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夢見了時間,莎士比亞夢見了戲劇!朱生豪屬於全世紀

1595年1月30日威廉▪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首演

博爾赫斯說:上帝夢見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亞夢見了他的戲劇。

莎士比亞被廣泛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現存劇本39部,長詩2首,十四行詩154首等,這些作品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全世界範圍傳播,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能感受到莎翁的魅力。

上帝夢見了時間,莎士比亞夢見了戲劇!朱生豪屬於全世紀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版譯作來自朱生豪,他是我國較早翻譯莎士比亞作品的譯者,譯文質量舉世公認,他譯文的首要宗旨是"保持原作之神韻",其次為“曉暢明白”,所以即使作品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仍廣受歡迎。在這些優秀的作品背後,是朱生豪對翻譯工作一顆鞠躬盡瘁的心,和報國熱情。

朱生豪1912年出生於浙江嘉興一個衰敗中的商賈家庭。家境的窘迫加上幼失怙持,使他過早地結束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並養成了沉默內向,卻外柔內剛的性格。

1933年朱生豪從之江大學畢業後,懷著滿腔熱情,進入上海世界書局擔任編譯工作,希望通過勤懇的工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事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可是過了沒多久,他發現,在他的周圍,只有那些靠投機鑽營,玩弄權術的人能飛黃騰達,而像他那樣老老實實勤奮工作的人卻總是難以和周圍的環境合拍,“總是吃癟”。

因報國無門而感到苦悶迷惑的朱生豪,在當時世界書局的英文部負責人詹文滸先生的建議下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當他知道日本人因為中國沒有莎士比亞譯本而譏笑中國文化的落後時,發現自己的工作可以為中國人爭氣。精神上一改原先感到“孤獨、寂寞、彷徨”的狀況,充分顯示了他那外柔內剛的性格,義無反顧地在這條路上走了下去。

有了精神上的寄託,朱生豪像是一臺上足了發條的機器,譯莎工作進行得很快,雖然基本上都得在業餘時間進行,但按照他的計劃,只要沒有意外,全部翻譯工作大概到1938年底就可以完成了。

但是歷史沒有給朱生豪這樣的幸運,就在他基本上譯完了計劃編入第一分冊的九個“喜劇”劇本時,1937年8月13日,日軍制造事端,突然向上海發動進攻。朱生豪居住的虹口區匯山路一帶正是首當其衝的地方,半夜裡他在炮火聲中倉皇出走,只帶出了少許幾件衣服和一本牛津版《莎士比亞全集》原著。世界書局總部也被日軍佔領並且放火燒過。朱生豪一年多來的譯稿(已經交給書局)以及千辛萬苦收集起來的各種版本的莎劇、參考資料及其他書籍用品等,全部毀於一旦。

此後,在逃難和回到上海工作期間,朱生豪並沒有放下他的譯筆,他還是從《暴風雨》開始,重新進行他的翻譯工作。不幸再次降臨到這位倔強的年輕人身上。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正式對英美等盟國進入戰爭狀態,上海租界區的“孤島”也就不復存在了。次日凌晨,日軍衝進中美日報館,朱生豪雜在職工群中徒手逃出。存放在辦公室裡的所有譯稿和參考資料再次遭到厄運,已經交給世界書局的譯稿也大多散失,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經過這些年的折騰,雖然譯稿一再被毀,朱生豪卻有了不少經驗的積累,譯筆更成熟,更老練了。但是由於客觀條件所限,遇到的困難還是很大的。他的妻子曾回憶說:“那時他僅有的工具書,只是兩本詞典—牛津詞典和英漢四用辭典。既無其他可以參考的書籍,更沒有可以探討質疑的師友。他所耗費的精力,確實難以想象”。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埋頭伏案,握管不輟”,翻譯成果與日俱增,可是由於超強度的腦力支出,又加上由於經濟窘迫而得不到必要的營養補充,朱生豪的身體日見虛弱,終於病倒了。到1944年6月初,在譯完歷史劇《約翰王》《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上下篇以及《亨利五世》的前兩幕之後,朱生豪不得不放下了他的筆。

經檢查,他得的是肺結核、腸結核、肋膜結核的併發症,鑑於處在日寇佔領區的現實和當時的經濟狀況,也完全沒有條件使用對結核病比較有效的藥物,如青鏈黴素等。拖到12月26日,朱生豪終於帶著對嬌妻稚子的不捨和因為沒有能最終譯完全部莎劇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他臨終前曾表示:“早知一病不起,拼著命也要把它譯完”

雖然譯出全部莎劇的宏願雖然功虧一簣,但朱生豪已經以他的生命之重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全新《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底稿出自朱生豪逐字逐句翻譯並親自編輯審定,由世界書局於1947年出版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作家榜歷時一年半精編精校精排,終於全面恢復朱生豪譯本原貌,完整囊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十大悲劇,《錯誤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暴風雨》等十四部經典喜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