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李子柒式田園牧歌的代價

張鳴0011 鳴人之聲

張鳴:李子柒式田園牧歌的代價


李子柒小姑娘在網上爆紅,這不是什麼壞事。她的走紅,要比千千萬萬個無聊的網紅都要強。從網上的視頻看,這個小姑娘的確是個會幹農活的人,手把相當的利索。但是,如果有人將她的生活,理解為田園牧歌,甚至想要去效法,那可以要三思了。


一個人種地,種菜,養雞鴨鵝甚至豬,能不能養活自己?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由此做出的付出,可是現在的城裡人應付不下來的。一個人,如果沒有機械的話,單單秋翻,春耕,然後播種,鋤草,收割,這一系列的活計忙下來,別的不講,你的雙手肯定佈滿了老繭,粗糙得跟樹皮差不多,臉得曬得黝黑,如果你還想做一個時髦的女孩子,不想當昔日的鐵姑娘的話,基本上是沒戲的。


這還僅僅是種自己食用的糧食,如果加上種菜,養殖,甚至做豆腐,做酒。更要緊的,如果當地沒有煤和天然氣的話,你還要打柴。不是一個人忙不過來,但的確非常非常辛苦。如果是一個新手的話,頭一年基本上幹什麼都是瞎的。這種事兒,當年下放的幹部,教師和他們的家人,都經歷過的。不用到農村找老農,問問他們,就全明白了。


我不知道李子柒的生活來源,儘管網上直播的勞動場景都是真的,但是,她是不是像一箇中世紀的農民那樣,所有的糧食蔬菜肉蛋都靠自己一雙手,我是有疑問的。當然,今天已經不是中世紀了,即使在偏遠的山區,也是有交換的。所以,用不著什麼東西都自產自消費。


田園牧歌,是一個浪漫的夢。歷史上,有多少田園詩人,把自己的田園生活寫成了無比浪漫的詩,有的,還配有夢幻般的山水畫。但是,這些田園詩人,絕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田莊,有農夫替他們打理農活,甚至連日常的一切,都有人幫忙。古代社會,城市擁擠而且齷齪,所以,即使是高官,在致仕退休之後,也會回到家鄉,過田園生活。加上那個時代,人們對農夫每每高看一眼,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說,士農工商的排序,應該調整一下,把農放在首位。


所以,人們每每喜歡把田園生活,以及農夫的勞作浪漫化,田園詩化。所以,儘管到近代之後,詩人們都擠在大城市裡,寧可在上海的亭子間喂臭蟲,但卻始終對田園懷有浪漫的幻象。其實,真要是把他們下放到農村,即使不被餓死,這些寶貝也活得很辛苦。那十年被下放的詩人也是有的,他們有工資,可以買糧食和日用品,但尚且過的非常狼狽,一被解放,就飛也似的跑回到城裡。


真正具有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可能未必是本人來付,但不付出代價的田園生活,一丁點都不浪漫,沒有詩意。作為一個過來人,一個在田裡、豬舍裡滾過的人,我有資格說這樣的話。誰要是不信的話,可以自己試試。不狠狠地吃些苦頭,就別扯田園兩個字。


李子柒的視頻很好看,看看就好,絕大多數她的同齡人,同齡的城裡人,尤其是城裡的小姑娘,就不要親自試一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