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你屬於成長型思維嗎?


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面對同樣的困難,人的選擇卻各不相同。


當考試不及格,
有的人選擇自我懷疑從此恐懼考試,
有的人選擇查缺補漏,等下次考試大展拳腳。
當被心愛的人拒絕,
有的人選擇自暴自棄,信心挫敗,不再相信愛情,
有的人選擇坦然接受,繼續前行。
當另一半的一些行為讓自己煩惱,
有的人滿腹牢騷,各種不滿,經常與伴侶吵架,
有的人包容伴侶的不同,及時溝通,不斷磨合,越來越有默契。
面對同樣的糟糕處境,你通常的態度是什麼呢?如果你常常是後者,那麼恭喜你,你擁有為數不多的成長型思維。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
01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
很多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提升,所以他們經常給自己貼標籤“我不擅長英語”“我不擅長演講”多年之後,他們依然是普通人。
但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我不太擅長英語,那我就做個計劃,每天早上背背單詞,閱讀外刊來提升英語。我不擅長演講,那我就去請教演講大咖,反覆練習,克服在眾人面前演講的恐懼。

多年之後,當公司有一個出國的機會,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英語進步飛速,順勢抓住了這次機會,但是固定型思維的人呢?只能感慨“哎呀,可惜我英語不好!”只能眼睜睜地把機會拱手讓人。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抓住機會的那些人,幾年前和他們一樣普通,只不過自己選擇了繼續平庸,不做任何努力。因為他們不明白也不相信,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

《終身成長》你屬於成長型思維嗎?

當你感慨自己不適合演講的時候,你不知道的是,其實在臺上那個侃侃而談的人,一年前是連話都說不利索的羞澀女子,是相信能力可變並重復練習重塑了她。
當你感慨自己笨自己傻,學不會鋼琴的時候,你不知道的是,有一位老人從零基礎開始學習鋼琴,也能彈出流暢的樂曲,並獲得很多榮譽,是相信能力可變並重復練習成就了他。
這無關乎你身體健康與否,也無關乎你智商高低,就在於你是否相信努力的力量,這就是思維模式的差異。
所以啊,不要給自己貼上一成不變的標籤哦,相信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只有相信,才能拼盡全力去做。或許我們一開始會爬的很慢,但最後終會站在金字塔頂端。
02不害怕失敗
《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描述自己害怕失敗的經歷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害怕失敗的命運降臨到我頭上。
六年級的時候,我是學校裡拼寫最厲害的孩子,校長想讓我去參加市級比賽,但是我拒絕了。
九年級的時候,我的法語很好,我的老師想讓我去參加一個市級比賽,我再一次拒絕了。


為什麼我要冒這個從成功到失敗的風險?從一個勝利者變成一個失敗者?”

《終身成長》你屬於成長型思維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心路歷程,我也曾經深陷其中。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學霸,我很要強,我不想失去學霸的光環,於是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所以我對失敗格外排斥,再加上我本來就追求完美,即使是一次失敗,在我眼中都是無法接受的。
對我來說,失敗了,就沒有人再羨慕的看著我了,說不定可能會嘲笑呢。於是我比其他任何人都害怕失敗。
這次考研,我十分害怕落榜,整天想的是“我不能成為碩士的話我就完了,我無法接受,我不允許自己失敗,不能讓別人看我笑話!”
每次測驗後,自己的期待和實際水平的差距讓我覺得這不是我的成績,心態崩潰,也就不願意去面對不堪入目的試卷,不想去分析錯題,就一直沉浸在“我怎麼這麼笨”的無限循環中,最後連國家線都沒過。老師對我的評價是,“能力很強,但是太害怕失敗,心態太差。”
但是,成長型思維的人卻不一樣,他們不害怕失敗,相反,他們把失敗當成一種歷練自己的機會。
一起考研的舍友就是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少數人。


她覺得,考不上就去找工作,即使失敗了,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再戰一年。
平時她也錯很多題,但是錯的越多她反而越開心,她總說,“幸虧在考試前錯了,找到了自己的薄弱點,還有機會改正!”
現在,她已經是同濟大學的研究生了。
其實我們兩人,能力相差不大,但是最後一成一敗,表面看是心態的不同導致的,其實根源上還是思維模式的差別。
03相信努力可以改變一切
一個深夜,曾國藩在背書,一首詩反覆唸了很多遍,仍然背不下來,房樑上的賊都熬不住了,跳下來背了一遍曾國藩的詩,嘲笑了他一番,揚長而去。可見曾國藩背書的天賦竟然還不如一個小偷。但是曾國藩依然在政治,文學,軍事上面取得了很多成就。被譽為中國三大聖人之一,滅掉了太平天國,戰功赫赫。
為什麼這樣一個在我們看來不那麼聰明,甚至是有點愚笨的人能夠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呢?
因為曾國藩相信“天道酬勤”,即”努力可以改變一切”。所以一首詩即便是讀很多遍,他也會堅持去讀,因為他相信,最後他一定能背下來。

所以我們要相信,即使我們現在暫時落後於他人,但只要我們相信努力的力量,拼盡全力,就可以成為逆襲的黑馬。


曾經看到過一則錄像
距離比賽結束還有30秒時,喬丹所在的球隊防守不利,落後對方1分,喬丹眼神裡面充滿了絕望,忐忑,失落,彷彿大局已定,面臨即將到來的失敗的可能,喬丹沒有氣餒,而是奮力一搏,在最後的三秒投進了一個壓哨兩分球,全場沸騰。
而這樣的壓哨兩分,喬丹的職業籃球賽中竟然有7次!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喬丹總是能夠投進壓哨三分?為什麼喬丹總是那個在多數人會崩潰的時刻依然迎難而上並超常發揮的人?
喬丹說“很多次,人們相信我會投出決勝的一球,但是我沒有,所以我回去進行了上百次的投籃。”
所以哪有什麼超常發揮,其實就是努力練習的客觀寫照。這一次次壓哨球的背後,是無數個訓練中不斷強化的投籃動作最完美的縮影,也是喬丹交給自己和球迷最滿意的答卷。因此有人評價喬丹,“一個不斷想提高自己天賦的奇才”。

《終身成長》你屬於成長型思維嗎?

而如果換做是我,我通常反應是“我好笨啊,壓力好大啊,怎麼會這樣,真受不了!”我會很失落,開始自我懷疑而無法努力練球。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在自我懷疑,“為什麼我不成功我好難過”的時候,成長型思維者一直在思考,我如何成功,並不斷努力訓練。
這通常導致的結果是,前者止步不前,後者逆流而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成功的總是少數人。因為他們在思維上首先就領先一步,他們選擇相信自己,相信努力。
如果你有堅韌的毅力,但是總是受消極情緒的擺弄,讀一讀《終身成長》這本書吧,成為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你將突破自己的瓶頸,從挫敗中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