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发生的方腊起义,宋江起义,哪个影响大?

红红火火讲历史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此起彼伏,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然而,由于《水浒传》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于宋江起义更为熟悉,甚至认为宋江起义的影响力要比方腊起义更大,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宋江起义: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遂将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归“公有”,对入湖捕鱼、采藕、割蒲的百姓根据船只大小收取重税,并对违禁者以盗贼论处。然而,本就贫苦的百姓哪里承受的起税赋,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无着,对朝廷的不满开始集聚到了极点。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正式宣告起义,并随即率兵攻打河朔、京东东路,“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后又转战于青、齐至濮州一带,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接到起义的消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议下,采取“赦过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诏安,但并未成功,于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则避敌锋芒,率起义军自青州南下沂州,与官军周旋一年有余。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义军攻取淮阳后,从沭阳乘船进抵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遣探马探知义军动向,在得知宋江以十余条钜舟直趋海滨后,遂招募精锐士兵一千余人在近城处设伏,另派小股部队踞海诱战。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来攻,结果遭到张叔夜的伏击,战败的同时,船只也被焚毁,退路断绝之下,宋江等人遂战败被俘,起义就此被镇压。宋江战败接受诏安之后,是否参与平定方腊起义的战斗,目前史学界仍有争论。

事实上,两宋曾爆发过大大小小数百次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其实只是其中规模和影响力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为人所熟知,主要源于南宋的《宣和遗事》和明朝的《水浒传》,而我们所熟知的故事,其实是经过演义和虚构之后的。

方腊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从政和元年(1111年)开始,东南地区便深受“花石纲”之害,老百姓深受剥削压迫,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方腊则趁机暗中组织发展势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军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农民政权。不到十天时间,义军便发展至数万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义军在青溪县息坑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杀,随后,乘胜进取青溪县,俘获县尉翁开。此后,又先后攻克睦州、寿昌、分水、桐庐、遂安、歙州、富阳、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与此同时,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朱言、吴邦,永康县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领导当地农民参加起义。而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衢州郑魔王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结集徒众”,准备攻打州县。

眼看起义规模越来越大,宋廷一面停运花石纲,并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意图熄灭百姓怒火;另一面则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腊北伐失败之后,宋军包围杭州,义军历经苦战,终因粮尽援绝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义军形势急转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七万余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儿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后被杀。方腊被俘之后,义军各部仍然坚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虽然均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但就规模和影响力来说,无疑方腊起义更为巨大。宋江起义虽然辐射范围也较大,但始终没能建立起稳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处游荡,结果最终被地方部队剿灭;而方腊起义最鼎盛时期,则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对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胁,以至于朝廷不得不抽调十五万大军前往平叛。


香茗史馆


宋江起义: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遂将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归“公有”,对入湖捕鱼、采藕、割蒲的百姓根据船只大小收取重税,并对违禁者以盗贼论处。然而,本就贫苦的百姓哪里承受的起税赋,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无着,对朝廷的不满开始集聚到了极点。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正式宣告起义,并随即率兵攻打河朔、京东东路,“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后又转战于青、齐至濮州一带,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接到起义的消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议下,采取“赦过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诏安,但并未成功,于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则避敌锋芒,率起义军自青州南下沂州,与官军周旋一年有余。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义军攻取淮阳后,从沭阳乘船进抵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遣探马探知义军动向,在得知宋江以十余条钜舟直趋海滨后,遂招募精锐士兵一千余人在近城处设伏,另派小股部队踞海诱战。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来攻,结果遭到张叔夜的伏击,战败的同时,船只也被焚毁,退路断绝之下,宋江等人遂战败被俘,起义就此被镇压。宋江战败接受诏安之后,是否参与平定方腊起义的战斗,目前史学界仍有争论。

事实上,两宋曾爆发过大大小小数百次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其实只是其中规模和影响力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为人所熟知,主要源于南宋的《宣和遗事》和明朝的《水浒传》,而我们所熟知的故事,其实是经过演义和虚构之后的。

