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的农村宴席刚上菜,有的妇女大妈就抢着往打包袋里装,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木吉首饰专营店


很多地方的农村宴席刚上菜,有的妇女大妈就抢着往打包袋里装,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地方结果截然不同,充分说明了中国真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同样是在农村吃酒席,山客家乡就基本没有打包的,即使有个别的有人也会阻止。

打包这种现象和行为本身来说是好的,应该大力发扬的,和“光盘行动”一样都是为了限制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

打包和光盘行动

这种好行为、好现象有个前提,是自己或者亲友到餐馆饭店消费,不就地用餐或者吃不完的用饭盒带走。下顿饭再吃或者喂养宠物等等。有两点很重要,饭店或者餐馆,自己或者同行者消费的。有谁看见自己桌点的饭菜吃完了去打包其他桌吃剩的?

农村办席和酒店办席

办酒席肯定会有剩菜剩饭,但是打包也要分地方。如果是在酒店办席,吃不了的完全可以打包,因为这些吃不了的也是酒店回收,或者倒掉或者下次再用,主家是不会收走的。这种情况打包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如果在农村办酒席,那就不要打包了,就算有剩菜剩菜人家主家还要回收,有些好点的菜人家要留着以后还有他用。常言道“有主的干粮不要碰”,你再农村打包不就算相当于直接去人家厨房端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那里打包都是别人吃剩后再打包,刚刚上菜就打包是什么行为?强盗?抢劫?几辈子没有吃过了?太自我太自私太不是东西了。

这种行为在山客家乡当场绝对被骂,不光别人骂,自己子女都会骂。我常对人说,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出门了,你不仅代表的是你自己,而是代表着你一家人,你在外的行为,是别人对你一家人品道德综合判断的因素。

所以,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给家里其他人添麻烦。


雾都山客


大家好我是农村冰子。对于农村宴席妇女打包菜我有看法,下面我说几条亲身经历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古代,人们如果遇到了红白喜事,自然是要办酒席请自己的亲朋好友们一起吃饭喝酒的。酒席文化在我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现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不论是乔迁还是结婚亦或者是孩子满周岁等等这些,人们都可以摆上酒席来庆祝。当然了,酒席文化在农村也很流行。不过,在酒席上却兴起了‘抢菜’这一怪风向,饭菜刚刚才上桌,大妈就打包,让桌上的人没法吃饭。

农村人举办酒席不像城市人那样,城市人会在城市里比较有名的酒店订上十几桌,然后让餐馆的人做菜、上菜,置办酒席的主人只需要出酒席的钱就行,其他的东西不需要主人来掌管。而在农村,农民讲究的是自己动手。因此农民往往会将酒席置办在自己家门前的大坪上,人们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着饭。

在城市中的酒席中,饭菜的主管是餐馆的厨子。而在农村的酒席中,饭菜的主管是农民自己。为了能够让自己不丢面子,也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大气,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餐桌上摆上十几道菜是少不了的。而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城市酒席菜的分量比较少,价格也比较贵。农村酒席菜的分量比较多,往往都是用盆来装。那么有一些农村的妇女就会说了:这么多菜怎么可能吃的完,自己打包一点带走吧。

确实,在酒席上我们不乏看到那些自己带打包盒打包袋的人还在人们吃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包。以前人们打包都是在餐桌上的人吃完以后,把一些本该浪费掉食物重新打包回家继续吃。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吃饭前,餐桌上的人还没有动筷子之前,就已经有大妈开始打包。有农民表示:一个桌上有一个人这么做了,那么自然也就会有其他的人跟着做。那么别人还怎么吃饭?一来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二来就算是不够尊重我们了。

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的确是一件值得让我们继承的美德。但是在大家都还没有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开始打包,那么这样的打包还是会让人十分反感的。因此,各位如果想要打包回家,笔者还是建议等大家都吃完了以后再打包,不然会显得很没有礼貌。






农村小吴


说实话,以前在抖音或是头条上见到吃酒席抢菜的一直以为是摆拍的段子,直到亲眼见到,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可能发生!

