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中醫正名,疫情防治中醫起了很大作用,都什麼人反對中醫中藥


要給中醫正名,疫情防治中醫起了很大作用,都什麼人反對中醫中藥

前幾天,央視專訪了在武漢連續抗擊疫情五十多天的中醫專家張伯禮院士,讓人看了十分感動。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在一線奮戰了這麼些天,只是為了給中醫正名,告訴人們中醫是可以解決問題的,這種精神對得起孫思邈的“大醫精神”了!

採訪中,當記者問起張伯禮院士武漢當時的情況時,張院士一時竟然哽咽落淚!

你想,當時張院士出征武漢那會兒,人們對這個突然跑來的新冠病毒知之甚少,然而國家派他這樣一個七十多的“老頭”來,已經說明疫情很嚴重。

到了武漢,情況遠比想象中的嚴重,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感染者、疑似病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病人家屬全部混在一起,

交叉感染非常嚴重!

於是,他們首先就是分類病人,開始把不同患者分類開來,然後張院士開始開處方,因為病人感染是同一種疾病,很多症狀相似,就仿照古代熬大國藥的方式,採用“中藥漫灌”的方式,大面積給患者使用中藥,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0000袋……

當時武漢的情況時醫療資源已經枯竭,病人排不上對,醫院人滿為患,完全顧及不過來,採用這種類似大鍋煮藥的方法給接觸者服用中藥,無疑是最好方法,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個好方法,然而當時卻阻力很大……

張院士在採訪中說,一開始中醫藥的推廣是很難的,很多人說中醫藥沒有效,這麼大面積的讓患者喝中藥,對老百姓負責任嗎?

當記者問哪裡來的反對意見?張院士回答說,都有。

“都有”兩個字含義很大,一方面是很多患者的不信任

,採訪中張院士也提到過,開始一個小姑娘不信中藥,後來慢慢接受的故事;另一方面,估計是來自某些西醫的反對和一些利益集團的壓力……

要給中醫正名,疫情防治中醫起了很大作用,都什麼人反對中醫中藥


可以想象中當時的情景,專家組的成員,中醫人本來就不多,估計當張院士提出中醫方案時,大家的反應,可想而知,一個七十多歲老人的壓力!

讓人欣慰的是,從疑似病人裡能確的本來高達90%,隔離以後喝中藥七八天以後再檢查,這些確診的病人裡邊大幅度下降,下降到30%。

後來,為了證明中醫的療效,張伯禮與同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的劉清泉教授寫下請戰書,提出籌建一家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

從2月14日開艙,到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在26天運營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這564個病人裡沒有一個轉成重症重的,張院士說,

按照一般情況這些病人裡邊有6%到10%要轉成重症,我們一個沒有。

要給中醫正名,疫情防治中醫起了很大作用,都什麼人反對中醫中藥


這個時候,患者症狀消失,但是有些人還是對中醫表示懷疑。

但是更重要的是,中醫介入後,不僅僅緩解了患者症狀,還改善了血液指標,因為新冠病毒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讓人白細胞數量都在下降,特別是中性粒細胞在下降,但是用上中藥之後,這些指標在改善。

中醫可謂是標本兼治!後來張伯禮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在說,中醫方案就是抗擊疫情最好的特效藥!

武漢疫情正在逐漸好轉,那些支援武漢的白衣戰士也在一批批凱旋而歸,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沒有大規模的使用中藥,武漢現在是什麼樣子?

看看現在的意大利,一個醫療條件發達的歐洲國家,雖然只相當於我們一個省的面積和人口,感染人數已經接近六萬人,而且每天新增病例還在增加,還沒有達到拐點……

在採訪中,張伯禮院士也在說,這次要特別感謝中央指導組,特別感謝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決策,支持中藥,要不我們也不敢那麼大膽去做……

是啊,這些年中醫發展困難重重,這其中有不少是來自一些利益集團對中醫的打壓與排擠,通過這次疫情來看,我們一定要真正把中醫發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