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如果说人出生时的命运是无法选择的,那么,左思绝对是一出生就处在超低的起点。然而,他取得的成就却让太多高起点的人也望尘莫及。他的一生,是真正励志的一生。

接下来,我们从他低起点的命运说起,说完他的一生,说出他的成就,说出他的故事。


“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01 低起点的命运:上天给他关了三扇门


左思不是上天的宠儿,他天生有三个缺点:人长得丑,口才不好,出身寒微。

这三个缺点放在其他朝代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在晋代就会被无限放大。原因有三:

一、西晋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人人都喜欢花样美男,而且西晋也确实盛产美男,有很多如玉的男子,比如潘安。左思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像把丑小鸭放进了天鹅堆里,岂止是相形见绌,简直是鸡立鹤群,显得丑陋不堪。

关于左思的丑,《世说新语》形容为:“左太冲绝丑”,其中还记载了这样的故事:美男子潘岳夹着弹弓外出游玩时,女人们争先恐后地围着他;而左思也学潘岳那样出外游玩,结果被女人们全体吐口水,由此可见他是真丑。

二、左思口才笨拙,晋书上说他“口讷,然辞藻壮丽”。也就是说他会写不会说,有文才没口才,但

西晋恰恰是一个崇尚清谈的时代,人们更喜欢耍嘴皮子而不是笔杆子,一个口吐莲花的人远比一个妙笔生花的人更受欢迎。所以左思很难混入名士圈子。

三、晋代是门阀社会,高门贵胄林立,而出身寒门的左思就显得身份更卑微。当然,这里说到寒门有必要解释一下,晋代的寒门并不是指普通的布衣百姓和贫苦人家,而往往是指一些小官小吏。

左思的父亲左熹出身小吏,曾做过太原相、弋阳太守,相当于市长和县委书记,要是放在今天,左思也算标准的官二代,但在晋代,那就是“寒门”。

以上三个缺点就像三个咸鱼标签,贴在了左思的身份证上,让他很难翻身。


“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02 励志的一生:他打开了一扇窗


但俗话说,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打开另一扇窗,况且在左思这儿已经连续关上了三扇门,也该给他打开一扇窗了,这扇窗就是他的文学才华

左思的父亲左熹非常重视教育,不仅给左思报了书法和古琴培训班,还通过心理战术激励左思,但左思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倒是喜欢舞文弄墨,整天连大门都不出,朋友圈也不玩,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码字,标准的宅男一枚。就这样写了一年多竟然写出了《齐都赋》,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同时,左思的亲妹妹左棻也开始显露出才女本色,名气不输哥哥,一时间左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家。其时正值晋武帝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选妃,左棻因为才名而被召选入宫,左思一家也欢欢喜喜迁居都城洛阳。

照道理说,妹妹被选为入宫,哥哥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应该顺理成章地进入上流社会了,但事实远非如此。左思并没有因为妹妹被选入而改变寒门地位,还是被人瞧不起。然而这对于左思来说,倒未必是件坏事,因为他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

也正是这一时期,他开始筹划他的成名巨著《三都赋》。

为了写《三都赋》,左思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认识并结交了一些文艺界的人士,向他们请教写作经验和历史知识;二是闭门谢客,专心写作,为了不让一闪即逝的灵感丢失,左思在家里到处摆满了笔墨纸砚,甚至在厕所里也挂满了纸张,一旦偶得佳句,马上记录下来。第三,他还申请做了秘书郎,相当于在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工作,得以博览群书,终日苦读,通宵达旦。

就这样凭着一股子精神,左思苦读苦写坚持了十年。这十年是励志的十年,是刻骨铭心的十年,是人生逆袭的十年,他把十年的心血,十年的才情,十年的希望,全部押宝在一部他的得意之作《三都赋》中。

然而现实再次让左思遭到无情的打击,他的《三都赋》并没有被人看好,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左思坚持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比班固和张衡差,时人只是因为自己出身寒微而对作品也心怀偏见而已。

于是他去找当时文学圈子里享有盛名的皇甫谧,皇甫谧激赏之下给他写了序,接下来中书郎刘逵、著作郎张载、司空张华也加入点赞队伍,并为之作序作注,一时间左思的《三都赋》在京城名流的朋友圈纷纷转载传阅,简直到了“刷屏”的地步。


“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三都赋》引起的洛阳纸贵

那时候没有微博、微信公众号什么的,大家只能在纸上传抄,最后竟然造成了洛阳纸贵的现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堪称当时最为“畅销”的作品,就差签名售书了。

《三都赋》造成的轰动效应,让左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名动京城。不久,真正的当朝权贵、贾后贾南风的外甥(实际为侄子)贾谧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出入贾谧门下之后,左思先后与其他二十三位人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活跃的团体,史称“鲁公二十四友”至此左思的人生到达了巅峰。

不过左思并非二十四友集团的核心人物,他在贾谧门下的主要工作也只是讲讲《汉书》而已,这反倒让他在贾谧被诛杀后能够全身而退。在这之后,他还有一次做官的机会,但他拒绝了,而是开始专心著书,选择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度过了余生。

