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說起歐洲文藝復興,我們大多會想到,文有但丁、薄伽丘,理有伽利略、笛卡爾,藝術方面有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一時間群星閃耀。

而在東方,卻有一位被忽略的超級天才,他在工程力學和設計構造學上,同樣成就非凡。

可惜他是一位皇帝,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這個名字在蒙古語裡,意思是“鐵鍋”。

他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不過,這位“鐵鍋”皇帝,在歷史上存在感相當低。

低到什麼程度呢?

就連《明英烈》裡,都很少提到元順帝,反而老丞相脫脫,出鏡最多、人氣最旺。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是金子,給點亮兒,總是要發光的。

這位元順帝,不該因為存在感低,而忽視他在自然科學上的成績。

首先,元順帝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

他經常親自動手,設計房屋住宅,並且製作出模型。

這就比後來建築師,用夾紙板製作的立體“燙樣”,高級多了。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元順帝是按照自己的設計,等比例縮小,用真材實料搭建房屋模型。

木質構建、裝飾花紋等等,全部獨立完成,往往一個模型要做幾十天。

這種執著態度,恐怕連當年宋徽宗,和後來的天啟帝,都要當場圈粉。

而且,元順帝還是個船舶設計師。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1354年,元順帝在內苑建造龍船,親自設計圖紙,命令工匠照圖營造。

這條龍船前面為瓦廉棚、穿廊兩暖閣,後面為殿樓,龍身和殿宇用五彩金妝。

最為奇特的是,當這條龍船行走時,頭、眼、口、爪、尾都能動彈,彷彿真龍在水上嬉戲。

元順帝頗以此為傲,經常乘坐這條龍船,從後宮一直開到什剎海。

除了建築和船舶,元順帝在工程力學和設計構造學上的造詣,可以說領先當時世界。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元順帝還曾經設計製作一個宮漏,用在宮中作為報時工具。

根據史書記載,這個宮漏高約六七尺,長大約三尺左右,漏壺都放置在一個特製木櫃中。

隨著時間推移,漏壺重量變化,則會有一位身姿綽約的玉女,手捧時刻籌,在木櫃中飄然現身。

而木櫃左右,還搭配兩位金甲神人,一位掛鉦,一位懸鐘,他們準時準點擊鉦鳴鐘,和櫃中玉女應和,沒有半點差錯。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場面,當時至準點,一個玉質美人捧著時刻籌,出現在眼前,她身邊還有兩位金甲神人,敲擊鐘鉦來報時,旁邊還有鐫刻的獅鳳,彷彿翩翩起舞一般。

這個計時、報時,外加機器人聯動系統,即便現在看來,技術含量也很高。

相比之下,直到1582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曆十年前後,伽利略發明重力擺,才使得歐洲有了能放在桌上的計時鐘表。

即便達芬奇這種逆天的大天才,在日記中畫出計時系統草圖,也要比元順帝的宮漏晚上一百多年。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元順帝雖然名字叫“鐵鍋”,但他心靈手巧、長於製作,證明其並不“背鍋”。

更神奇的是,他還精通音律歌舞,曾創制《十六天魔舞》,在宮中贊佛時上演。

只可惜,他的身份是皇帝,而不是科學家,元順帝的天賦與職業嚴重錯位。

大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之間,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走上起義反抗元朝之路。

那一年他25歲,元順帝33歲。

百科全書式的末代皇帝,文理雙修!有能力硬剛同時代歐洲文藝復興

十五年之後的1368年,農曆閏七月,朱元璋的大明軍隊,就攻陷殘元大都,元順帝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就此覆滅。

1370年,斷送江山的元順帝,在漠北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