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這一次,我又自作主張從58師173團調坦克11師裝甲步兵團,這是人生中的第二次自作主張。俗話說得好,人挪活,樹挪死,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離開173團,邁進新團隊!

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173團炮營閱兵受到軍區表彰

一、閱兵受表彰,演練出事故

1991年的夏天,天氣特別炎熱。軍區將組織軍事比武,營裡有二個軍事項目參加比賽,一是閱兵,二是105炮班協同操作示範。閱兵,就是隊列分列式和閱兵式。營裡將全營人員打散,組成一個方隊,將全營全年入黨、立功等獎勵指標,分解到方隊中,以此來調動參賽官兵的訓練積極性。

官兵們卷著褲腿,頂帽子(將帽頂放在頭頂上,只有保持平衡,才不會掉下來,這樣來檢驗身體是否直立)、插針子(將針插在衣領的兩邊,左右擺動會有疼痛感)、捆棍子(將幾個棍子,豎著捆在腰的周圍,控制身體保持直線),不分白天黑夜,在操場上苦練正步、站姿。

進入秋季,早晚天氣涼爽,一天天剛亮,謝營長率領全營官兵,赴長葛機場參加閱兵預演。劉副營長帶車,乘坐在一輛105炮車上。當車行至距許昌市近十公里處時,本應按車隊序列行駛,但駕駛員突然急打方向超車,105炮車重心失衡,翻到快慢道之間的溝裡。此時,車上一共有9人,劉副營長和8名戰士。

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榴炮二連閱兵小組合影留念

陳團長命令,立即組織搶救,後勤處長親自駕駛一輛東風車,將9名受傷官兵送師醫院救治。8名戰士有的腿骨折,有的胳膊折斷,痛哭聲一片。唯獨劉副營長一人安靜地躺在那裡,他因頭部受傷,永遠離開我們了。

我們到許昌市殯儀館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只見的額頭中間有一傷疤。演練前一天,他還在營區照相留影,翌日早上出發,9時得到消息,劉副營長走了。他的妻子哭得死去活來,戰友都為他遺撼惋惜。

這次事故,造成車毀人亡,一死八傷,損失慘重,教訓深刻。

105炮班協同操作示範課目,本來是可以拿到名次的,表演的關鍵時刻,連長親自駕駛開車,直赴比賽現場,在離比賽現場只有一步之遙時,車輛突然亂檔就地爬下,無法動彈,痛失表演機遇。

雖然閱兵受到了軍區表彰,但因發生了兩起事件,造成嚴重的損失和影響。年底謝營長轉業,我接手任副營長,同事們開玩笑說,我"撿"了副營長。

二、出任生產經營股股長

1991年初,阮營長從炮團空降到173團,接任謝營長,我任副營長。其實,當時因家庭困難,我一門心思想轉業,因為發生這次意外事件,才臨時決定我當副營長。

我和超營長關係淵源流長,我們都是應城籍78年兵,一個新兵連,在20軍教導隊一個教練班,81年初一起提幹,現在又在一個營,一起共事。這真是戰友緣分,不然,十年後怎麼會又遇到一起呢。

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組織全團開挖魚塘

我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機會,及時介紹營隊建設,各連特點及連隊主官的情況,工作上全力支持。超英進入情況快,工作能力強,營隊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組織部隊赴確山炮兵靶場,實彈射擊考核取得優良成績;嚴格管理部隊,全年無明顯違紀事件…因此,受到團首長的充分肯定。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1991年底,我們剛從確山炮兵靶場返回營房,團裡決定我出任生產經營股股長。

團成立開挖魚塘指揮部,由政治處陳主任掛帥,生產股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在平頂山市東邊一溼地處開挖5口魚塘。

記得當時,孟指導員在政治處任幹事,也抽調參加指揮部工作,負責管理經費。也許是緣份,這是我們第二次合作。

三個步兵營、炮營和團直屬隊,各開挖一口魚塘。要求每口魚塘長500米、寬300米,深5米。我們為每個連隊配備6輛小板車,50把鐵鍬。

工地上熱火朝天,彩旗迎風招展,發電機馬達聲不絕於耳,鐵鍁挖土剷土碰撞在一起的鏗鏘聲,交織在一起,宛如一首振奮人心的交響樂。

從早到晚,除了吃飯和中間短暫的休息,這音響一直在演奏,一直在喧囂,把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激奮得熱血沸騰,幹勁沖天。經過近20天的浴血奮戰,官兵們披星戴月,加班加點,5口魚塘終於開挖完工。