03 左思的诗歌:和《三都赋》一起奠定他在文学史的地位


在左思的人生故事中,还有两样东西值得一说,一是他的诗歌,二是他的妹妹左棻。

左思的一生,最华彩的章节不是在贾谧高堂阔宇之下的荣耀,而是在初到洛阳后励志苦读的十年。这十年之中,他不仅创作了《三都赋》,更完成了奠定他在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八首咏史诗。


“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如果说《三都赋》让左思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那么《咏史》诗八首则让左思成了西晋文学的标志性作家。

西晋文学可以概括为两种主要的文学形态,一种是正始文学,一种是太康文学。

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等正始名士和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太康文学则以三张(张载、张华、张协)二陆(陆云、陆机)、二潘(潘岳、潘尼)、左思等人为代表。

如果把这种文学形态做一个比较,显然太康文学要优于正始文学,理由很简单,何晏、王弼、夏侯玄以及竹林七贤以名士自居,他们更擅长清谈玄理,而不是写作,他们更像一群哲学家,而不是文学家。而太康文学则更具备文学的特征。但是太康时期的文学创作,一味追求辞采的雕琢,呈现出华美浮艳、绮丽繁缛的文风。再也没有建安时期那种雄健深沉,俊爽遒劲的风骨。

而左思的《咏史》诗则突破了太康时期绮靡浮艳的文风,像一股清流,为西晋的文学注入新的内容和力度。在左思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魏晋风骨的影子,这也是左思留给文学史的最大惊喜。

左思的咏史诗写作时间有先后,表达出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比如《咏史》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这首诗应该写于迁居洛阳不久,诗歌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说明东吴尚未平定。这首诗集中表达了左思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一种志在天下的裘马轻狂。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情怀。但当在现实中遭受不公待遇后,则又在诗歌中表现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之气。这种不平之气,完全不是屈原香草美人式的劝君王回心转意的婉转抒情,而是一种高亢壮丽的慷慨悲歌。这是左思风力的核心。

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左思的诗歌还表现出一种乌托邦式的隐逸情怀。也就是说在汲汲于功名、戚戚于寒门之外,还在精神的最高处和心灵的最深处为自己预留了一个诗意家园。这个精神家园,或是一处田园山野,或是一方宁静的书桌。足以栖息身体,安顿灵魂。至少在精神上,左思为自己描绘了一种最值得过的生活,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勾心斗角、狗苟蝇营的明媚。作为自己精神王国中的君王,左思仿佛随时都能炒掉王侯将相们的鱿鱼。在他的《招隐诗》中,左思描绘了一个美丽无比的隐逸世界。

《招隐诗》一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在远离世俗的山野,山冈之上白云飘飘,山谷之中红花遍地。清澈的泉水流淌在碎石之上,如瑾似瑜;更有鱼儿或浮或沉,自在翩跹。而此时一位隐士扶杖独行,不追求悦耳的丝竹和高亢的歌啸,只聆听自然山水的天籁和清音。更让人称奇的是,他居然以菊为食,以兰为珮。这实在是超凡脱俗,骨骼清奇到不行。陶渊明种菊只是爱菊而已,这位隐士居然以菊花作为主食,这让人想到虞世南笔下那吸风饮露的秋蝉,当真是不食人间烟火。

如果把西晋的士人分为名士、儒士、隐士。那么左思肯定不是名士,他无法像嵇康、阮籍那样啸聚竹林之中,饮酒清谈,放诞任达。他是一位儒士,没有放下名利与俗世,但却在诗歌与文学中完成了他对隐士的朝圣。

他在诗歌中那样热烈地歌颂着隐士的生活,那样热烈地追慕着古圣先贤。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这一种高亢和热烈简直振聋发聩。“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二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宗白华对这两句诗有着高度的评价:“晋人用这两句诗写下他的千古风流与不朽豪情!”而明人沈德潜对左思的诗歌成就也有一个高度的赞扬:“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显然在沈德潜看来,左思的诗歌成就非常之高,远远胜过潘岳、陆云、陆机之辈。

左思的诗歌之中,还有一些小诗写得清新可人,情感真挚,非常值得一读。如描写女儿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左思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女左芳,次女左媛。她们的小名非常好听,一个叫惠芳,一个叫纨素。这两个女儿,如果按照父亲左思和姑妈左棻的相貌来推算,应该不会漂亮到哪里去,但是在左思的笔下,她们却非常可爱,俨然是家里的开心果。在这首诗中,左思一一罗列了这两个熊孩子在生活中许多囧事,极富情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小女儿纨素,皮肤白皙,口齿伶俐,很招人喜爱,从小就爱臭美,喜欢画眉涂唇。但技术动作不过关,画眉的动作基本和扫地差不多,口红也涂得乱七八糟,满嘴都是。对读书写字根本不感兴趣,倒把笔墨纸砚当成玩具来玩。

