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現在90後的負債率正常嗎?

A寶和鏟屎官


不正常,但是也沒辦法!

因為現在的90後也進入了一個而立之年,不僅需要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消費誘惑,還有可能讓許多靠前的90後背上了房貸。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要麼努力還貸款,要麼拼命在消費,透支未來,那還能有存款啊!

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圖片顯示:

目前89年出生已經30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100萬+;

90年出生的90後已經29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50萬+;

91年出生的90後已經28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35萬+;

92年出生的90後已經27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25萬+;

93年出生的90後已經26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10萬+;

94年出生的90後已經25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8萬+;

95年出生的90後已經24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3萬+;

96年出生的90後已經23歲了,負債情況達到了7000+;

97年出生的90後已經22歲了,存款情況達到了1萬+;

98年出生的90後已經21歲了,存款情況達到了1.5萬+;

99年出生的90後已經20歲了,存款情況達到了2萬+;

可見,現在的90後負債已經成為了常態!!不負債,才是奇葩!

第一份數據:

前不久,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達197萬人,坐擁61萬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

不過,與中國高淨值人群達197萬人的同時,中國有差不多5.6億人,銀行存款為零,也就是說,每十個中國人中,就有4個人在銀行中沒有存款。

第二份數據:

日前,央行發佈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增長近兩成。

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信貸總額達797.43億元,是9年前的近10倍。《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年輕人月儲蓄平均為1339元。

既然沒有存款,那麼錢究竟花在哪裡了呢?或許不是大家不愛存錢了,而是沒有錢來存了。

很多人都用積蓄去買房了,現在買一套房,需要三代人的繼續才能湊足首付,然後還要一起月供,在去庫存之後,一些本來存款就不多的人,可以利用的資金就全部放在了購房上面了,而且每個月還需要再還一部分房貸。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背後的真正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當代社會的消費主要群體是80後和90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超前消費和提前消費已經成為一個慣性思維。

據統計,90後的平均負債率為12.79萬元,平均負債是平均收入的18倍,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還款能力。1.7億90後有4500萬人使用花唄,並且高消費中80%都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央行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我國信用卡半年未還信貸總額為797.43億元,短短9年時間翻了10倍,而主要用戶居然就是90後。



信用卡、花唄、借唄、消費貸、網貸等讓90後人群過上了跟收入不匹配的生活方式,花式“炫富”的背後卻是各類超前消費的負債累累。



現在的90後大多都是月光族,不但面臨著買房、買車、高消費等大額消費壓力,還揹負著鉅額信貸壓力,有些甚至影響徵信導致正真需要貸款的時候無法通過審批。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無法回頭。



可以說現在的90後受互聯網金融影響太深,過早的享受了互聯網消費帶來的便利和“美好生活”透支消費。只有改變當代人的消費理念和思維,迴歸理性才能及早逃脫這個越陷越深的泥坑。



西安創業故事


我的觀點比較保守,估計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想著借錢生活,自己努力工作是在還債,心裡就接受不了。所以,也體會不到借錢過日子時是什麼狀態。

網絡說90後借錢消費是一種現象,看當今網絡借貸發達,也證明現在比信用卡時代更進了一步,各種窗口都在鼓勵你借錢消費,都在說分佈還貸的事。消費是好事,消費拉動著經濟的增長呢,但對個人來說,借的錢是要還的。一天賺多少錢,一個月賺多少錢,是有一定定數的,花費越多,陷入越深,我認為實在是高興不起來呀。
敢借錢,說明還得起。但現在很多人還得起,是以父母親做擔保的,想著自己的底線其實很高的,不會到還不起的地步。用一些技巧就可以向父母親或更長的長輩要錢。
我們生活時,父母親收入比自己更少,我是完全不敢有其他人可以還款作為保障的。
敢於月光,說明90後安全意識強,也說明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貧窮,這是一個時代的特點吧,高負債率也成了這類特點之一。
同樣以我的老家小山村為例,90後們賺錢的壓力就沒那麼大,父母親同樣種地耕田,90後的父母攢下來的錢就是更多,能支持孩子的地方也更多。就從穿衣與言談看,我們90後的後生們,根本看不太出農村孩子的影子了。
只是有些人呢,借錢去賭博。網絡上借錢更方便了,得知一遠方親戚網貸賭博,現在到了還不起的地步,也是心酸得很呀。
借錢消費,借錢買車,借錢買房,其實商業熱潮也要負責任的,各種消費理念充斥著整個社會,無非就是買買買,好像買進東西就是買進了幸福。
我們真的需要重新來一場人文大洗禮,我們讓靈魂離開太久了,或者說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拋棄了內心真誠真切的許多東西。

