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有没有道理?为啥会留下这样的老话呢?

草根小闫


问:农村老话“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有没有道理?为啥会留下这样的老话呢?

在农村流传着许多老话,这其中大多是一些警句,通过一两句简单的句子,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大众起到警示作用。其中有许多是关于穷富的,警示大众不要干一些事情,不然会影响自己的运气,虽然貌似充满了一些封建迷信,但其实仔细分析,这样的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其中必有一番道理。

我是阿坤专注三农,点击关注更精彩。



一,穷不改门

这里的门指的是大门,在农村家家有院子,也有必不可少的大门,大门朝向没有特定的方位,一般根据自家的位置决定,为何说穷不能改门呢?阿坤认为有以下原因。

老话讲“未进家,先看门”,意思是门户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在农村很多朋友,都会选择将门楼盖的漂漂亮亮,贴砌砖安石狮贴对联,算下来是不小的一份支出,以至于很多家庭不富裕的朋友,为了让自己脸上有面子,就不惜代价去建造新大门,白白花费了钱财不说,也不能起到预想的目的,只能让家庭更加贫穷,所以说,自己家穷不能在“门”上做文章,只有踏实肯干肯动脑筋才是致富之道。


一,富不迁坟

这里的坟指的是墓地,在农村,墓地一般会建在自家地里面,所谓富不迁坟,意思是即使自家条件富裕了,也不要轻易动自家的墓地。为何会这样说呢?阿坤认为原因是这样的。

中国人讲究风水,认为墓地应该讲究风水,风水好子孙后代就能兴旺,其实这是封建迷信,我们千万不可去相信,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者,不能相信所谓的风水之类的,即使家里面富裕了,那也和墓地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不能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富裕,只看重表面文章,最后很容易落得个鸡飞蛋打。



三,为啥会留下这样的老话

阿坤觉得之所以这句话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富含了前辈的生活经验,这句话中蕴含着一些道理。

1以上是阿坤对于“农村老话“穷不改门,富不迁坟”问题的分析”,点击关注持续获取更多三农趣味知识。

阿坤乡野说


农村老话“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意思是 :家里再穷也不要轻易改大门,家里再富也不要轻易迁坟。

这句话我觉得前一句没道理,只因穷才改大门,大门开的方位有问题,造成了家败财尽,为什么不能改呢?

我们都知道大门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按照相书来说,大门的方位、大小会影响到一家子的财运和运气。

如果是开门纳财的格局,这个家庭就会财源滚滚来。

如果是闭门流失的格局,这个家庭就会受穷,积累不下财富,财富像东流水一样流失,这叫“水门”。

有关大门的说法很多,即便按大门时都有说讲,比如“门要留三,房要留四”,这样安装出来大门开着顺畅,属于“开门纳吉祥的”大门。

对于按门的数量也有规定,比如“一家若作两门出,鳏寡夫妻时常出”,意思是一家之中只能开一个象征富贵的大门,开门多会造成财源流失并且容易出鳏夫或寡妇。

综上而言,大门在家庭格局上具有突出的作用,不轻易改换门庭没错。

问题是既然家中很穷,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大门的方位呢?难道君子固穷乎?

家中很穷就说明大门的风水不好,纳不来财,藏不下富,要想改变命运,难道连改变大门的决心都没有吗?

当然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迷信说法,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

“富不迁坟”这话有道理,按照相书来说,祖上坟地的风水直接影响到后代的财富和官禄。

你看皇帝选墓地都选择“龙兴之地”,也就是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头枕山脚踏水,绿树成荫环绕四周。

既然家中很富有了,就说明祖上的坟地风水不错。

有句俗语叫做“千人干活不如一人睡觉” 意思是说,一家有再多的人挣钱,也赶不上祖上坟地风水带来的好处,坟墓是祖上先人睡觉的地方。

意思是:一个先人葬的地方好,比你千人挣钱强。

坟地风水好就不要轻易去挪动它,一旦挪不好地方,就会把原来的财富流失。

如果家贫另当别论,也许迁坟会带来荣华富贵。

比如汉初时的韩信,从小家中很穷,十几岁上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后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受神仙的指点,把家中的祖坟迁到了九里山上,占据了风水宝地。

后来韩信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从一个乞丐变成了一个诸侯王,当然这里面离不开萧何的慧眼识珠和自己的才能。

风水学在古代是一门学问,统称为“堪舆学”,朝廷的星象官和钦天监就是这方面的人才。

历史上的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李淳风等人都深谙此道。

相传女皇武则天的墓址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选择了,明皇陵是刘伯温和“黑衣宰相”姚广孝二人选择的墓址。

由此可见,选择墓址关乎家族的兴盛和衰败,因此世人很慎重,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更改,也就是说不轻易打搅古人。

“富不迁坟”就是警告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后人,财富永远也满足不了人的贪欲,无尽的索取和不停地打扰先人会给家族带来灾难,告诉后人不要贪得无厌。


秉烛读春秋


大家好,作为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很高兴能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来,先点上。

穷不改门:在以前,人们盖房子的时候,房子都是经过精心计算了,门、房的位置,朝向都是定好的,就是为了能起到人财两旺的作用。门是进出必经的通道,不仅是人,财运也经此路通过。如果擅自更改大门,本就不多的财运就会找不到门进入家中,财运更是越来越少,家也就越来越穷了!

