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看《水浒传》里面都是英雄好汉,现在再看觉得是一群地痞莽汉加罪犯?

雪鹰365


一个人的阅历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一件事物的态度,这真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经久不衰。

可能我接下来言论会让正在看这篇回答的部分朋友不爽,但是这个事是必须要说的。

一个人的成长阅历真的可以改变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态度,这句话用来做本文中心思想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

什么叫英雄好汉?什么叫拔刀相助?

可能在一部分人的心里,鲁智深和武松就是好汉,但是我今天要泼一盆冷水,在我眼里,鲁智深跟武松在某个方面来讲,不光不是好汉,还是一个思想极度危险的恐怖、狂热分子。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成功救下了金翠莲父女,确实是大快人心,但是这件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第一,镇关西跟金翠莲又契约在身,也就是说两个人在北宋朝廷的法律面前是合法的、具有法律保护的,镇关西找金翠莲要钱实在是天经地义。先不提这个契约合不合法,是否存在恐吓成分,你想行侠仗义,除了替金翠莲还钱,没别的办法,

第二,镇关西就算再作恶多端,都轮不到鲁智深去寻衅滋事、“打抱不平”(原著里写这件事时,确实是鲁智深主动先找的镇关西麻烦,并不是镇关西主动找鲁智深不自在),这个事件的性质,无论是放在现代还是放在北宋年间,都是非常不合理、而且不合法的。

有人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这个人无论如何都轮不到鲁智深站出来打抱不平。有人欺男霸女,自有官府裁决,鲁智深一个底层军官,凭什么掺和地方民事纠纷?更何况他还把镇关西打死了。

第三,鲁智深失手杀人的犯罪事实已经证据确凿,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的一个“好汉”居然身负命案逃之夭夭,并且隐姓埋名,落草为寇。

所以说这个事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至少我所理解的见义勇为不是这样子的。世界上向往好汉的人那么多,世界上不公平、不完整的事情又那么多,岂能因为个人主观意愿就强行藐视国家法度?如果人人都像鲁智深一样,那么这个世界不敢想像。

不管官府究竟作不作为,毕竟是合法政府,轮不到一个芝麻官大的提辖指手画脚。

所以,鲁智深这个人说好听点叫狂浪不羁、行侠仗义,如果说的难听点,就是个藐视国家法度的暴徒、法外狂徒。

武松也是一样,但是武松比鲁智深强的地方在于,武松能够在杀人复仇之后立即找到官府自首。奸夫淫妇狼狈为奸害死了武大郎,人命官司自有官府处置,擅杀人命,这个逻辑,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什么叫地痞流氓?什么叫恐怖份子?

说的就是王英、郑天寿、樊瑞、史进、武松、鲁智深这套货色。

相比较武松、鲁智深、史进这种斯文一些的山大王,王英才是残暴至极。

王英好色,在没遇到扈三娘之前,基本上属于那种见一个上一个的类型。上到扈三娘这种大家闺秀,下到刘高小妾这种小少妇。

王英弑杀,草菅人命,视人命如儿戏。稍有不快,便拔刀杀人。

王英残暴,吃人肉喝人血,这简直就是北宋版的“非洲阿明”。王英抓住宋江,心肝取出来做醒酒汤,现代有非洲的残暴总统阿明,古代就有王英这样的亡命之徒。

揭阳三霸,哪一个单独拿出来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涉黑团伙。

张顺吃条鱼,浔阳江都要翻两翻,穆弘跺下脚,包括官府在内的整个揭阳镇都得地震,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涉黑团伙强收保护费的故事。

孙二娘开黑店,人肉包子吃的客人闻风丧胆。

什么叫为官不仁?什么叫离经叛道、误入歧途?

宋江和降将集团把这三个词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不够,我在加上戴宗和李逵。

宋江作为押司,表面上效忠朝廷,实际上却利用职务之便私通黑恶势力,并长期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面对上头派来的缉捕使臣何涛,宋江连哄带骗,将同僚对自己的信任当成了自己替黑势力开脱的筹码。而宋江的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名言更是直接让压抑在自己内心的造反、乱国的心态跃然纸上。
戴宗跟李逵也是一样,作为朝廷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犯人吃拿卡要、中饱私囊,这种人也能配称好汉?

降将集团也是如此,利欲熏心,心黑的像盆脏水。

作为军人理应结草衔环、保家卫国、马革裹尸,岂能兵败被俘后,被黑势力几句荣华富贵、升官发财蒙蔽双眼?