姐姐惠芳年龄稍大,眉清目秀,超级自恋,不爱纺花织布,只爱梳妆打扮,整天对着镜子,自我感觉良好。两个女儿都很调皮,喜欢到处追逐打闹,还喜欢乱摘园子中没成熟的瓜果。为了看花,常常在风雨中被淋成落汤鸡。天生不喜欢做作业, 但是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那是拖着拖鞋就往外冲。衣服经常弄得脏兮兮的,一听说要挨打,就对着墙壁偷偷抹起眼泪。

你看,这俩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属于家里的混世魔女。有这一对活宝在家里,左思肯定没少操心。不过可以想见,左思对女儿一定非常娇宠。不然她俩也不会古灵精怪成这样。

还好那时候没电脑、手机、电子游戏什么的,不然这俩人那肯定是铁杆玩家啊。再看她们一听到拨浪鼓就外冲的架势,基本可以断定为购物狂,左思并不缺钱, 平时零花钱肯定不少给。要是在现在,指定是剁手一族。

04 左思和妹妹左棻的故事


左思从小母亲早逝,兄妹情深,自从妹妹被选入宫中,兄妹聚少离多,只能通过写诗互诉兄妹之情,情到深处,让人唏嘘。先看他写给妹妹左棻的诗: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忉忉。惟彼禽鸟,犹有号啕。况我同生,载忧载劳。将离将别,置酒中袖。衔杯不饮,涕洟纵横。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何以为赠,勉以列图。何以为诫,申以诗书。去去在近,上下欷歔。含辞满胸,郁愤不舒。燕燕之诗,伫立以泣。送尔涉涂,涕泗交集。云往雨绝,瞻望弗及。延伫中衢,愊忆呜唈。既乖既离,驰情仿髴。何寝不梦,何行不想。静言永念,形留神往。优思成疚,结在精爽。其思伊何,发言流泪。其疢伊何,寤寐惊悸。咏尔文辞,玩尔手笔。执书当面,聊以永日。

这首《悼离赠妹诗》描写和回忆了左棻远嫁之时,一家人交颈痛哭的离别场景,虽然写的是生离,却胜过死别,让人动容。


“西晋第一丑男”的励志人生:细说左思

而家人分别之后,兄长左思又独自将妹妹送出很远,兄妹离别之际,想起了《诗经》中的那首著名的“燕燕于飞”,庄姜送别远嫁的妹妹,在风雨中独自伫立良久,涕泗交流,零落如雨。读来让人悲不自禁。

左思与妹妹分别之后,日夜想念,绵绵不绝,常在梦中惊醒。只能读着妹妹写过的诗文,拿着妹妹用过纸笔,聊表思念之情。

而当左棻收到左思的《悼离妹赠诗》后,写了一诗一赋作为回赠,一首《感离诗》, 一篇《离思赋》。《离思赋》全文如下: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唯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 诉斯诗兮。

即使一个不太懂古诗文的人,当读到“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唯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也应该体会到诗人彼时的情感,当真是字字泣血,让人肝肠寸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除去左棻写过的所有华丽诗歌,仅此一首,也足以在西晋文学中留下一段光华。而兄妹的一唱一和更是成为文学史的一段佳话。

我读过许多悼念和感怀亲情的文章,如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林觉民的《与妻书》,但从未有哪一篇诗文能像左思和左地的兄妹之情让我感到长久的悲伤。

这与左棻的命运有关,这位晋代的一流才女,人生却可悲可叹,她虽然是嫔妃,但一点也不显贵,因为晋武帝的妃子有一万多人,左棻只是万花丛中的一朵,而且是非常不起眼的一朵。

左棻虽然文才出众,但和哥哥一样相貌丑陋,而且体弱多病,所以根本得不到武帝的宠幸,晋书中说她:“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陋室,帝每游华林,辄回辇过之。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可见武帝根本没有把左棻当女人,他召左棻入宫,相当于招聘了一位宫廷御用诗人,宫中每有婚丧嫁娶之事,或者弄来方物异宝,都让左芬写诗赋文,附庸风雅一下。去看望她的时候,也不是当作一个嫔妃来宠幸,而倒像是去看望一个有才华的隐士。

所以作为嫔妃的左棻基本上毫无存在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情郁于中而发于外,让她的诗歌更具有某种悲怆忧愤的力度和摄人心魄的美感,从而让她和他的哥哥左思一起成为西晋文学史上的传奇。


行文至此,左思的故事也将接近尾声。

纵观左思的一生,可以用一个“真”字来概括,不管是在籍籍无名之时,还是在功成名就之后,都不曾失去一个文人应有的赤子之心。虽然他也曾汲汲于功名,戚戚于贫贱,依附于权贵,流连于世俗,但似乎并不让人觉得面目可憎,反倒显出几分可爱与呆萌。

永兴二年(305),左思在冀州家中平静地去世,但左思其人、其事、其诗却成为后世一个长久的话题,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成为文学史上继建安文学之后的又一座丰碑,而其中表现出的隐逸情怀则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范式,以至于史学家和文学家谈到西晋时都无法忽略他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