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玄奘—生氣

“有一位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僧人,希望他能夠開導自己,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僧人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裡,落鎖而去。”

“那婦人被關在室內,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僧人也不理會,於是,婦人又開始哀求,僧人仍是置若罔聞。”

“婦人終於沉默了,過了一個時辰,僧人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只生我自己的氣,沒來由的,我幹嗎要跑到這個鬼地方,來找這份罪受?’”

“僧人搖了搖頭:‘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又怎麼能夠心如止水?’說罷拂袖而去。”

“又過了一個時辰,僧人又來問她:‘還生氣嗎?’”

“婦人說:‘不生氣了。’”

“‘為什麼?’僧人問。”

“‘因為氣也沒有辦法呀。’婦人無奈地說道。”

“僧人嘆道:‘看來,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裡,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說罷,僧人又離開了。”

“當僧人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

那僧人道:‘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有氣根’。”

“傍晚的時候,當僧人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他:‘大師,什麼是氣?’”

“僧人將手中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故事講完了,出乎意料的是,女眷們誰都沒有搭話,她們還沉浸在故事之中,沒有出來。

“法師之意,我明白了。”烏姆首先說道,“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愚行。”

“是啊,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又哪有時間來生氣呢?”阿依那道。

“二位檀越說得都不錯。”玄奘欣慰地說道,“其實細想想,所謂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要接到口裡的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它時,它便會消散了。”

“哎呀,法師可別這麼說,想想都噁心死啦!”紜姝誇張地說道。

看到她的樣子,女眷們都笑了起來。

“那麼,僧人潑水又是何意呢?”張太妃問。

“問得好!”玄奘執杯在手道,“佛法講的是破執,婦人為瑣事煩惱,便是執著於外物;恨自己,便是執著於自我;放棄生氣,也不過是利益權衡,便是執著於利害;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我執’。”

“人心便如這個杯子,執著於一念,而氣就像這杯中水一樣,凝聚成形;一旦破除我執,氣就像這地上水一樣,隨風消散了。”

說到這裡,將杯中水順手潑在了地上。

張太妃恍然大悟,合掌稱謝。其他女眷也都默默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