降将确实都不是怕死的软蛋,但问题在于,他们心甘情愿落草为寇的前提条件,难道不是宋江的“杀人放火受招安”么?



青衫素人


我是皮哥,我来回答。

不同的年纪看水浒,一定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1:少年时期的我们,初出茅庐,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世界。我们幻想除暴安良,仗剑走天涯,大街上看见一个地痞在调戏妇女,我们就想上去把他的手打骨折,我们认为这时他应得的。所以,我们在小学初中的时候,班级上拉帮结派是最多的,班上不少孩子十分羡慕那些势力大的人,比如认识校外的混混,经常欺负别的同学。

这个时候的我们看水浒,觉得这是一个靠武力才能征服的天下,对待弱者没有一点怜悯之心,杀个人似乎就是很简单事情。我们看到水浒中,众多好汉杀人放火,即便是偷盗,强奸似乎也觉得这时理所应当的。这个时候的我们心智不成熟,经历的事情少,很容易受到影响。

2:青年时期的我们,历经沧桑,经历了太多的社会打磨,深知人生在世本不容易,唯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敬畏生命的时候,他才会敬畏一切。这个时候我们看懂了水浒,水浒中武松是好汉吗?为报私仇,连杀两条人命;为施恩打蒋门神,实则就是个打手,黑社会中的黑吃黑,快活林不也是施恩从别人那里抢回来的吗?

王英抓住了刘高的妻子,二话不说就要去强奸人家,这和禽兽有什么区别?至于杀人恶魔李逵就更是如此,什么好汉,完全就是个嗜血魔鬼,杀了多少无辜的人,连几岁的小衙内被害死,也毫无愧疚之感。至于其他的所谓好汉,基本上全是如此,一群嗜血恶魔而已。

3:中年时期的我们,至少在我们四十岁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翻看水浒的时候,却又会发现另一种不同的感受。《水浒传》为什么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我们之前对他的理解太浅显了。作者高高在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正义与险恶的纷杂交织的画卷。《水浒传》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从标题中中,我们已经看出来作者虽然在小说中口口声声说这些人是好汉,其实本质上作者已经将他们定义为妖魔鬼怪。

而当时,奸臣当道,作者写出这些妖魔鬼怪出场并不是崇尚他们这种所作所为,而是为了反映当时的世道黑暗,民不聊生,奸臣当道,老百姓活不下去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于是妖魔横行,一时间群魔乱舞。这个世界正邪不分,忠奸不明,一片混沌世界。而最终,起义失败,朝廷诏安,众多好汉纷纷走的走,死的死,世界一下子安静了,似乎妖魔鬼怪消失了,世界也就太平了。可是,世界还是之前的那个样子,受苦受难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说不定再过几年,还会有一批以一批的其他好汉站起来,举起大旗抗议呢。水浒的文学高度很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即便是最后是否接受招安都是个问题,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着那么多的好汉为啥不直接把皇帝推翻,自己改朝换代做皇帝呢,其实往深层次去理解,我们也就会理解宋江最后的所作所为了。


西安市精神病院院长


对于标题所说的这一点,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评价,。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

在四大名著里面,只有水浒传曾经在历史上被赋予了政治化的批判,而其余的三部在历来都没有掺入任何的政治成分。

这就是在当年看《水浒传》里面都是好汉,现在看觉得是一群地痞莽汉加罪犯的原因。

我在第一次接触《水浒传》原版的时候,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下半年,但是如果说到《水浒传》小人书连环画的时候,还没有上学就开始看了。

在那个时候的梁山好汉还不是简简单单的被称为好汉,而是叫做农民起义。

所谓的农民起义一词,并不仅仅是赋予了水浒中的好汉以及同时代的方腊和杨幺等人。

在那个时代,所有历史上的农民运动一般都被称为叫做农民起义,最早有陈胜吴广,稍后有绿林军、赤眉军起义,张角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巢大起义、刘福通的红巾军大起义、闯王李自成大起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等,都是无一例外的被冠以农民起义运动。

而且还不是仅仅冠以农民起义这么高尚的辞藻就完事了,并且这些运动大都被赋予了一更现代化的新式名词:GM运动!

