新高峰,成为社会矛盾的真心化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