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苦難意味著什麼?

張鳴:苦難意味著什麼?


張鳴:苦難意味著什麼?


苦難意味著什麼?正常人誰都知道。沒人樂意攤上苦難,苦難離自己越遠越好。但是,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苦難能磨練人,出息人,人受的苦,是一種財富。對於文人,更是如此,所謂“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是也。


的確,作為文人,受過些磨難,經歷些悲苦,還能活下來,志向不改,無論詩文,都有可能會很出彩。但是,苦難卻並非文章出彩的必要條件。沒經歷苦難的人,只要才華出眾,文章也一樣光鮮。比如王維,一輩子錦衣玉食,詩篇和畫作,還不是一流的。而經過苦難,甚至衣食不周的文人,一輩子潦倒,文名不彰的,也是大把的。唐代寫詩的人,數以萬計,但能在《全唐詩》中留名的,才不過千把人,詩作被後人傳頌的,更是稀少。知識青年下鄉的,數以千萬,苦倒是都吃了,但最後出息的,能有幾個?絕大多數,前面吃過的苦,反而成了後面吃苦的根苗,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就是因為前面下鄉吃苦了,把什麼事兒都給耽誤了,早早下崗,就是他們的宿命。


所以,苦難成為人生經歷的財富,前提是這個人必須是有心人,而且意志堅強,能熬出來,而且堅持不懈,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善於從苦難中體悟人生的真諦。一句話,有能力反思,也善於反思。否則,苦難就是苦難,就是純然的災難,對一個人,一個群體,都是如此。


這就是為何有些人總是吃苦,前一個苦難還沒有完,就接著另一個。不知反思,不思回顧,同樣的坑,往往會跌進去兩次,甚至更多。一個群體也是一樣,越是苦難深重,苦難就來的越是頻繁。前蘇聯的著名作家小托爾斯泰說過,俄羅斯民 族在滾水裡煮一遍,在鹼水泡一遍,在血水裡滾一遍。為何要經歷如許多的苦難?俄羅斯人自己,也該找找原因。


然而咱們這裡也是一個苦難深重的群體,天災橫禍,接連不斷。吃苦的時候,叫苦不迭,苦難過去了,就忘乎所以。雨過忘雷,是我們這兒的常態。所以,有人說,我們是一個樂感的群體,只喜歡看高興的事兒。連編出的戲劇,都是以大團圓為主,悲劇,在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市場。一部算是不朽的名著《紅樓夢》,後人續書,也照舊給編成了大團圓。


其實,不是說咱們的同胞們沒有記性,他們只是選擇性失憶,對於悲苦的往事,選擇忘記,能記得的,都是光鮮的事蹟。因為,反思這兩個字,在我們這兒的字典裡,實際上就沒有。沒有反思,哪裡來的歷史記憶?


所以,儘管咱們這裡有文字記載,有歷史敘事的歷史非常的長,留下的記錄,也相當的豐富。但是,我們的文化,卻缺乏一些必要的深沉。對人類的苦難,對人性的剖析,對彼岸世界的探索,我們都多有欠缺。即便是歷史的記錄,對於那些最不堪,最違反人性的行為,也每每視而不見。因為這樣的慘事,太過於悲催,過於沒有人性,過於讓人難堪。


經歷過太多苦難的人,不能只沉湎於眼前的歡愉,要有直面苦難的勇氣,對自身苦難的總結與反思,是自己當然的使命。


張鳴:苦難意味著什麼?


關注徐老遊

跟著老徐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