几个月前,老家一亲戚的孩子过生日,邀请亲朋好友及村里的左邻右舍一起吃饭喝酒热闹一下,地点就选在镇里的一个饭店中。

其实很久没有和村里人吃过饭了,大家见面寒暄完之后就直接开席了,一桌上两瓶白酒,两大瓶饮料,才刚一上,人们就开始顾不得说话就开吃了;白酒几乎无人喝了,饮料都自己动手。记得小时候,那时候虽然很穷,人们吃饭喝酒还是很讲究的,喝酒更是很有仪式感,先干三个酒,然后再打圈儿敬酒,再两个酒三个酒的喝。过程中也是吃一口菜就放下筷子,说一会话,其乐融融的。可现在人们对喝酒都不感冒了,只顾埋头大吃,较之原来吃不上喝不上的时候更显的有饥饿感!

不到二十分钟,饮料喝光,菜也吃的差不多了。忽然看见几乎每桌上都有好几个人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开始把桌子上剩的肘子 、鸡、排骨之类的往塑料袋里倒了,甚至发生了争抢,十分热闹!这些人口口声声滴说回去喂狗,可看那样子只捡硬菜抢,不捡任何骨头,不像拿回去喂狗的样子!

其实,物质丰富了,人们或许不应如此的表现,但偏偏比原来穷苦时表现的更离谱儿,一点儿也不在乎颜面了!

彼时虽穷,还有礼义廉耻;现在虽富,却是无所顾忌!人们差的不是那一口吃的,差的是一份自尊和修养!不再怕名声的丢失,不再怕名誉的损害,不再怕别人的说三道四,自我成了唯一的目标!

农村的淳朴不再,其实挺悲哀的!



醉言南行


像农村在这种宴席上抢菜吃,忙着打包的,现在已经不多见了,那是以前农村很穷,如果有亲朋好友摆宴席,大人就会带着孩子去坐席,因为随了份子钱,就想着去吃回来,不能亏了,这都是以前的老思想,老观念了,以前的日子很苦很难,每家至少有三五个孩子,生在农村不得不这么做,虽然会被人笑话,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坐席抢菜吃,甚至装袋子捎回家。

其实就在我小时候,那还是奶奶的侄子结婚,我应该叫表叔吧,叫我奶奶去吃席,我奶奶就带我去了,那场面我都觉得尴尬,只听饭桌上大人都带着小孩,还让孩子快吃这个,这个好吃,大人们也是筷子碰筷子,当当响,好不热闹。



现在在农村几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因为现在农村生活也提高了,人们温饱问题都解决了,不会厚着脸皮在桌上抢菜吃,人们也开始注重面子了,也可以说现在人们素质也提高了呢。


其实这个情况很现实,反映了一个问题时代在进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做法和常态,即使为人不齿的事,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又会怎么做?


鲁北人小凯


这样做是非常无耻的,而且我认为应该报警抓这些人。

有很多地方的乡村妇女在宴会的时候会带好多大塑料袋和大的一次性的碗,他们上了桌以后,只要上了一个菜,他们就会将这个菜全盘端去,然后往自己带的塑料袋和大碗里装,同时还会在宴会之后炫耀自己装了多少菜。

他们最喜欢装的就是各种大肉和硬菜。他们这种做法让整个桌子上的人就光看他们装菜,自己啥也吃不着。

而且做这种事情还恬不知耻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看到这种情况,我真的很希望同桌的几个壮汉过去把那个大妈给打一顿。而且更极端的做法是,朝每一个上来的菜里面吐口水,让她装。

农村老年妇女的许多做法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完全就是突破了各种底线,达到了不要脸的高潮。


