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可以选六种外语,但绝大多数学校只教英语呢?

世界文化爱好者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高考可以选择六种外语,这六门外语分别是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但因为绝大多数的学校只开设英语课程,所以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只能选择英语这门外语科目。为什么学校不开设其他的语种,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呢?



高考可以选六种外语作为考试科目的规定是从2017年开始实行的,而这一届的考生要在2020年才会高考,也就是明年的高考才会出现除了英语科目的考试语种。我是2015年高考的,那个时候也有其他语种的考试,不过是作为一种选考。如果你想要报考相应小语种的专业,可以选择去参加其他语种的考试。

相对于俄语,日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来说,英语的难度是最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英语能够成为世界级别的语言,而其他五种却没有被入选,只是少数国家在使用。正是因为学习英语的难度低,更加适合大众化的考试,所以学校只开设了英语这门课程。


再一个就是人们的认知习惯所造成的,一说到外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英语。大家在很小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外语也都是英语,所以英语也就成为了正统外语语种。而其他的语种因为日常中的接触很少,也就成为了异类,不受到重视。

同样和人们的使用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之前说过了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很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母语来使用,我国也不例外。英语在国际上的普遍性使用,让大家不得不去学习。能够说得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以后的生活就业中会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一个就是学习的成本。英语这门科目在我国地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所有的学校都开设有英语科目,一直到了大学还要学习两年的大学英语。假设你高考的时候选的是俄语语种,那么你从小就要学习两门外语,虽然说高考是俄语,但你的英语也不能落下,因为你大学里还要考英语四六级,还要学两年的大学英语,那么你的学习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而且你比别人付出的时间也更多,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比别人多学一门外语导致你兼顾不到的其他科目,高考崩盘。

同时这个学习的成本不仅仅是体现在你身上,还会体现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如果学校开设六门语种,那么将会多出五个外语教师。学校的负担会一下子增大,以前只需要给一个老师开工资,现在要给六个老师开工资。

除了工资成本上升以外,其他的教学设施也要相应的配备。就拿教师来说,一个语种需要单独开一个教室吧,无形之中就多出了五个教室。我相信没有几个学校能够担负得起这个成本。况且可能因为语种的原因,有些语种选考的考生很少,有些语种选考的考生很多。这就会导致老师之间的不平衡,凭什么大家都拿着一样的工资,他只用教二十个学生,而我就要教八十个学生呢?这种情况是学校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还是统一为好,省事还省钱。



考虑考试语种的时候还要想到以后的选专业填志愿的问题,因为很多专业都会对英语有要求。高考选英语专业的选择上会更宽一点,以后的就业也会宽泛一点。毕竟小语种专业的就业范围就在那里。


大三老学长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们学校有特设的日语班。

为什么绝大多数学校只交英语,首先英语是世界多个国家的通用语种,使用率很高,其次其他语种老师并不是很多。而且除英语外,国家并没有设置通用教材,高中用的则是N1之类的考级书,费用也有点贵。

最重要的是很多家长不赞成比如当时我们学校在选英语和日语时,很多家长就不赞成孩子学习日语。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到了大学后,是否还会继续用日语。所周知大学要考四六级,当时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是否可以用日语来完成四六级的考试。当然后来我了解到大学也是可以用日语来参加四六级的考试的。其他语种也是可以的。



原来花花是你啊


2017高考四大变化 日语、俄语少数语种考试首次使用。

知道日语俄语可以替换英语考试后,是不是大吃一惊?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高中起点升本科和专科的公共课:语文、数学(文)、数学(理)、英语、日语、俄语、史地(历史、地理合卷)、理化(物理、化学合卷)实行全国统考,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不仅仅是日语,就连俄语也可以选择!

再记得我们奶奶辈的那些高考生吗?他们那个时候第一外语可是俄语!

不过话说回头,按照难易程度来说,俄语难度最大,日语难度相对于俄语以及日语难度对于我国高中生来说,更简单一些,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不过,如果高考选择日语考试而不选择英语,那么升入大学后,可以选择的专业相对要窄一点,适合选择外语系的学生,另外,把英语科目换成日语,更加适合想要前往日本留学的中国高考生。

日语现在可谓是除去英语之外,在中国最为强势的外语。日本文化影响深刻。无论是日剧动漫还是日本的偶像以及时尚等等,都充斥中国,对于营造语言环境比较容易。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学习英语的周期远比日语学习的周期长很多,在没有充足的准备以及专业的学习之下,不建议贸贸然选择日语考试。出了准备不充分,还需要提醒的是,日语虽然入门简单但越学越难越到后面语法越多越复杂,如果不是兴趣驱使以及想要出国或者就读外语系,学习日语的的难度并不亚于英语。

1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表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在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适应我们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

也就是说,从2018年9月开始,高一的新生们就已经使用新课标了。

但实话实说,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也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对外交流机会极其丰富,但发展了这么多年,非英语高考学校一共也就3、4所,北外附中的西班牙语高考班后来还停办了,目前仅剩一所日语的乐坛中学和西班牙语的古城中学,以及少数开设兴趣、选修课的学校。学习德语和俄语的学生都不成规模,甚至是个人学习,高考时采用自主报名的形式参加考试的,可见市场需求如何。

