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已去、春已至、疫情去、盼開學~
可能最後的三個字“盼開學~”道出了無數家長的心聲吧!畢竟家長班的最長考試期限是一個寒假,很明顯,今年考題超綱啦!
以前曾經看過,“2019年如果你在微信公眾號裡面搜索教育+焦慮,你會搜索出10萬+以上的文章,一共3470篇。如果你搜父母+家教+焦慮,10萬+以上的文章,(就是刷屏的文章)有6751篇。”
我理解家長們的焦慮,我們站在一個全新的時代,大數據、雲計算、高科技都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節奏——“快”。
生活中我們付錢網絡支付“幾秒搞定”;娛樂中抖音、快手“幾秒鐘”就能逗你開心,刺激你的多巴胺分泌;
飲食中只要你頭腦閃現想吃啥,並且有錢(這個是必要條件,哈哈!),剛下單外賣小哥就會在不久敲響你家的門,保你來一場饕鬄盛宴!
於是我們也想把這種“快”轉移到孩子身上,覺得不學習的娃身上有著可怕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預測性,那麼陪娃學習就變成了硝煙瀰漫的戰場。
最近收到許多家長私信,一致的反映著;“老師,你啥時候把孩子帶走?我家裡的速效救心丸要不夠用啦!”
親愛的家長們,我想對你們說:
01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這世上所有的關係都是指向相聚,唯有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指向離別。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孩子們現在充滿著對周圍世界的好奇,爸爸媽媽現在就是他們最大的安全感,就是他們的超級英雄,所以他們會問無數個為什麼,新奇的探索著這個未知的世界。
父母們平時很忙碌,為了生活勞累奔波,有時候下班到家孩子已經睡著了,那麼面對現在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為什麼不抓緊時間好好享受與孩子的獨處時光呢?
3-10歲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好的習慣能使孩子有條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合理的配置自己周圍的資源,最終受益終身!
有時候你會發現和孩子無法溝通,小傢伙說的你根本不懂,那你就要反思啦,你錯過了孩子經歷的什麼?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書;一起看一部有意義的電影;一起為晚餐準備豐富的菜餚。
在歡聲笑語中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暢所欲言,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你和孩子的心靠的更近啦,你不再是那個嚴厲的父親母親,而是孩子們心底的那個神一樣的存在,你也解鎖了一個做父母的新模式,何樂而不為呢?
不是說孩子在旁邊上網課,你在旁邊“王者榮耀、吃雞”。
你別以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孩子心裡都有數。
我班有個孩子面對此情此景問爸爸:“憑什麼你們玩讓我學習啊?”孩子爸爸當時一愣,被7歲兒子問的啞口無言,從此以後只要孩子學習,全家總動員,學語文時候爸爸負責聽寫,媽媽和孩子一起寫字。
英語課是孩子的主場,上課學完英語回家給爸爸媽媽講課,還視頻教爺爺英語呢!
孩子爸爸說:“我兒子天天回家給我們上課,我們兩口子天天上“夜大”呢!”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來了一個大反轉,喜人的成績誰不開心?
中國人的傳統可能就是比較含蓄,像“爸爸媽媽愛你”這種話說的人寥寥無幾,其實很正常,大家都覺得心裡有數就行,說出來酸溜溜的幹啥!
那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恆河猴實驗”。
他們把剛出生的8只小猴和母猴分開,給小猴製作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網製作的“鐵絲媽媽”,另一個是用軟布製作的“絨布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有一個提供牛奶的裝置,可以為小猴解決飲食問題。
心理學家本以為鐵絲媽媽能夠模仿餵奶,一定更受小猴的歡迎。
但事實上,小猴們除了飢餓時爬到鐵絲媽媽身邊,一吃飽便迅速返回,抱著絨布媽媽,緊緊依偎在它懷裡,它們對絨布媽媽產生了深深的依戀。
每當小猴發現自己正面對一些害怕的事物時,它們便很快跑向絨布媽媽,抱住它尋求保護和安慰。
情感需求是我們的基本需求,情感需求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父母。我親愛的戰友們,從今天開始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句“爸爸媽媽愛你吧!”
02
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過半年,羅森塔爾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級優秀,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
這個實驗證明,你想要孩子是什麼樣子,給她鼓勵未來就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教育是點燃一把火,不是熄滅一盞燈。
現在很多家長會扼殺孩子好奇的天性,進而“唯成績論”,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給孩子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她開心的探索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在她跌倒的時候,滿身泥濘的時候給她安全的港灣可以依靠,鼓勵她勇敢面對前方的荊棘,勝利的曙光在向她招手。
記得有一次我去“西西弗書店”買書,看到了2幕場景,想分享給你們聽。
第一幕——
一個孩子手捧著一本童話故事書,興致勃勃的拿給媽媽看,激動的準備和媽媽分享,只見孩子剛要開口,媽媽面色俱厲的說:“我告訴過你多少次,生活中就沒有什麼公主、奧特曼,你看這個書,把那個給我。”
一邊說一邊把一本實用性(小學生必讀書目)書籍扔給孩子。我在想也許這個姑娘未來會有遺憾,也許未來成為個童話故事作者也不一定不是嗎?
第二幕——
去過西西弗書店的都知道座位不是那麼多,孩子媽媽明顯很累啦,那個媽媽一邊蹲著一邊手扶書架,孩子在津津有味的讀著書,時而興高采烈的遙起睡了的媽媽,分享著故事裡的美好。
媽媽在憔悴的面容下依然欣欣然的聽著,然後肯定孩子的新發現。
03
父母“和”而“不同”
父母必須是同一戰壕的死黨,不能各自為戰,更不能互相拆臺,紅臉和黑臉要分工明確。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孩子吃過晚飯後,媽媽讓孩子學習,可是這個時間就是動畫片播出的時間,孩子自然不情願,馬鞍答應只要寫完就可以看,結果孩子應付了事,錯字連篇,媽媽惱火,不許看動畫片了,並且懲罰加倍寫,孩子哭鬧不停,媽媽咬住青山不放鬆,孩子爸心疼孩子,氣不過的大聲和媽媽嚷:“至不至於”,就讓他看一會再寫唄。
然後由2個人的戰場,迅速變成家庭戰爭,事情倒鬧大了。那麼孩子這個時候會怎麼想呢?孩子要麼容易鑽空子,要麼就是迷茫失錯,要麼就是自責愧疚,下次這種情況還會發生。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在全心全意的愛孩子,給孩子全部也在所不惜。父母若是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很容易折翼。
家庭中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在所難免,我希望在有分歧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做的事是——維護對方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底線、並且要守住底線。
如果覺得對方處理的不妥當,可以揹著孩子進行探討,進而尋找最佳方案。
教育的終點是孩子,然而起點必須是從家長這裡開始。
1、文章重在分享,我們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保持中立態度,不對其準確性、合理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不對因信息不準確、不合理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因使用發生偏差,我們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3、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認為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繫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如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繫告知,我們立即予以刪除。
閱讀更多 維C君的非正式課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