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之前的兩年我一直在做新聞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和用戶閱讀行為研究,對於新聞資訊有一些瞭解和認識。本文想結合本次疫情談談我對新聞媒體的認識。

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絕大多數的媒體人其實是為金錢而工作。這句話沒毛病。包括我在內,工作就是為了賺錢。

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媒體行業的巨大變革。在我小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那一代人只能從一些中心化的、官方的媒體獲取信息。比如,從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上我們可以瞭解時政,被《讀者》、《青年文摘》等刊物影響心智和思想。英美則是BBC、CNN、Fox等電視臺掌握電視話語權,路透社經常發佈全球時政消息,Reader's Digest是國外版的《讀者》。後來,智能手機帶來了自媒體興起,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平臺平均每天佔據了中國讀者至少一小時的閱讀時間。

儘管媒體經歷了去中心化的過程,更多自媒體參與到新聞報道和觀點分享上來,但是媒體的商業模式沒有變。任何一個媒體要麼需要有財團支持,要麼需要展示廣告,通過廣告覆蓋其內容生產的成本。中國俗話說“拿人手短”,考慮到世界上幾乎很少有媒體能夠非盈利地、公益地報道,因此,每家媒體都或多或少會為他們的金主爸爸服務。

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互聯網資訊平臺的商業模式,資訊方提供平臺,媒體生產內容,廣告主投放廣告,用戶在其上閱讀資訊,消費內容

自媒體或中小媒體機構主要依賴用戶訂閱和廣告。以當前兩大互聯網媒體平臺為例,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都有廣告分紅功能,會在文章中穿插廣告,廣告得到曝光後,平臺會給自媒體人一定的分紅補貼。無獨有偶,當前主流資訊平臺,包括抖音、Youtube、知乎、騰訊新聞等等都會有大量的廣告。平臺從廣告主那裡獲得收入,分給媒體人,希望媒體人在自己的平臺上發佈熱文和爆款,留住用戶,讓用戶點擊更多的廣告。總之,流量為王,有了流量才有廣告,才有資訊平臺和媒體人的分成。

在一些資訊平臺,為了篩選出更具閱讀價值的文章,平臺會優先展示那些點擊率、評論量、閱讀數較高的內容。這個閱讀價值,並不意味著文章本身的真實性。因為,很多真實嚴肅的內容不會引起用戶的參與。比如,推特上路透社一篇對中國疫情的報道只有寥寥數十個點贊和評論。

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3月24日,路透社對中國疫情的報道

而川普發一條Chinese Virus推特就有成千上萬的轉發、評論和點贊。要知道我們微博熱榜是要花上萬塊錢才能買一小時左右的流量,自媒體人川普憑藉幾條推特成功將Chinese Virus關鍵詞推向推特的當日熱榜,中間沒有花費一分錢啊。不花錢,還能宣傳自己,這就是在賺錢啊。

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川普N連發,使用Chinese Virus一詞,博得全世界的關注

從推特公司的角度來說,自媒體人川普成功帶起了千百萬級別的閱讀,閱讀的間隙穿插一些廣告,也就是有百萬人口會無意間看到投放的廣告。假如川普有時間繼續運作,他可以帶貨,可以建立粉絲群,可以穿插一些軟廣告。總之,有了流量,賺錢不是問題。

對於普通自媒體人,閱讀數幾百,幾乎是賺不了錢的。可能還不夠網費。

如果我是一個以資訊為生的媒體人,我會像川普同志那樣,發佈一些極具爭議性的言論,佔領流量高地。但是,兩年來我對各類資訊平臺的觀察,包括後臺大數據的分析,那些熱點圖文視頻往往爭議性大,煽動性強,噱頭性質居多,內容真實價值一般。如果從一部小說,電影和電視劇的開頭就能猜得到結尾,那這部作品基本沒什麼人看了。中學時代我們曾學過,好的文藝作品就是為了製造衝突。

如果資訊平臺不進行人為干預,一些對事實以各種方式演繹的資訊內容會被大量閱讀、轉發、評論和點贊。不僅中文平臺,海外平臺也存在大量謠言。前一段時間,英美國家的Facebook群組曾經瘋轉5G網絡導致新冠病毒傳播的言論,一些文章聲稱,如果想避免感染新冠,一定要停止5G建設!

想想有些後怕,如果網絡平臺都是這樣的內容,我們絕對不可能獲得真相。信息技術讓消息以毫秒級的速度傳輸,謠言和真相物理速度一樣快,但是謠言有天然的心理學優勢,一些比賽中,很可能真相會輸。

由於本文主要想討論一些媒體唯利是圖的性質,因此本文其實也是有偏向性的。我在用一部分人制作的謠言來以偏概全來給所有自媒體扣帽子。其實還是有不少優秀作者產出了很多有責任感的內容。

一些資訊平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著手解決。比如,今日頭條增加了大量人工審核團隊,一篇資訊如果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點擊閱讀,會被轉到人工團隊驗證是否能夠傳播,確認無誤之後才能繼續在平臺上流轉。如果下一階段得到了更大規模的用戶參與,還會被第二次轉入人工團隊,再次驗證。但是,小編也是普通人,在新冠病毒這個嶄新事物面前,在這個各類突發事件頻現的當下,人工團隊的審核也無法保證100%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如果某些自媒體人為了餬口而可能選擇有爭議性的內容,那大的媒體機構呢?對於大的機構來說,財團會支持其報道費用,以美國為例,他們的機構媒體一般是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的,部分媒體主要為某支黨派發聲。就在西雅圖養老院出現前幾例死亡,新冠病毒美國大流行的前夜,支持川普的Fox通篇都在討論2020美國大選,完全不把新冠病毒放在眼裡,而另一邊經常被川普懟的CNN已經用網站1/3的版面報道新冠在美國潛在流行了。

川普曾聲稱新冠病毒是民主黨人士用來攻擊自己的騙局,聲稱很多媒體都在製造假新聞。結果真的有大批川粉相信這是個騙局,並痛罵CNN等媒體小題大做,居心叵測,藉此擾亂美國和諧穩定的政治經濟局勢...

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上圖從兩個維度來分析各大媒體,左側為偏自由派,右側為偏保守派。從上到下是按照內容分類。

所以,對於媒體機構來說,他們的一些報道其實也在迎合他們的觀眾。如果觀眾都不喜歡,沒有點擊和閱讀,對於他們的記者來說就是失敗的,業績考核可能過不去。《華爾街日報》發表中國是“東亞病夫”的評論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類文章在他們的讀者中有一定的市場。

從對事實真相的還原來看,也許只有路透社、美聯社等機構相對可靠一些。

考慮到媒體本身的傾向性,我建議讀者在閱讀時政及評論性文章時,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上來扣帽子。更不能聽風就是雨,從朋友圈或微信群裡收到一些消息就焦慮恐慌。武漢某知名作家靠從朋友那裡打聽來寫作,打聽到一張滿地都是手機的照片,但是沒有圖片,她轉化成文字,頓時得到各路自媒體的解讀,沒有照片也要創造一張照片發出來。從傳播的角度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極佳的案例,能夠引發大腦深處的恐懼,促使人們將其快速轉發給更多的人。

古人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信息技術的存在,似乎讓眼見也難以為實了,因為我們可以輕鬆裁剪、修飾和塗改一些圖片和視頻素材。

以當前流量為王的大環境和各類意識相互衝突的前提下,普通讀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新聞,以及隨之而來的反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認為,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不必急於相信一些言論和信息,而應該用常識和理性來推敲。如果一件事情禁不住理性推敲,那麼很可能就是假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