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4月,當祖國的北方還是乍暖還寒之際,雲南邊陲的西雙版納、臨滄、德宏一帶早已春意盎然、山花爛漫。“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彩雲在飄蕩。”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彎彎的江水碧波盪漾,一隻孔雀飛落到榕樹下……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版納遠在天邊,路似乎已經到了盡頭,可是一轉彎,綠色掩蔽中,又是一段,彎彎曲曲,好象永遠沒有止境。悠然前行,很快就看到了那大片大片的香蕉樹,正孕育著碩果累累的香蕉。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鷳鳥在林中飛翔;美輪美奐的田園上,鳳尾竹姿影婆娑、檳榔樹亭亭玉立,掩映著傣家的竹樓、露出緬寺佛塔的金頂;傣家婦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陽染紅的瀾滄江邊,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戲……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一路貪婪地把美景裝進自己的思維,突聞耳邊“呼、呼……”風聲起,抬眼才見路沒有了彎道。如果不是那碧波萬頃的橡膠林呈現眼前,還以為是上了高速路呢。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望眼望去,橡膠樹一排排、一行行、手牽手、肩並肩,在風中搖曳。傣家人世世代代伴水而居,小溪兩旁,大河兩岸,湖沼周圍,凡翠竹環繞,綠樹蓊茵的地方,必定有傣族村寨。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古往今來,傣家人始終如一的迷戀清波粼粼的水。版納更象一個含羞帶怯的少女,長年隱居在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之中。在茂林修竹掩映著一座座別緻的小樓。清晨或傍晚,薄霧漫卷,體態婀娜的傣家女子,從竹樓上款款而下,挑著小桶到江邊汲水,這情景該是可以入畫的吧?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傣家人愛水,傣鄉的水純淨、清澈、坦坦蕩蕩。而傣家小僕哨(少女)則是水做的,個個纖腰翹臀、花蕾般肚臍,如此方能顯出筒裙極其純粹的味道紅、藍、綠、黃……透藍的天空,至亮的陽光,所有高貴、淡雅、知性、婉約的顏色統統鎮不住,必須香豔、必須明麗、必須濃烈——在西雙版納,美麗必須張揚,不張揚是無法美麗的!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讓人心旌搖盪的潑水節,恰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季節裡悄然而至。連綿的群山似一條綠色的鍛帶,穿梭一路;路在山腰中蜿蜒,車蛇形而進;沿途路旁的木棉樹,大的雄壯挺拔,小的迎風妖嬈。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當進入西雙版納、德宏等地的傣族村寨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生態圖景———村寨前江河環繞,綠水常流,村寨旁竹木翠綠,紅花綠葉掩映,花果飄香。幢幢竹樓,就隱沒在綠樹翠竹之中。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逐水而居的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水、惜水、戀水、護水的民族,其生活、文化的每一個細節,都與水息息相關。千百年來,繁衍生息在瀾滄江、瑞麗江流域的傣族,與水共生、蒙水所賜,不僅孕育出了源遠流長的稻作文明,還創造出了燦爛絢麗的民族文化。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在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那種快樂是張揚的。在潑水節上,只有笑聲與快樂的尖叫聲,只有快樂與幸福感,熱烈氛圍足以融解一座冰山,當這種從心靈中流淌出來的快樂直接撞擊、盪滌著人的心魂的時刻,好似人與人之間的感覺或者說是感情也變得如水一般純淨透明!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潑水祝福,是西雙版納傣族人民在“京比邁”(歡度新年)時舉行的一項歡快、熱烈、令人興奮的重要活動。每年歡度傣歷新年時,各地都要安排一天時間開展勢浩大、全民都可以參與的潑水活動。以聖潔之水相互潑灑,表示除汙驅邪,消災免難,互祝吉祥如意,安寧幸福,並以此舉紀念民間傳說中七位心地善良、為消除人間災難而大義滅親的姑娘。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對於生活在瀾滄江、瑞麗江畔的傣族同胞來說,“潑水節”這三個溼漉漉的字眼,預示著一個歡樂的、隆重的傳統節日。在這萬物爭春的佳節裡,傣族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趕大“擺”,舉行浴佛和互相潑水祝福。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潑水有“文潑”、“武潑”之分。文潑是用樹葉醮潑或用口盅舀潑稱為“文潑”,顯得十分的斯文。隨著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邊跳邊呼喊“水!水!水!”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身著豔麗民族服裝的傣族群眾,與無數像我們一樣慕名而來的遊客歡聚一場,端起一盆盆象徵吉祥的清水互相潑灑;一時間人聲鼎沸,激情飛揚,歡聲笑語夾雜著嘩嘩水聲洋溢在廣場上空。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隨著笑聲的增加,潑水的方式也由文潑變成了武潑。水量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先由撣變揚,繼而由揚變潑,最後乾脆臉盆、水桶、水槍一起上陣,一個勁的狂潑、猛灌,教你真正領教到什麼是傾盆大雨,什麼是落湯雞。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此時此刻,儘管大多數人都已渾身溼透,但是沒有人會臨陣脫逃,因為人人都明白,水就是希望,水就是祝福,於是都在心裡默默祈禱:讓水來得更猛烈些吧!最後每個人都成了“水做的人”,每根頭髮上都掛著晶瑩的水滴,每個毛孔裡都洋溢著甜美的幸福。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即便你不在潑水廣場,即便你遠離潑水狂歡的漩渦,在潑水節這天,或許你只是在大街上行走,也會冷不防地被從頭淋到腳。幸好身處亞熱帶,清涼的水並不會引起你很大的反感,反而會覺得清爽得很,當地人的熱情也會很快讓你融入到這股快樂的氛圍中。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此時,你感受到的是內斂、含蓄的東方人所展示的奔放的一面。在燦爛的陽光下四處潑灑的清水,帶來的清涼是如此特別和歡快。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僅需一次,傣族人潑水狂歡的記憶就會濃濃地印在你的心裡,沁潤心扉,讓人永遠都不會忘記那種歡樂的水從脖頸後傾倒而入的滋味。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雖然,那個讓人倍感興奮和幸福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許久,可我依然時常在心底悄悄地懷念,懷念在西雙版納潑水的優雅而又爛漫的時光。在我心裡,潑水節是最狂歡、最熱鬧、最讓人投入和忘我的節日,以至於常常夢到那魂牽夢縈的地方,重入那溫馨的笑容和熱烈的水花之中。

四月,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這種奔放是溼潤的,那種快樂是張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