这些科目在大学里被称为小语种不是没有原因的,尽管世界上母语使用者众多,但在中国需求量小是不争的事实。英语在世界范围的沟通、贸易、学术等各领域中充当通用语言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其地位无法撼动——除非真来个外星人灭英屠美,否则在中文和其他外语差异极大、高中学生本就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习一门外语就已经很难了,那么外语科目的最优选项显然不是小语种。

至于有些孩子说我实在是不喜欢英语,英语太难、太枯燥,或者懒得背单词等等,,所以决定换一门语言来学习,那么面对的绝对是更深的一个大坑,俄德法西日都比英语难得多。就算是其中最简单的西班牙语,其语法的枯燥程度也不是英语能比的——这还是不得不学的入门部分。

那么中学阶段学习小语种的学生毕业之后的优势何在?主要在于其掌握了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也就是能够使用三种语言沟通,比单纯的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优势。只是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在高中阶段学有余力的少数优秀学生,不适合大规模普及。

另外就是中学英语的难度近年来是在缓慢下降的,而其他外语由于大纲制订时间早、修订次数少,甚至是没有大纲,高考出题时难度起伏大,就算是最简单的时候也会比同期英语题目难一些,所以在外语科目考试中,非英语考生在分数上相对吃亏的。而在进入大学之后,若没有前往语言对象国留学或者进入相应的外语类专业,非英语学生在中学阶段外语科目的投入基本就算是作废了。

综上,新课标虽然对课程内容有所规范,但实际效果不强,毕竟以往老师教学也是以高考内容为标准,不存在没有大纲就教不了的情况,目前能看到的较为积极的作用是促进了其他外语的普及以及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在有了专门的教学大纲后,各地区教委势必增设相应的教研内容和评定标准,有助于规范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


ChoyFrank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2017年,确定了高考可以选择六种外语作为考试科目。但是至今仍有许多学校只教英语,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的国际地位依然很重要,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学好英语对我们将来当然有很大的好处。

二,选择小语种的人较少,教起可来可能不太方便,并且对师资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学校可能请不了这么多外语老师。三,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我们小学初中学的外语就是英语,高中当然也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继续学习英语。

四,可能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有一定的原因。大城市的师资力量更强。小县城请不起那么多外语老师。




陈正果2


学英语,大家都在叫学了没用,大规模学其它语种那更会被斥为浪费大家时间了。

所以,教只能教最有可能有用的。

教英语自有其合理性

学一门语言是为了沟通,在这个维度上讲,学英语是效能最高的。请看上图,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遍布每个时区,遍布每个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时殖民地。也就是说,学会了我们的母语,再学会英语,就能通行于世界上大部分的陆地面积了。而且,这里面发达国家不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

当然,其它语言也有国际性,比如西班牙语。学会了西班牙语,可以通行南美洲。可是,这些国家普遍不发达。比如南美的强国阿根廷,其GDP仅仅相当于中国的一本普通省份,河北省。

按当前的汇率算,两者一样多。所以,为了和这么遥远的弱国做生意学西班牙语,还不是走走脑子怎么满足内需呢。

所以,如果不是在特定国家有关系比如亲戚的,学英语是最优选择。

所以,我认为当前的大部分学校教英语是合理的。要么不学外语,学就学英语。


英语学人


中国政府的英语普及政策,真的很棒。因为,英语是所有国际语言中最容易学的。其他语言的难度,基本上是英语的2-5倍。别抱怨了。没让你学欧洲那几个语言。学完就会感觉学英语太幸福了。


给点钱就能摸的小猫咪


个人认为,小语种不适合作为公共外语来学习,只适合作为专业来学习。因为掌握英语是必须的,毕竟使用的最广泛,而且是很多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也就是说,你与非英语国家的人可以用英语来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小语种(比如德国人,他们普遍会说英语)。所以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相当于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用小语种来取代英语,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可取。


Jessir纯傻小子


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国)使用的都是英语,也就是说,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

所以,为了让我们所学能够有所用,就让英语成为我们主要所学的外语。

同时,对国家了来说。更多的国民掌握英语,有利于我国与世界更好地接轨。

也就是说,学习英语是存在一定功利性的。所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国内也就出现了“取消英语学科”的声音。

但是,我个人觉得,学习一门外语是很有必要的,它更多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外国人交流上,而是体现在体悟他国文化,以及重新感悟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差异,并深入思考上。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上不到的一课。


谈谈见解


第一次知道高考可以考六种外语,那会小语种的不是很占优势,我儿7岁已经熟练阅读英法书籍,看来我让他学二外,三外,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本来也就是因为他喜欢才学的。


春雨绵绵飞


我觉得这也是国家以及学校为学生考虑吧,如果学英语以外的语言,那难度就相当于大一些。甚至几倍。高中正是该紧张学习的时候,如果只是学俄语或者其他语言,那数学语文物理这些科岂不是没有时间学了?所以我认为,学生首先要学英语,因为英语相对于其他语言还是简单的。并且英语的应用面更广一些(至少我认为),毕业后比较好找工作。

第一次进行讨论,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