方腊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从政和元年(1111年)开始,东南地区便深受“花石纲”之害,老百姓深受剥削压迫,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方腊则趁机暗中组织发展势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军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农民政权。不到十天时间,义军便发展至数万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义军在青溪县息坑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杀,随后,乘胜进取青溪县,俘获县尉翁开。此后,又先后攻克睦州、寿昌、分水、桐庐、遂安、歙州、富阳、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与此同时,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朱言、吴邦,永康县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领导当地农民参加起义。而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衢州郑魔王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结集徒众”,准备攻打州县。

眼看起义规模越来越大,宋廷一面停运花石纲,并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意图熄灭百姓怒火;另一面则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腊北伐失败之后,宋军包围杭州,义军历经苦战,终因粮尽援绝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义军形势急转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七万余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儿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后被杀。方腊被俘之后,义军各部仍然坚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虽然均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但就规模和影响力来说,无疑方腊起义更为巨大。宋江起义虽然辐射范围也较大,但始终没能建立起稳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处游荡,结果最终被地方部队剿灭;而方腊起义最鼎盛时期,则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对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胁,以至于朝廷不得不抽调十五万大军前往平叛。


我们以史为师


真实历史:北宋方腊起义影响是远大于宋江起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1.起点不同:宋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承受不了朝廷腐败以及繁重的苛捐杂税,聚集36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其成员大多数为农民,出身清苦

方腊于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方腊本是漆园主,性格豪爽,深得人心。

为什么说起点不同,聚众起义需要大量的钱财作为支撑,即便是后期通过不断的掠夺积累一定的财富,但在这积累过程中的耗费也是巨大的,基于双方这种背景也就导致了双方起义规模的不同。

2。规模不同:宋江于宣和元年起义后先攻占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后因朝廷镇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宣和三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继由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同年五月宋江兵败被俘,起义失败!这期间占领了十余州县城池。

方腊于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二十二日,帅军在青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初,攻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不久,向西攻下歙州,全歼宋东南第三将"病关索"郭师中部,东进攻克富阳、新城,直趋杭州,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入杭州。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腊派兵北伐,一举攻下崇德县,进围杭州东北的秀州(今浙江嘉兴),并分兵进入湖州(今浙江吴兴)境内。同时,方腊率领主力南征,相继攻下婺(今浙江金华)、衢(今属浙江)两州。义军别部北上攻克宣州宁国县(今安徽宁国西南),进围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史称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多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方腊起义期间攻占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三百多年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五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规模较小的一次。而方腊军在极盛之时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在当时对宋朝威胁极大。所有就规模上而言,方腊起义规模是远超于宋江起义的!

综上所述:方腊起义的影响是远超于宋江起义的!纯手打


小小千夫长


回答如下:

在历史上的影响,方腊起义超过宋江起义,宋江起义的规模远不能和方腊起义的规模相提并论。在明清及当今的民间知名度及影响力,宋江起义则远远超过方腊起义,特别是宋江个人形象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始于北宋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终于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跨时三年,最后被张叔夜镇压,起义失败。

历史记载如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方腊起义

几乎就在宋江起义的同时,方腊假托“得天符牒”, 利用摩尼教宗教理论,发动农民起义。方腊起义始于北宋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终于宣和三年(1121年8月)八月二十四日,跨两年,实际持续不足一年,便即被童贯镇压,起义失败,方腊被杀。

历史记载如下: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起义失败。

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对比表

在民间影响中,方腊起义为什么反而不如宋江起义,或者方腊反而不如宋江呢?

宋江起义史载于《宋史·徽宗纪》、《宋史·张叔夜传》、《宋史·侯蒙传》,其演义化、故事化肇始于南宋编印的《宣和遗事》,明初出版的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及其个人形象定格并开始流传。

随后通过戏曲、说书的艺术加工,将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广泛流传于民间;及至电台、影视的普及,随着刘欢演唱的《好汉歌》传遍大江南北,以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更是多有相关精彩章节节选进课本教材,甚至有老师要求学生通读《水浒传》,在学生之间口口传颂,代代相传。

《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19世纪,《水浒传》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出现了德语、法语、英语等译本。

而方腊,很遗憾,很多人知道有方腊这个人和方腊起义这回事,大都是从小说《水浒传》开始的,只是作为其中配角,搭《水浒传》的便车,从而流传于民间。

两宋国祚320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如果没有《水浒传》,宋江起义和历史上众多农民起义一样,只专供历史专家学习研究,将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即便是同一时期的其他起义,如四川王小波起义、江南陈硕真起义,现如今又有多少人知晓?