职场力哥


我原来是吉林省长白山山区森林山沟农村的。

1960年到1980年,社会条件很差,家家都很穷,到过年过节才能有好吃的,有几年过年年饭桌上也没有什么好吃的。

但是当时婚庆办酒席肯定要自己家杀猪,宴席上肯定有肉,十六个菜或更多的菜,家境不同人家菜的数量和实惠程度不同;除了亲戚家别人家婚宴都不带小孩,席间主持人领着新人敬酒,菜是四个菜上一次,主宾很客气,让菜,倒酒,一圈圈喝,有循序的喝,每一张桌子都安排婆家人张罗照顾客人,后来男人们想尽办法互相劝酒,拼酒,酒令猜拳等,最后阶段有人喝多,有人酩酊大醉。

妇女和孩子的桌也很文明,没有抢菜吃的,更没有打包的。

酒席后,婆家都会把剩菜收集起来,放在缸里几天内招待客人,送给别人点或自己吃。

客人 参加婚宴的表现,婚宴质量的好坏都是农村人事后议论的素材,婚房,家具,彩礼几大件,拜天地,婚宴好坏,这件事那件事,带孩子多了的,等等大家会想起来就议论的,有一些事是被人戳脊梁骨的,一般的人是丢不起这个人。

1980年以后农村条件好了,农村办婚庆酒席,都是三天前就开始运作了,有的放三天席,有的放六天,有的人帮忙好几天吃好几天。

总之,吉林省长白山山区农村在婚庆宴席上,没有抢菜,抢了打包的习惯。

我们是山东人的后代,山东老家,不管家庭条件好一点坏一点,酒桌上的文明是很讲究的。


春城白雪1


我是农村小美女。


在我们这里十多年前确实是有宴席刚上菜,一些妇女就拿袋子抢着装起来的情况,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


记得十年前,我刚和老公结婚,回老家的时候,去坐了几次宴席,结果是让我傻了眼,最后是没吃饱就回家了。


原因就是宴席刚开始,菜刚上来,我刚想去夹菜吃的时候,就看见同桌的那些人下筷迅速,每人只一下就能让一只鸡瞬间只剩汤汁了,更别提其他的菜了。


我又不好意思和别人去抢,结果就是第一次经历了坐宴席吃不饱的情况。


从那以后,老家有红白事情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去坐宴席了。


现在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说到底是因为生活变好了,人们肚子里的油水多了。平日里天天吃鱼肉,人没有这么馋了,自然也就不稀罕那些东西了。


而且现在人们出门见了世面,素质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刚上菜就抢着往包里装的情况了。


贫农希蒂


很多农村宴席刚上来,妇女大妈都打包拿回家,你怎么看待这样事?

出题人你记住那里?你们那里的女人👩你们没有素质?那恐怕是少数人吧,几乎没有这样的人,但凡是个聪明人,也应该能想到,大家都是花钱来随礼的。

那能做出这么丢脸的事情呢?大家坐在一起,说明关系都不错,饭菜没端上来的时候,一起唠唠嗑,相互之间感觉增加了友谊,心里很舒服的。

我们这边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大家互相谦让做,边吃边聊,有什么好吃的,你夹给我,我夹给你的,说的是海鲜之类的食物。

等到大家都吃好喝足了,大家这才相互问一下家里有老人的,有孩子上学没来的,都爱吃什么菜?捎带点回家,都是客客气气的话语,有条件好的人根本不稀拿,素质高的人也不拿。

农村人实惠,考虑办事人家,如果大家剩菜剩饭都不拿走,这家人根本吃不完,都的坏了,那岂不是浪费了吗?大家有不嫌弃的拿回家吃了,也是不浪费资源吗?

所以说,大家都吃完饭了,把剩余的东西随便打包带走,是主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有事大家来捧场是给足了面子,把桌子上饭菜给打扫完了,还为一条龙服务的人,剩下很多力气。

如果真的有的人不讲究,饭菜刚刚上来,就一拥而上打包,是很没有礼貌,没有素质的表现,现在又不是闹饥荒的年代,干嘛(⊙o⊙?)能这样不要脸呢?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的?

