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在车市寒冬和油价大跌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企所面临的处境无疑是变得更为艰难。蔚来、小鹏、威马这些头部企业虽然已经实现量产,但如何扭亏为盈实现盈利还是存在着未知的变数,而为数众多的还停留在“PPT”阶段的造车新势力,已经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那么这些曾经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宠儿”该何去何从呢?

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近日,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绿驰新能源完成了股权变更,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认缴20亿元持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也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河南国投成立于2017年12月,由河南省经协集团共同创建,其中经协集团作为公司大股东控股65%,河南省中美能源(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占股35%。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经协集团由河南省人民政府100%持股,是不折不扣的国资企业,所以这也标志着绿驰汽车成为了第一家被国资收购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由曾任福田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的王向银创立,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

而回看绿驰汽车的造车历史,其也采用了在海外建立研发点进行全球布局的烧钱营销模式。但相比蔚来200亿造车,绿驰汽车只依靠公司注册资本的13亿元人民币作为造车资本显然是充满了变数。

然而事实也是如此,只有2018年成为了绿驰汽车最为绚丽的高光时刻。

2018年1月,绿驰汽车与意大利I.DE.A公司合作推出旗下首款轿跑车型概念版——天王星,计划2018年日内瓦车展首发。

2018年6月,绿驰汽车与江西省九江市政府签约,投资55亿元人民币在九江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规划产能20万辆/年,一期建成后可形成产能10万辆/年。

同时,绿驰汽车还将推出名为CC、M、S的三个平台,以半年一款的速度投放新产品,并于2019年6月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原计划于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

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但是在产品上,从2018年日内瓦车展开始,绿驰就缺席了所有国内外车展,按照规划的多款新车也没能如期而至。与此同时,有媒体曝出绿驰汽车此前在意大利的合作项目为空壳公司,且还拖欠I.DE.A公司款项2700万欧元。

公司创始人王向银因身体原因向绿驰董事会递交辞呈,由绿驰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裁任亚辉继任。

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去年5月,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签署协议,利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而这个让人振奋人心的战略合作,也只是停留在了签约的时刻。同年的11月就爆出了绿驰汽车拖欠数月工资未发,并且有员工被老板任亚辉踢出工作群,资金链断裂等消息,而位于九江的生产基地仍旧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仍未取得进展。

高光之后,绿能汽车也陷入了新势力造车普遍缺钱的漩涡当中。

绿驰变身“国企” 造车新势力融资再探新模式

​如今河南国投出资20亿元,为绿驰汽车“输血”解决了目前面临的资金问题,但是变身国资控股的绿驰汽车也会面临新的问题。核心团队的调整重组,对未来的发展还是会带来太多的未知数。

四处融资的造车新势力和手握重金的国资企业,看似是一个完美组合,但这绝对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毕竟对于任何车企来说实现“自身造血”才是良性发展的基础。紧靠单纯的注资,没有造血能力的造车新势力们,即使有政府兜底也很难避免被竞争残酷的市场淘汰。

采编/有文汽车 蕾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