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田:詩化的愛情故事--評介《羅密歐與朱麗葉》


李華田:詩化的愛情故事--評介《羅密歐與朱麗葉》

不謝的愛情花朵 永久的藝術魅力

——評介《莎士比亞經典名著譯註叢書》之《羅密歐與朱麗葉》

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華田

愛情,多麼美麗的名字!數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藝術精英都在不斷地歌頌它,讚美它。被譽為"時代的靈魂"的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對愛情的稱頌更是有血有肉、至善至美。與大多數詩人和小說家不同,莎翁對愛情的歌頌不是無病呻吟、乾癟無味,而是結合自己對現實社會生活的觀察,採用比喻、擬人、對偶、反義修飾等修辭手法,運用素體詩戲劇的藝術形式,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心理刻畫,歌頌青春,讚美真情。

李華田:詩化的愛情故事--評介《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翁的愛情劇中最有藝術成就的當數《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該劇寫於1595年,以英國詩人亞瑟·布魯克於1562年完成的長詩"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慘史"為藍本創作而成。全劇以維羅納(Verona)城內名門望族蒙太玖(Montague)和凱普萊脫(Capalet)兩家僕人的廣場械鬥開場,說明兩家世仇雪恨。接著描寫蒙太玖的兒子羅密歐(Romeo)戴著面具去凱普菜脫家參加舞會,偶遇其女朱麗葉(Juliet),兩人一見鍾情,愛情的火花頓時閃爍出耀眼的光芒。但由於兩家有世仇,只得在奶媽(Nurse to Juliet)和勞倫斯神父(Friar Lawrence)的幫助下秘密結婚。朱麗葉的表兄泰保爾脫(Tybalt)曾發現羅密歐偷偷參加晚會,怒氣衝衝地找羅密歐問罪,且不聽羅密歐解釋,殺死羅密歐的摯友、維羅納親王的親威邁邱西奧(Mercutio)。羅密歐為友報仇,一劍刺死泰保爾脫,結果自己被親王放逐,逃往曼圖亞(Mantua)。與此同時,凱普菜脫要把朱麗葉嫁給親王的親威、少年貴族巴里斯(Paris)。對此,朱麗葉堅決反對。為了取得反對封建包辦婚姻鬥爭的勝利,她請勞倫斯神父幫忙。神父一面給朱麗葉吃安眠藥裝死,一面差人通知羅密歐返回。由於延誤了行程,羅密歐誤信謠傳,以為朱麗葉真的死了,急忙奔回維羅納,趕到墓地,憑弔朱麗葉之後,服毒自盡。朱麗葉醒後發現心愛之人真死,便自殺殉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翁的第一部愛情悲劇。莎翁擺脫了當時流行的道德主義說教態度,以抒情的手法描寫了這樣一段純真的愛情故事。因而,該劇代表了一種新型的戲劇,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史上愛情悲劇的典範,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首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藝術魅力表現在它有偉大的思想內容。該劇以青年男女羅密歐與朱麗葉為藝術形象。歌頌了那種為擺脫家庭的束縛、爭取自由愛情和自由生活而寧死不屈的精神,體現了莎翁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在這裡,戲劇表面上是以蒙太玖和凱普菜脫兩家世仇為背景,實質上說明了中世紀封建的道德觀念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衝突。兩個家族的爭鬥與青年男女的互信互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揭露了殘酷的封建氏族觀念對美好青春和純真愛情的無情扼殺。青年男女用死亡宣佈了人文主義對封建觀念的勝利,這是愛情壓倒禮教、人道戰勝仇視的吶喊。勞倫斯神父形像的導入更喧染了這一主題。

與《哈姆雷特》不同的是,在該劇中,莎翁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在兩家習以為常的廣場鬥毆中,一群市民手持搶械高呼"打倒他們!,打倒凱普菜脫!打倒蒙太玖!"(Beat them down! Down with the Capulets! Down with the Montagues!)(第一幕第一場第10頁),從而表達了人民對封建勢力的痛恨以及對和平與安寧的嚮往。