记住改成家住那里。





万顺如意


我小时候在镇上长大,每到腊月一天有两三场酒席,爸爸妈妈分头去,我和妹妹也得去赶场,说真的一天吃几场,总有好多剩菜,大人们会拾掇拾掇用盆装起来,放到东家的后厨。第二天,东家会热一遍,上面从新放点面子菜,给相邻几家端一碗过去。

现在去农村吃酒席,也有饭店承包的,也有算了账,请大厨来家里做。大厨只带大锅和一个徒弟,一个村的女人提着自家菜刀拿着围裙来帮忙,忙碌热闹。

上桌头几道菜,上来一分钟就盆干碗净,后面几道就有剩的,有些人吃的差不多提前走,有的等下一道菜来准备尝一尝。

这期间,就有阿婆会打包,大家也吃差不多了,就笑着帮忙打折装袋,因为农村人不会浪费,尤其是粮食。

过去农村人虽然困难点,但都好面子,尤其是在酒席上,穿新衣服端正坐着,怎么会破坏自己的面子去抢菜,反正我没见过。

反倒是在城里吃酒席,遇到没结束,打折一空的场面。

爱人同事,母亲去世了,我替爱人帮了两天忙,搭了礼金,不去不行。

因为没有熟悉的人,主人特意把我安排在她闺蜜一桌,前面菜上来,大家都在抢着吃,我比较虚伪好面子,想等她们吃差不多不抢了,吃后面几道菜,其中有一个说,她要去上班来不及给老公做饭,带点回去给老公当晚饭。

提起盘子就打包,也有一个说带点肘子给婆婆尝尝,顺便也打包了其它菜,还有一个直接说给我家狗带点,不管什么菜直接倒,这桌没了,跑男人们坐的座上去打包,男人们一起喝酒多,吃菜少。打包的过去端起盘子,被人呵斥几句,尴尬的走了。

满场酒席,唯一空荡荡桌子,我尴尬的坐着等给主人道别。

我爱人同学聚会,孩子结婚,满桌酒席剩下很多,大家条件好了不吃剩菜,也有想带,但好面子,不过也有人给狗打包带走。

我爱人就生气,说楼下的王老二没人管,有一顿没一顿,吃肉像过年,还不如给他带回去。

也开始打包,有女同学就挤兑,说:我给狗带,你也跟我抢?是不是给你家文文带…

我爱人直接骂,想给谁带就给谁带,文文吃也行,王老二吃也行,总比给你狗爹带了强吧。

后来大家知道情况后,总会打好包、装好盒让爱人带回来。有时候带回来太多,我只好放冰箱里冻下来,隔天给楼下老王送过去。

有些酒席浪费太大,说真的看着心疼,揪心。真希望有人打包带走,不要浪费。




文君675057


也不知道你说的这是哪个地方的情况,看了你这样子说法,我相信你说的话是实话的,出现这样的现象,也真的是让我们无语了,咋能这样呢,这也太不可理喻了,这一群妇女大妈是从哪里跑出来的,这不是公开抢劫吗?她们敢这样做,办喜事的人家就不管管他们吗?

在我们东北地区的农村,不但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也绝没发生过这样的情况的,宴席开席了,一个桌坐10个人,大家还没没吃呢,她就敢把饭菜打包抢走,说不好听的话,那还要不要脸了,那还是个人吗,那丢人不是丢大发了吗?

东北地区的农民是最淳朴的,也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豪爽的,所以,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不会发生这样情况,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即使有,也是在全国极个别的地区有的,这样的情况绝不是普遍的现象,也只能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而已!

怎么看待这种现象?那就是素质太低了,人品太差了,再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太不要脸了,如果人到了这个时候,那不光是不要脸的问题,那就是犯罪了,那就等于上桌抢劫了,这样的现象不但可耻,可悲,也是可恨的!

假如在他正在往包里装菜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两个仗义执言的人,端起一盘菜扣在他的脸上的时候,他会怎么想,他还会继续往包里抢菜吗? 他还会不顾及自己的脸面吗,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那就告诉他好了,这一桌酒席是多少多少钱?他把这一桌酒席的钱留下,那就让他把这些饭菜打包带走好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