这些被赋予了“GM运动”的农民军大起义,一个个形象都天庭饱满、昂首挺胸、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革命的正气,其中没有一个凶神恶煞或者是形象很猥琐和卑鄙的样子。

于是,《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们就这样被人们接受了下来。

一是在当年由于物质文化的匮乏,很少有人真正能够看到小说的原版,二是有各种各样的小人书连环画根据当年的政治需要普及到社会的上上下下,于是这种梁山好汉和英雄的印象就这样根深蒂固的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大脑之中。

而且这种根深蒂固的概念即便是接触了原著小说之后,在思路上也是一时难以改变。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把祝延平、丁海峰和陈龙的武松来进行比较,有说祝延平演武松演得好的、也有说丁海峰演武松演得好的,争论也是相当的激烈。


个人的见解是:祝延平的武松是充满正气的武松,而丁海峰演的武松是小说《水浒传》里面的武松。

祝延平扮演武松的时代,当时还是一个水浒传小说没有解禁的时代,他扮演的武松掺杂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在里面,他被严重地定格在充满正义、具有GM性色彩的这么一个形象。

他完全忽视了在当时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人性善恶和市井的黑暗,正义的一方和非正义的一方,双方划定的界线太过于鲜明,好坏的定义就像只要是戴手表的就是有钱的、而没有戴手表的就一定是穷人那样简单。


相比之下的丁海峰扮演的武松更是接近原著小说里面的武松,他扮演的武松第一是没有掺入和采用的过去的政治色彩,二是立足于原著的定位去演,因此在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方面,丁海峰扮演的武松更深入人心。

两人在扮演的武松上,最大的反差是祝延平因抢救玉兰姑娘不及而懊悔万分,丁海峰扮演的武松则是因玉兰姑娘出卖了他而用刀把她杀死,场面看起来有些残忍,但是在艺术上却更接近于现实。

其实,祝延平老师和丁海峰老师扮演的武松都很成功,他们两人都在不同的两个时代、都分别给予了人们一个满意的武松!


东方评史


这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嫉恶如仇的形象最先进入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们都敬他们的英雄本色,兄弟义气。

仔细看《水浒传》,排座次之前,太多的杀人放火、吃人肉的情节,使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英雄事迹的背后,他们是否当得起英雄的称号,使他们的英雄形象大打折扣,从这些过分的行为看,更多的是看到他们的地痞流氓一样的犯罪行为。

所以作者开头写洪太尉误放妖魔,所以他们杀人放火吃人肉的行为就是妖魔的行为,不如此,怎称得上是妖魔?社会黑暗,所以妖魔重现人世。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人,比如戴宗、朱仝等人。鲁智深所杀之人差不多都是该杀之人,是读者不反感而且认为杀得好的人,反而对林冲的忍让受不了。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杀了一些不相干的人,估计是怕他们喊叫放跑了张都监、蒋门神等人。社会黑暗,很多人都是逼上梁山。

后面,宋江、吴用看过天书,公孙胜通过修道,也窥见天机秘密,所以他们觉醒而改过从善。所以后面经常看到“秋毫无犯”。

不如此,等待他们的将是永无止境的地狱的惩罚,只有改过从善、保国安民、建功立业,才能洗刷他们所犯的罪过,才能脱离地狱之苦,死后重登天庭,受人敬重。所以排座次之后,梁山好汉规矩多了,杀人放火的事自然差不多不做了,偶尔个别还会手痒。这里才是我们可以敬重他们的地方。

同是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时代的人看,结果和感受就是不一样。毛主席反对宋江招安,这是和他的革命经历分不开的。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孙中山在世时,参与国事,孙中山死后,蒋介石举起屠刀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那个时代成了不可调和的政治力量,所以毛主席对投降派深恶痛绝,所以他对宋江招安没有好感。但即便如此,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国共还是合作共同抗日,抗战胜利,国共重庆谈判,只是蒋介石就是容不下中国共产党和他的国民党共同治国,最终撕毁协定挑起内战。

而现在,我们身处太平盛世,自然而然就会反对引发动乱的人,自然希望社会和谐,这和《水浒传》的那个时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在小说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可以接受的。

谋反,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田虎、王庆、方腊被抓,都是剐刑。所以考虑后果,宋江也应该接受招安。






牡丹梅花鑫森淼


毛泽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观点的反面旳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剝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的进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朱元璋,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大小小的数百次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

巜水浒传》是中国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真实的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部过程,揭示了起义的社会会原因,描写了起义由另星的个人反抗发展为大规模的农民暴动,热情地歌颂了在起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并发掘了起义失败的内部和外部的历史原因,为以后的农民革命战争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对《水浒传》的历来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评价。封地主阶级,历朝历代都否定任何朝代的农民起义。同时对歌颂、宣扬农民起义的小说《水许传》,进行污蔑。因为《水浒》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优秀小说所以几百年来,它一方面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禁止和焚毁(从明未的崇祯起,到清朝的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同治等,几呼每个皇帝都在通令或密诏禁止印刷或保存《水浒》),受到封建文人不断的诋毁和篡改,(许多封建文人诬蔑《水浒》为“海盗”、“妖言惑众"不必说,更悪毒的是道光时御用文人俞万春为了为了抵制《水浒》的影响,费尽心机地写了一部《荡寇志》,写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头领皆被官军所杀)。另一方面,则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历史不哀。