其次,《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藝術魅力表現在它的詩體語言及人物性格的描繪和心理刻畫方面。有評論家指出,為了表達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甜蜜的愛情,莎翁運用了幾百年來各國詩人創造的各種詩體形式,有彼特拉克體,有奧維德體,還有喬叟體、薩利體、魏阿特體、錫德尼體、斯賓塞體,百花齊放,爭相鬥豔。一對痴情人一見就詩興大發,一唱一和。花園中,互訴衰腸,扣人心絃(第三幕第二場);陽臺上,難捨難分,情意綿綿(第三幕第五場)。這些都是真情的表白、愛意的流露,充分體現了該劇的語言美、詩意美、愛情美和青春美。

莎翁在這個悲劇中成功地塑造了奶媽這個喜劇性人物形象。她快活、樂觀,喜歡東扯西拉,故意"賣關子"(第二幕第五場,第三幕第二場),懸念疊出,讓朱麗葉心急如焚,也讓讀者如坐針氈。

對朱麗葉的心理的刻畫可以說是細緻周密,微妙微肖。當她聽說親人被殺,即刻為羅密歐之死失聲痛哭。當得知是羅密歐殺死表兄泰保爾脫時,立即哀悼泰保安爾脫,大罵羅密歐是"美麗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著白鴿羽毛的烏鴉!豺狼一樣殘忍的羔羊!……一個萬惡的聖人!一個莊嚴的奸徒!"(Beautiful tyrant! fiend angelical! Dove-feather's raven! wolvish ravening lamb! … A dammed saint, an honorable villain!)(第三幕第二場第124頁)。這裡一連串反義修飾的使用充分體現了朱麗葉對羅密歐愛恨交加的矛盾心量。朱麗葉在服用安眠藥前,一方面擔心藥不生效就得與巴里斯結婚,另一方面又害怕這是毒藥,還假定如果羅密歐不能及時來救出她又怎麼辦(第三幕第二場第178-180頁)。這些符合實際的想法輪流出現,充分體現了她對死亡的恐懼和無比堅強的毅力。

這次出版時,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對莎劇的研究,對不同版本進行了勘誤和校正工作。如"I will be cruel with the maids."(我要對他們的女人不留情面)(第一幕第一場第6頁),句中的"cruel"(殘酷的)系對"civil"(平民的、文明的)的勘誤,"Among fresh female buds"(在蓓蕾一樣矯豔的女郎叢裡)(第一幕第五場第24頁),句中的"female"(女性的)是對"fennel"(茴香)的校正。以前多版均把"the gentle sin"(第一幕第五場第52頁)解釋為"the gentlemen向女人求愛時必犯的錯誤",確實久妥,本版解釋為"溫存的罪過"[羅密歐粗野的手觸摸朱麗葉的纖纖細手是"粗野的觸摸"(rough touch),但這是由愛促使的,並給予"溫柔的吻"(a tender kiss)],顯得更加合情合理。該版借用了著名莎學家、文學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譯文,從中可見一代大師的巨大成就。當然,本書作者並沒有照搬照抄,而是進行了一些修改,如作者將"well thou knowest, is cross and full of sin"改譯為"你知道我心裡很矛盾,而且充滿了罪惡。"(第四幕第三場第176頁),這樣,更加準確。其餘多處修改均在譯文中加上了虛底線標記。當然,該版本有個別的筆誤需要改正,如"導讀第11頁"的最後一行"豺狼一樣殘忍的惡狼"應改為"豺狼一樣殘忍的羔羊",本句在正文第三幕第二場第124頁為正確表述。

總體說來,《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無論就思想內容、語言技巧、藝術手法來說,還是就文學翻譯、版本勘誤、註解析疑來講,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學佳作,相信讀者定能從中含英咀華,陶醉於幾代人共同創造的這個真、善、美的境界之中。

(《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廉·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揚波、黎志敏校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14:00元)(莎士比亞著經典名著譯註叢書/隴珅主編)

注:本文原發表於《中國圖書商報·書評週刊》1999年8月3日。稍有改動。

李華田:詩化的愛情故事--評介《羅密歐與朱麗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