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许多历史演义小说,就如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要把它们当历史真实事件来看,那就误入歧途,贻笑大方了。

包括我们现在的许多自媒体,历史解读众多,应该以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根本,不杜撰,不臆想,方能避免以讹传讹。

以此为戒。


阿艮的沙滩


宋江起义因有《水浒传》的渲染,几乎家喻户晓。其确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记载,大约在政和末年;活动地区相当广泛,北到京东河北,南到两淮的楚州、海州、淮阳军,“州县大震,吏多避匿”。史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转战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夺取了官军巨舰十数艘,但最后中了知州张叔夜设下的埋伏,副帅被俘,无复斗志,便接受招降。当年六月,随童贯南下镇压方腊。宋江起义有史可案的情况,大概如此。关于这次起义,宋元之际已有《宣和遗事》加以描写,虽不无历史的影子,但毕竟小说家言,不能完全征信。至于《水浒传》,更是艺术虚构。

  有两个问题有必要说明一下。其一,起义是否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梁山泊一向是“盗贼”的渊薮。元祐元年(1086年)前后,有个叫黄麻胡的在这里闹事。蒲宗孟出知郓州,禁止当地人出入水泊,绝其粮食以迫使这些小聚者散伙。但崇宁以后,这里又成渔者盗窟。《夷坚志·蔡侍郎》说,蔡居厚知郓州时,有“梁山泊贼”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杀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郓州卸任的,杀降还早于这年,有人认为他杀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据似乎不足,因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后。从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横行河北、京东、淮南,似乎是流动作战为主,当时史料称宋江为“淮南盗”,也证明他们没有以梁山泊为“大本营”。但从宋江军队在海州夺取官军战舰进行水战来看,他们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动过,这在地方志和口传史料里还留有痕迹。但未必如《水浒传》描写的以方圆八百里水泊作为梁山好汉的根据地。

其二,宋将是否受招安打方腊。毛泽东在评《水浒》时说“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引得文史学界争辩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盗偶成》诗说:“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铁证。至于宋江参与镇压方腊,《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纲要》等权威史料都有确凿记载,也是无可否认的。大概就在镇压方腊以后返师时,武将折可存奉御笔讨捕“草寇”宋江,落得个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场。

接着说方腊起义。花石纲之役不仅把广大农民逼上绝路,连许多中小地主也濒临破产。方腊是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的漆园主(有人说他是雇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压榨的对象。于是他以诛朱勔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杀牛酹酒,在漆园誓师起义。

方腊起义的规模远较宋江为大,童贯在镇压过程中残杀的起义将士和平民不下二百万。这次起义,方腊登高一呼,两浙应者云集,除了花石纲之役的骚扰,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方腊以摩尼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这种秘密宗教的参加者不喝酒,不吃荤,互相以财相助,很受贫苦民众的欢迎。方腊故意把《金刚经》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读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来引导民众认识现实世界的不平等,积聚起义的力量。

这时,两浙饱受盘剥压迫的各阶层人民就如一堆干柴,一经点燃就成燎原之势,数日之内,起义军就从千余人发展到十万之众。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署官命将。不到三个月,起义军分路出击,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东)、歙州(治今安徽歙县)、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华)、衢州(治今浙江衢县)何处州(治今浙江丽水)等六州五十二县。

东南重镇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为震惊。徽宗被迫下罪己诏,撤销造作局,废除花石纲,宣布免除起义地区三年田赋,以收拾人心,瓦解其斗志。与此同时,徽宗命童贯急调西北十五万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义军首领方七佛率兵六万进攻秀州(今浙江嘉兴),官军固守顽抗,童贯手下大将王禀率大军赶到,成两面夹攻之势,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杭州。官军重兵压境,起义军的地盘日渐缩小,次月,杭州也终告失守,方腊只得率余部二十余万死守清溪帮源洞。四月,起义军终于被官军与地主武装联手攻破,帮源洞惨遭血洗,方腊也被宋将韩世忠俘获,八月押赴开封处死。


微鉴历史


方腊起义远比宋江起义规模大!

