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江湖上的武功雖多,但都有它的“死穴”與“命門”。板塊教學也一樣。


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現在,在語文教學中很流行板塊教學。

所謂板塊教學,就是指在一節課中,將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環節,在一定的時間段,按照“塊狀”教學單元,從先到後在課堂教學中依次呈現。

比如,學習一篇課文,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

板塊一:初識作者,瞭解背景。預設教學時間5分鐘。

板塊二:瞭解文體,理解文意。預設教學時間15分鐘。

板塊三:學習寫法,學生練筆。預設教學時間20分鐘。

……

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 板塊教學,使教學思路清晰。
    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清清楚楚。
  • 板塊教學,使教學目標明確。一個板塊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另一個板塊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明明白白。
  • 板塊教學,使教學內容集中。語文課最怕牽枝帶蔓,枝枝葉葉,糾纏不清。可板塊教學,在一個時間段內教學內容集中、具體。
  • 板塊教學,容易上出“語文味”。由於板塊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集中,老師教什麼一覽無餘,所以它可以保證老師在教學中將主要教學任務聚焦在語文學習上,不致於由於教學內容模糊不清而跑偏、跑遠。

……

這些好處,都不是這篇文章要闡釋的重點。

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想說說板塊教學的一些弊端,與補救措施。

板塊教學的弊端之一:板塊與板塊之間容易割裂,造成對於文本的肢解。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對於文本肢解式的零零碎碎的理解。這種理解文本的方法將一個整體的、完整的文本,在肢解中割裂成雞零狗碎。

比如,從字詞,到作者,到段意,到中心,到情感。

本來是一個立體的文本,被肢解得面目全非。新課改更強調對文本做整體地理解。

但是,板塊教學如果運用不好的話,也會走上肢解課文的老路。

比如,第一個板塊是字詞教學,第二個板塊是瞭解文意,第三個板塊是學習寫法……就像我上面舉的例子一樣。

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課文還是被肢解成一塊一塊的。彷彿文本的內容與寫法是兩回事,可以分開理解一樣。

表面上,教學清晰有序,但實質上卻沒有對文本做整體的、完整的解讀和理解。

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那麼,如何補救呢?

其實方法也不難。只要在板塊教學的前面用“大問題”統領起來即可。

舉個例子。

比如說,我們要學習《阿長與》一文。

有的老師是這樣運用板塊教學的。第一個板塊,核心教學內容是理解阿長的人物形象。這是關於文本內容的教學。第二個板塊,核心內容是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這是關於文本形式,寫法的教學。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教者將內容與形式兩分,雖然思路清晰,但是給人一種割裂文本之嫌。

但,如果我們在這兩個板塊之前,加上一個大問題,用這個大問題將這兩個板塊統領起來,就會避免對文本的肢解,將內容與形式統一起來,對文本做了整體的理解。

這個大問題可以這樣來設計——魯迅先生如果現在要給自己的家裡請一個保姆。阿長還健在的話,他還會再選阿長嗎?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兩步來理解文本。一是從阿長的人物形象上來思考、回答這個問題;二是從文章的寫法上來理解這個問題。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寫法,本身就包含著作者對阿長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這樣說來,他現在是理解阿長了,所以,他還是會選擇阿長來做保姆的。

這樣,雖然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分兩個步驟,兩個板塊。但是這兩個步驟、板塊是為了共同完成一個大問題的。這兩個教學環節被一個大問題緊緊包裹在一起,它們共同作用完成了對大問題的解答,這就避免了對文本的肢解和將內容與形式的割裂。

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板塊教學的弊端之二:板塊教學主要是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的,它很難考慮和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真正問題。

板塊教學主要是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的,它很難關注和考慮到學生面對文本時的實際問題。

也許你會說,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也是要備學生的。老師根據自己預設的學生情況,設計出板塊式的教學方案,這也是關注和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了。

但是,誰能保證自己在課前預設的學生水平就一定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呢?如果你的預設與學生的實際水平不符,你預設的主要教學板塊崩塌了,怎麼辦?

畢竟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式地進入課堂的。你所預設的教學板塊,教學重點,根本就不是問題,被學生馬上攻破了,你該怎麼辦?

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以為,可以有以下兩種補救方案:

  • 一是,課前多預設幾種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
    也就是說,平時上課的時候,一節課學生可以完成兩個板塊的學習。那麼,你在預設的時候,就要預設四到五個,至少也得三個主要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板塊。一號不行,馬上換二號,三號,甚至四號……

這樣,就可以避免因課前的預設偏差,不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水平而出現的尷尬。

  • 二是,可以將課堂教學中的板塊劃分為兩個大板塊——學生提問階段和師生解答階段。

課堂教學中,第一個板塊就是學生提問。學生將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全部說出來。第二個板塊就是師生解答。老師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有價值的,值得課堂教學中深入討論的問題進行師生研討,教學。

這樣,就可以避免在課前的教學預習中劍走偏鋒的現象。在課堂上,學生現場提出問題,課堂上現場解決,教學一定是符合學生實際的。

當然,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文本有著深刻的理解。

只有教師本人對文本有著深刻的理解了,才能在師生解答的板塊中,篩選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來。也只有教師本人對文本有著深刻的理解了,才可能有把握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板塊教學也有弊端!在語文教學中按以下幾個方法補救

總之,板塊教學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神化它。它也有自己的“命門”,一碰就死。我們要努力想辦法克服它的弊端與不足,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它服務於教學,為我們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