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公元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而缂丝唐卡,因其材质珍贵,制作不易更是织造唐卡的翘楚。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属张掖市三缘博物馆丝绸之路与佛教东渐主题系列中又一宫廷御制的臻品。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此幅释迦牟尼佛唐卡,气氛祥和宁静,设色沉敛雅致,线条勾勒简洁质朴,特别是金色大量运用,使唐卡画面沉敛而不晦暗,令人惊叹。画面内容丰富、敷色富丽、布局严谨、华美端庄。释迦牟尼佛面如满月,庄重慈祥,结加跌坐于莲座山,现成道相。看上去威风凛凛而又慈善可亲,有一种欢喜之心。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主尊居于画面中央,发髻高隆,面如满月,大耳垂肩,五官端正,法相庄严,神态宁静安详,充分表现了佛陀智慧的圆满无碍。身金色着袒胸露右臂金色袈裟,袈裟曲线流畅,如行云流水,自然生动。左手结禅定印并捧有佛钵,右手接触地印,为佛陀成道的标准形态。下身着宽松僧裙,双腿跏趺端坐。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缂丝,是曾经用于“龙袍”的编织手艺,在古代,一度只是王公贵族专享的体面,俗语有云“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制作唐卡的更是难度极高,采用蚕丝织制,有时还会加入极其珍贵的孔雀羽毛线和真金线,一幅大型缂丝唐卡作品制作耗时逾数年,有着“织中之圣”的盛名,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乃宫中御用之物,能保存至今,弥足稀少。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此唐卡采用平缂、构缂、长短戗、木梳戗、等多种缂丝技法,纬线设色退晕与间晕相结合。边绣“大清乾隆御制”款。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佛陀的所有化相一般都画成端坐莲座上,这象征着意识的超凡本质。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觉识的生成亦是如此,它生成于自身体验的对立之处,绽放在无相意识的无量之境。佛陀释迦牟尼在获致圆满时,曾以右手手指向下结“触地印”,以召大地为证。如佛经所述,日月静止不动,世间万物前来向舍弃我执的至尊致礼。整个佛教艺术无不称颂这一重大时刻,并引导观者去体验佛陀的无我和无上圆觉。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馆藏臻品--大清乾隆御制缂丝《释迦牟尼佛》唐卡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是一家非国有民营博物馆、国家三A级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8000平米,展厅面积3500平米,藏品共计一万余件,展品一千余件(幅)。展品主要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近现代书画巨匠途经张掖所留珍贵墨宝。各种丝织唐卡、铜鎏金佛造像、佛塔、历代名窑精美瓷器。馆藏之精珍,国内罕见。欢迎您来雅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