宋江起义因有《水浒传》的渲染,几乎家喻户晓。其确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记载,大约在政和末年;活动地区相当广泛,北到京东河北,南到两淮的楚州、海州、淮阳军,“州县大震,吏多避匿”。史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转战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夺取了官军巨舰十数艘,但最后中了知州张叔夜设下的埋伏,副帅被俘,无复斗志,便接受招降。当年六月,随童贯南下镇压方腊。宋江起义有史可案的情况,大概如此。关于这次起义,宋元之际已有《宣和遗事》加以描写,虽不无历史的影子,但毕竟小说家言,不能完全征信。至于《水浒传》,更是艺术虚构。

有两个问题有必要说明一下。其一,起义是否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梁山泊一向是“盗贼”的渊薮。元祐元年(1086年)前后,有个叫黄麻胡的在这里闹事。蒲宗孟出知郓州,禁止当地人出入水泊,绝其粮食以迫使这些小聚者散伙。但崇宁以后,这里又成渔者盗窟。《夷坚志·蔡侍郎》说,蔡居厚知郓州时,有“梁山泊贼”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杀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郓州卸任的,杀降还早于这年,有人认为他杀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据似乎不足,因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后。从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横行河北、京东、淮南,似乎是流动作战为主,当时史料称宋江为“淮南盗”,也证明他们没有以梁山泊为“大本营”。但从宋江军队在海州夺取官军战舰进行水战来看,他们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动过,这在地方志和口传史料里还留有痕迹。但未必如《水浒传》描写的以方圆八百里水泊作为梁山好汉的根据地。

其二,宋将是否受招安打方腊。毛泽东在评《水浒》时说“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引得文史学界争辩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盗偶成》诗说:“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铁证。至于宋江参与镇压方腊,《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纲要》等权威史料都有确凿记载,也是无可否认的。大概就在镇压方腊以后返师时,武将折可存奉御笔讨捕“草寇”宋江,落得个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场。

接着说方腊起义。花石纲之役不仅把广大农民逼上绝路,连许多中小地主也濒临破产。方腊是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的漆园主(有人说他是雇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压榨的对象。于是他以诛朱勔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杀牛酹酒,在漆园誓师起义。

方腊起义的规模远较宋江为大,童贯在镇压过程中残杀的起义将士和平民不下二百万。这次起义,方腊登高一呼,两浙应者云集,除了花石纲之役的骚扰,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方腊以摩尼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这种秘密宗教的参加者不喝酒,不吃荤,互相以财相助,很受贫苦民众的欢迎。方腊故意把《金刚经》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读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来引导民众认识现实世界的不平等,积聚起义的力量。

这时,两浙饱受盘剥压迫的各阶层人民就如一堆干柴,一经点燃就成燎原之势,数日之内,起义军就从千余人发展到十万之众。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署官命将。不到三个月,起义军分路出击,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东)、歙州(治今安徽歙县)、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华)、衢州(治今浙江衢县)何处州(治今浙江丽水)等六州五十二县。

东南重镇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为震惊。徽宗被迫下罪己诏,撤销造作局,废除花石纲,宣布免除起义地区三年田赋,以收拾人心,瓦解其斗志。与此同时,徽宗命童贯急调西北十五万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义军首领方七佛率兵六万进攻秀州(今浙江嘉兴),官军固守顽抗,童贯手下大将王禀率大军赶到,成两面夹攻之势,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杭州。官军重兵压境,起义军的地盘日渐缩小,次月,杭州也终告失守,方腊只得率余部二十余万死守清溪帮源洞。四月,起义军终于被官军与地主武装联手攻破,帮源洞惨遭血洗,方腊也被宋将韩世忠俘获,八月押赴开封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