他们在否定《水浒传》的同时,极力宣传孔子的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封建统治阶级站在历史的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否认农民的起义造反,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生成的,归罪于《水浒传》小说的影响力。《水浒传》的小说如实反映了被压迫和被剝削阶级农民的心原和诉求。用各种手段污蔑禁止《水浒传》来掩盖对农民起义的恐惧,掩盖地主阶级的反动本质。

违国以来,对于《水浒传》及《水浒农民起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文学发史都给予了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肯定。

一小部分人恶意的通过否定农民起义,达到进而否共产党领的土地革命战争,进而否共产党的初衷,工人阶级是不答应的。


用户王者孝


有些朋友过去看《水浒传》,觉得里面都是英雄好汉,现在看觉得是一群地痞莽汉恶人,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个人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影视剧的影响

无论是老版还是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梁山好汉的人物塑造,严格的说大部分人物的缺点是被明显掩盖的,比如李逵,光看电视剧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物,完全不会想到原著里的他居然是一个心理将近变态的狂魔;再如潘金莲,不同版本的影视剧目前好像在互相比赛,谁能把潘金莲拍得可怜谁就赢一样,压根就没有原著里的任何味道。当然,作为老少皆宜的影视剧,这么拍是必须的,全部忠于原著的话,会一定程度上失去教育意义。

看了原著才会发现,《水浒传》原著压根就没多少“路见不平一声吼”这类情节,这就给了善良的朋友泼了凉水一般的感觉。



二、互联网的发达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人们相互间交流的机会增多,交流的对象也远远大于过去。在理解小说《水浒传》方面,人们也多了机会去了解不同类型读者的心得,尤其是一些大咖级的朋友,他们的观点总能影响到很多人。听了他们的解读,再翻一翻《水浒传》原著,往往会发现说得很有道理。就比如晁盖中箭和遗言这点,之前笔者也认为这是无聊的话题,但后来接触了一些历代学者的观点,尤其是明朝人金圣叹的点评,才知道宋江与晁盖的话题由来已久,并不是现代人过度解读。

通过互联网与不同朋友的交流多了,自然而然的读原著的动力也就大了起来,读原著加上与朋友交流,《水浒传》里被揭露的好汉坏事也就多了起来。



很多读者能毫不客气的指出小说中部分好汉的邪恶本质,这至少说明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不管怎么说,《水浒传》作为一部小说,能经久不衰流传几百年,是有它一定的道理。


戴草帽的小老鼠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究竟是一帮英雄,还是一群强盗?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但社会上对它的评价,历来说法不一。同一部

《水浒传》,有人看到的是英雄好汉,有人看到的是强盗土匪,有人看到的是行侠仗义,有人看到的是为所欲为,有人看到的是朴忠,有人看到的是叛逆......

对于名著的解读,历朝历代各有不同,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思维和想法都会不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水浒传》是作为一部小说在读者中间流传的,但它的故事情结和人物形象,又并非完全出于虚构,《宋史》里有三处记载了宋江农民军起义的活动。可见水浒英雄是在农民起义斗争中产生的,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对故事中的人物加以渲染和修饰,使故事不断丰富和发展,再经民间艺术家的采集编唱,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最后由作者收录写作时,再次采用了极大的艺术夸张手法,才来到读者面前。可见《水浒传》是根据民间传说、民间说唱加工创造而成的,个中人物塑造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水浒英雄来自民间,其中有流民、渔民、小商人、城市贫民、猎户、手工业制造者、也有基层的知识分子,行脚僧、江湖道士,更有封建机构中的小官吏、小军官、甚至还有中小地主,真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由此可见,小说作者并没有超越现实生活去塑造他的英雄,这些英雄人物,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生活烙印。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不同阶层,所以人物之间交织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性格特点。

但《水浒传》中的天真大儿童李逵,又是唯一不具有性格传记的艺术典型,他的行事风格,给人感觉就是老子不好使,又有严重暴力倾向,在战斗中总是不分是非蛮干,一斧一个排头砍下去,滥杀无辜,让人看得牙痒痒,恨不能化身进去将其阻止,令其清醒。但小说中有这样的人物,才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中存在的历史真象。

