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后聊天,这句话别说

相亲的一个弱点是,缺少了一种“朦胧感”。这种缺乏是,相比共同兴趣,机缘巧合,自然而然引发的恋爱关系,下文简称“自由恋爱”。

在相亲的氛围里,一定程度上,各种客观条件被当成了准入门槛,达不到某个项目的及格线,那么两个人可能连话都说不上,面都见不到。

而自由恋爱往往相反。打动人心的,也许只是,夏日清风吹拂她的发丝,冬日暖阳轻吻她的酒窝。球场上跃动的他的身影,风雨中靠近的他的怀抱。

率先沉醉于不由分说的吸引,铭记于生病时的陪伴,感念于困难时的理解,就不容易痴缠于静态的客观因素,比如,85-92的年龄有什么差异,168和172的身高有什么区别。

而相亲常见的话术通常有,

“你要求85-92啊,我93行不行?”

即便求学,求职,也有非符合字面标准的招录,同样,求偶也不一定要受制于精确到分秒的框架。一定程度上,需求方设置门槛有利于提高合作谈判效率,而供应商只要有意愿,那么不妨一试,去展示其他的多彩因素。反正合作不达成,也没有损失。

“因为我不高,所以我希望你高一点,这样对下一代好。”

憨憨的朋友很容易把这类话脱口而出,类似的还有“你好漂亮,我好喜欢你。”

尽管不曾超脱物外的朋友心里都有一杆秤,而一些自己心里的想法,比起与潜在合作方肝胆相照,不如让它们留在自己心里。

很大程度是因为,基于长久以来的求偶策略,这类文本更像双方都明白的交易目的。过度把目的摆上台面,就像冷冰冰的交易,不容易营造恋爱所需的甜腻触感和梦幻仙境。

从表达方式来看,“我喜欢高的”,“我喜欢漂亮的”,“你正好符合这些要求”,所以“我喜欢你”。

这些都是基于“我”的需求角度,而没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能有所收获。

好比求职者,一个说,我来你们这儿,就是喜欢这名气响,待遇高,加班少,福利好。

一个说,我曾担任街边大排档主管,负责羊肉烤串和啤酒销售,了解吃夜宵群众的基本情况,同时,我曾去新疆交流一年,对羊肉资源供应和管理有深刻认知。目前我致力于利用所学,将对烤串的热情运用到工作中,帮助大家更好的喝酒撸串。期待能在贵司发挥我的特长和专业,为公司燃烧自己的青春。

差别就出来了。

一个是,我能得到什么。你要满足我的需求。

一个是,我有什么,会什么,能贡献什么,即,选择了我,你能得到什么。

再继续想,“贡献”的对象是“你”,那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你”的需要,是不是我能“贡献”的,都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所以,好的广告不是,“任人宰割的小肥羊,快快掏出你的钱。”

而是,“您的满意,便是我的快乐。”


相亲后聊天,这句话别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