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和政治處陳主任(左)、宣傳幹事(中)在施工現場

這是我擔任生產股長,為團掙的第一桶金,但此時,心裡不是個滋味。官兵們風餐露宿,臉朝黃泥背朝天,在冰冷的水中挖泥掏泥…這樣的人海戰術,這樣的方式來掙錢,我思想上一時轉不過彎來。於是,返回團部的第二天,我擅自決定回到炮兵營。

星期一交班時間,團首長尋找中原股長,文書彭六喜(湖北麻城人,81年入伍)報告:股長昨天搬回炮營了,他不願意幹生產股長。

首長非常生氣,中原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團召開黨委會,對不服從命令,撤離職守的,必然嚴肅處理…不知什麼原因,處理的結果,遲遲沒有下來,我仍幹我的副營長。

1993年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團首長生氣,轉業無望(那一年,全團只有3名轉業指標),此時,我心不在焉,走也不能走,幹也沒意思,猶豫不決,苦惱徘徊…

怎麼會造成這樣的被動局面,一時衝動造成千古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自己惹的禍,只有自己來承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一名少校副營竟敢撤離職守,這要是在戰場上,那是要吃槍子的。

現在團裡網開一面,既沒有因為開挖塘獎勵我,也沒有因撤離職守懲罰我,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1994年初,我離開了173團,調坦克11師後勤處任戰勤參謀。

事先,沒有人知道我要調走,軍幹部處的調令下來了,大家感到很突然。阮營長從團裡開會回營告訴我,今天首長在會上表揚我了。

也許這遲到的讚許,給我帶來一絲安慰。其實,團首長是很欣賞我的,怪就怪在不該讓我當那個生產股長。

   三、離開173團,邁進新團隊

1987年7月,我從開封師專畢業,陰差陽錯來了173團,到1994年初離開,我在173團工作近七年時間。這是我軍旅生涯的第二個團隊,我對這裡是有感情的,現在要離開她,真有些捨不得。

1993底,我在老家過春節,正要返回部隊時,突然接到幹部處的通知,說調令已到58師,要求十天之內到坦克11師裝甲步兵團報到。接到通知,感到解脫,馬上離開173團,不想那些是非得失,可以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但是,心裡又忐忑不安,裝甲步兵團,一個陌生的團隊,等待將是什麼呢?現在是背水一戰,想那麼多也沒用,於是,我急返173團,準備到新單位報到。

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58師173團炮營襄城營區

記得那天,營裡派了一臺東風車,裝上我的行旅,送我到許昌火車站。指揮排曹排長領著3名戰士,幫我辦好託運手續。

此時此刻,心情很失落,想了很多很多,我在173團,一路走來,歷經風雨,往事湧上心頭,感慨萬千。

當副指導員代理司務長,實彈射擊負責外圍警戒,當連長率部參加魯山森林救火、石板橋農場麥收,看守師彈藥庫,守護軍太康農場,多次組織部隊赴確山靶場實彈射擊...

這些工作,都能出色完成,多次受到營團首長的表揚,連隊年年達標,曾榮立集體功一次,本人曾榮立三次三等功。而今,就因為一件事,就得離開此地,另起爐灶,深感痛心,十分委曲,也很傷感。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分析是非得失,似乎明白一些道理。走自己的路,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別人身上,否則,就會輸得很慘。幫助自己的人,我會一輩子記得;幫助別人了,不能要求別人,就會幫助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誰都會有需要人幫忙的一次。在見人困難的時候別踩,在遇人落魄的時候別說。還有的就是,人在困難的時候,要敢於面對艱難困苦,敢於挺身而出,勇往直前,自己救自己,才有希望,得到新生。

於是,我帶著反思的心得,輕裝上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的崗位。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業務上認認真真,精益求精;作風上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生活上樂於助人,低調做事。我要用實踐證明,中原沒有就此倒下,不能辜負老七連對自己的培養,不能辜負榴二連戰友們對老連長的期待。

自作主張離開173團,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撰稿編輯中原

11師裝步團炮營營區

新的團隊對我沒有另眼看待,第一年在裝步團後勤處當戰勤參謀,就派我到山東荷澤接兵;第二年在直屬營當營長(無編制),考察試用我的管理能力;第三年在炮兵營當營長,把五個連隊(3個自行榴彈炮連、1個紅箭73導彈連、1個雙25高炮連)和一個營直(1個偵察排、1個通信排)交給我;第四年年底炮營被評為先進營,調11師裝備部戰技科。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