藍顏心語


我感覺古人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話是有根據的,還有一句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一個道理,90後趕上好時代了,比80後幸福太多了,在兒童開始生活幸福指數比80後強太多,造就了90後沒有居安思危的思維習慣,也很鄙視80和70後存錢或者全款買車買房的行為,現在的90後大的也31歲了,很多開始人生越走越難了,過大的生活槓槓讓這代人備感壓力,只能希望行情一直好下去,象經濟這兩年增速暫緩如果接著走下去,只能告00後來建設社會了[呲牙]注:我說的是大部分90後,也有部分還是比較不同的,其實就是年輕時苦點才好,人生80年一直好命的人很少的


三木雲科技


現在這網絡金融無論你擱到哪個年代都會把社會拖的人人負債。我爸看了報道也說要是

他那個年代有這麼好貸的網貸,一樣負債累累死一片人。


複習你妹


真的是準[捂臉]94年負債7W多快八萬。

日子太難了


喵了個咪的黑色大盤雞


十個八個都是自帶刷卡機,過來過去,遠遠超過平均數的多的是,總有一天大家一起崩盤


明仔帶你聊三農


天靈靈,地靈靈,彩票中個頭獎行不行?中獎以後先還債,剩下的慢慢還。[摳鼻][摳鼻][摳鼻]


雁傲蒼穹50224942


我的觀點比較保守,估計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想著借錢生活,自己努力工作是在還債,心裡就接受不了。所以,也體會不到借錢過日子時是什麼狀態。

網絡說90後借錢消費是一種現象,看當今網絡借貸發達,也證明現在比信用卡時代更進了一步,各種窗口都在鼓勵你借錢消費,都在說分佈還貸的事。消費是好事,消費拉動著經濟的增長呢,但對個人來說,借的錢是要還的。一天賺多少錢,一個月賺多少錢,是有一定定數的,花費越多,陷入越深,我認為實在是高興不起來呀。

敢借錢,說明還得起。但現在很多人還得起,是以父母親做擔保的,想著自己的底線其實很高的,不會到還不起的地步。用一些技巧就可以向父母親或更長的長輩要錢。

我們生活時,父母親收入比自己更少,我是完全不敢有其他人可以還款作為保障的。

敢於月光,說明90後安全意識強,也說明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貧窮,這是一個時代的特點吧,高負債率也成了這類特點之一。

同樣以我的老家小山村為例,90後們賺錢的壓力就沒那麼大,父母親同樣種地耕田,90後的父母攢下來的錢就是更多,能支持孩子的地方也更多。就從穿衣與言談看,我們90後的後生們,根本看不太出農村孩子的影子了。

只是有些人呢,借錢去賭博。網絡上借錢更方便了,得知一遠方親戚網貸賭博,現在到了還不起的地步,也是心酸得很呀。

借錢消費,借錢買車,借錢買房,其實商業熱潮也要負責任的,各種消費理念充斥著整個社會,無非就是買買買,好像買進東西就是買進了幸福。

我們真的需要重新來一場人文大洗禮,我們讓靈魂離開太久了,或者說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拋棄了內心真誠真切的許多東西。


財經作家邱恆明


看這個好像挺準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