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電視劇《貞觀之治》有一個橋段,唐高祖李淵下詔,放棄都城長安,下詔遷都湖北。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宰相裴寂等人,贊成李淵的決定。秦王李世民,則是強烈反對李淵的遷都決定。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視劇的這個橋段,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此事典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原文是:“上以為然,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逾南山至樊、鄧,行可居之地,將徙都之。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裴寂皆贊成其策。


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唐高祖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淵遷都的事情,發生在武德七年。當時的情況,突厥老是襲擾大唐。突厥人過了山西,就到了陝西。陝西是大唐都城長安所在,京城距離前線太近。突厥一個奇襲,就可能打到長安。

李淵遷都的本意,是為了給大唐爭取戰略縱深。遷都湖北,就算是突厥人攻破了山西,也要過了陝西,或者河南,才有可能打到湖北。遷都湖北的戰略意義,在於取守勢,是一套防守反擊的國策。

李世民反對遷都湖北,理由被記載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原文是:“彼霍去病漢廷一將,猶志滅匈奴;況臣忝備藩維,願假十年之期,請系頡利脖頸,致之闕下。若其不效,遷都未晚。


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唐太宗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計劃,是效仿漢朝霍去病,主動向突厥發起攻擊,用十年時間,徹底解決突厥邊患問題。定都陝西,大唐將士出征突厥的距離就近,補給線也比較短,有利於跟突厥速戰速決。李世民的意圖,是採取攻勢的國策。

《資治通鑑》記載,大唐君臣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李世民跟李建成等人吵得很兇,最後終於說服了父皇,暫時擱置了定都湖北的動議。

這件事情,發生在武德七年七月底。貞觀四年二月,唐太宗滅了突厥,活捉頡利大可汗,解決了突厥邊患問題。李世民用了不到六年時間,就提前完成了十年滅突厥的計劃。歷史的進程,證明了李世民反對定都湖北的正確性。

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霍去病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前段時間,我和一樣喜歡唐朝歷史的網友們群聊,話題是:“如果沒有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李淵再執政九年到壽終正寢之時。然後讓太子李建成順利接班,大唐會不會像貞觀之治一樣強大呢?

我認為,李淵和李建成,都是守成之君。李淵繼續執政,李建成接班執政,大唐對突厥採取防守反擊的策略,會出現一好一壞兩種可能的結果。


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李建成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好的結果,就像漢朝一樣。在李淵和李建成執政時期,採取和親政策。唐朝用女人的胸脯,加上大量的錢財穩住突厥。李建成和他的接班人,抓住機會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用一到兩代人的時間,發展出類似“文景之治”的盛世。

李建成的子孫裡面,出一個類似漢武帝的雄主。他利用祖輩父輩積攢的國力,與突厥決戰,解決突厥邊患問題,這是最好的結果。

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漢文帝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歷史已經證明,李建成的能力,雖然不如二弟李世民,但也不是窩囊廢。李建成可以當一個漢文帝那樣的君主。怕就怕李建成的子孫裡面,會出一個晉惠帝和宋徽宗敗家的皇帝。

如果那樣,大唐的結局,好一點就會像晉室南渡、宋朝南遷那樣偏安江南。差一點就會像明朝一樣,連南方半壁江山也守不住。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皇帝要是熊了,整個國家都熊。以李淵和李建成採取防守反擊策略的熊樣,大唐朝肯定全國都熊。他們要是繼續執政,不管出現哪種結局。都不可能會像李世民一樣,短短六年時間,就滅了突厥,成就獲得“天可汗”尊號的偉業。

李淵下詔定都湖北,遭到李世民強烈反對,結果奠定大唐盛世的根基

漢武帝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大家要知道,李世民打突厥的時候,戶口才二百多萬戶。大唐對突厥發動攻擊的時候,只出動了十萬人馬,而且只有半年的補給物資儲備。就算是漢武帝,在李世民那樣的條件下,也不一定敢向突厥發起反擊啊。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不幸,卻是大唐乃至中國歷史進程的大幸。正因為有了玄武門之變,才有了四方賓服大唐盛世。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新舊兩唐書》。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