《水浒传》中阮小五和阮小七唱过这样的歌:”老爷生长石碣村,秉性生来好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这歌听得让人毛骨悚然啊!可见《水浒传》真的是一本很暴力,也不太讲道理的书。有的好汉虽然也行侠仗义,但更多的好汉却是作奸犯科之徒,有的好汉是被逼无奈,但更多的好汉却是主动的惹事生非。整个故事中,暴力贯穿始终,无论有理无理,无论是非对错都用拳头说话,谁最强最凶,谁就最牛。他们打着“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大旗,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把抢劫说成是聚义,把分赃说成是劫富济贫,把杀人说成是除害。他们把这些行径披上”义“字的面纱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变成了英雄豪气。

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大力宣传暴力呢?那是因为施耐庵恨那个异族人高压统治的封建社会,他不想再过任人宰割、任人欺负而不知道反抗的奴役生活,他希望通过小说中创作的英雄人物唤醒民众,激发民众采取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方法去和腐朽的封建王朝抗争。所以,作者在他水浒的江湖里,英雄好汉们所作的,理性的,非理性的,人道的,非人道的行为,其实都是他赞许的描述。


万物皆有来去


以前是“政治正确”,就如我们的课本一样,水泊梁山被称为“起义”,那当然是反封建的英雄了,而且当时建国四、五十年,为了政权的正确性,当然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了。而现在,处于“维稳”,所以,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当然就是邪教,宣传的风向也就变了。

而做为个人来说,网络等平台的普及,人们的见识自然增长,明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理科的学习,那不就是逻辑性么?让所有的人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是非对错,都有自己的判断。

特别是现在“打黑”的情况下,“水浒”是什么?一个与官员勾结的,武装的黑社会团体。这一切不是别的,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思想自由思考、和人性的进步。


大卫思想


为什么当年看《水浒传》里面都是英雄好汉,现在再看觉得是一群地痞莽汉加罪犯?

当年你只是门外汉,看的是热闹。

现在的你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

很多书很多谚语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解会有所改变,很多事情自己经历和看别人的经验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每个人的立场决定观点,特别是普通人,只为生活平稳,好好工作就可以。

但是梁山好汉的三观却不是这样,都是打架斗殴的好手,不堪忍受生活的贫苦。

一步文学巨著,它的含义极其深刻,普通人也只是读着热闹一下,品味其中的深意还是有些差距的。

所以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呀。

回答的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浏览。


博而化易


不能说你错了,只能说你不适合阅读水浒传,再读,你会觉得历史原来这么黑暗,人性原来这么卑劣凶残。

以今天的法治水平去审判水浒群雄,绝大多数的都是杀头的大罪,另外的一些再不济也是个无期,除了个别如卢俊义,安全道可能会考虑其被逼上山原因,在上山前,其实手里没有沾人血,考虑其情有可原的原因,可能会轻判一些,只怕也是十年八年的有期徒刑。

至于降将派,则一律以叛徒论处,不但要杀头,还有留其臭名于世,作为反面教材以警世人。

若以今天的法治普世价值去解读水浒传,而特意的过虑掉书中抗争的民族精神。

照某些人的思想与见识,如果要焚书的话,水浒传首当其冲是第一本要烧的。

水浒传之所以位居四大名著之一,就是书中处处宣扬的对现实与黑暗的抗争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是民族性的。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这种民族性血液里的反抗精神自古有之,君不仁,民可推翻之。英雄亦可以扬言‘彼可取而代之’。

浩浩史海,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水浒传不过对一些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集中创造了一群面对官场与现实的腐朽与黑暗,而被迫不得不落草为寇的草莽英雄反抗抗争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流传千百年而不衰,自有其流传的价值。

时代不一样,生活在盛世下的人们,自然难以想象乱世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处境与地位不一样,自然不能用盛世的价值观去评价乱世之人。甚至是指手画脚的说,他们怎么能这样啊!

丰衣足食的我们,自然也无法去体验感受大饥荒年代,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啃树皮苟活性命的滋味。

不能因为无法体验饥饿的滋味,就先入为主的以某种无知的主观意识去臆断,说:没有粮食吃,难道他们不会去吃肉么?毕竟,拥有这种无知的帝王,中国历史曾经就有那么一个。不能再多了。

若眼中看见的只有阳春白雪,那也不能否认夏日午后太阳的炽热。

所以,当你读水浒传,看到的只是一群地痞莽汉加罪犯,而无法读出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建议你还是不要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