富不迁坟:我不知道大家相信风水不,但是富豪们一定相信。你看看马云、李嘉诚东这样的人,你就明白了。很多人发了财富裕了,他们会认为是祖先坟地的风水好,可以庇佑后代子孙兴旺发达。所以他们通常会将祖先的坟墓修缮得更好一点,以表感恩祖辈福荫及孝心,但绝不会去随意去迁坟的,在迁移坟地那一刻,可能会将自家所有的福气放跑,所以建议此时已经是富人的朋友就没有必要去打扰自己的祖先了,风险太大,只需不破坏布局境况下修缮就好。

其实在现在看来“穷不改门”是因为本身就比较贫穷,而改大门也需要一笔不小的钱财,与其把这笔钱财放在不确定的事情上,还不如用它来改善生活。“富不迁坟”则是表达了中国人对孝道,祖坟大多都是祖先去世自己选的地方,如果迁坟,也是对祖先的不敬,同时也是表达了人们不忘本的一种心态!


回答到此圆满结束,喜欢的请转发、点赞、评论!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来撩!


謀略國學


古人比较看重风水,所以对自家的住宅俗称阳宅,安葬先人的墓地俗称阴宅,都比较重视,因此也产生了一些和阳宅、阴宅相关的谚语。

穷不改门的意思很明白,穷人不要改自己家的大门,因为穷嘛,没有钱,如果要改大门的话必然要花不少钱,这会使穷人本身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日常生活更加难以维持,结果可能就是造成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吃不饱、穿不暖,更没有钱供孩子上学,也无力孝顺父母。

由于生活条件差,家人身体就容易生病,会进一步加重穷人的经济负担,使穷人很难改变生活状况。

相反,如果穷人不去改门必然会节省一笔支出,可以保证全家人的正常生活,清苦的生活能够继续,家里人也不容易生病,避免了看病吃药的大笔支出,可以减轻穷人的经济负担。也许孩子就不会辍学,通过教育后人读书学习改变家族命运就会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

同时,这个门还有门风的意思,就是教育人们在清贫的生活中坚持积极向上的家风,不要随着社会潮流的变迁而改变。古人说“耕读传家远,诗礼继世长。”说的就是好的门风可以让家族兴旺,可以让子孙后代绵延不断。

实际上是教育人们要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定力,要有这种“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守和坚持。

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在匈奴的领地19年,被匈奴的单于放逐到北海牧羊,还说等公羊下了小羊羔你就可以回去了。苏武带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牧羊19年,但是始终不改大汉使节的节操,保住了汉朝的尊严,最后回到了汉朝,成就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评书《杨家将》里金刀令公杨继业的人物原型,是北宋名将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著称,每战必胜,当时人称“杨无敌”。辽景宗发兵攻雁门关,杨业率几千人大败契丹人,此后契丹人只要见到杨业的大旗就跑。

后来杨业遭潘美等人陷害,兵退陈家谷口,结果没人接应。他继续率领部下拼死奋战,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长叹说:“陛下如此厚待我,盼望我能杀敌保国,现在我居然被奸臣胁迫,打了败仗,还有何脸面活着?”

他告诉部下,突围出去报告皇上,但大家都要和他同生共死,在亲手杀死上百人后被俘,绝食三天而死,部下无一人生还。赵匡胤知道后,痛哭流涕,下诏表彰,潘美降三级,王侁、刘文裕被流放。这就是坚守,毫不动摇的坚守。

再说富不迁坟。这就是说有钱人家,不要轻易地迁移祖坟。实际上这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古代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一般迁移祖坟要先买一块藏风聚气的好地,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选地还要找风水先生看,这也要花钱。

然后迁移祖坟还要进行一些仪式,还要雇佣劳力,等等,都需要钱,迁移一次祖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轻易地迁移祖坟是要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的,富裕人家也未必承担得起。

另外古代人认为子孙后代生活富裕,地位尊贵都是祖坟的风水好,这是一种传统观念。所以富人都不会轻易地迁移祖坟。目的就是继续保持家业的兴旺和生活的富裕。其实本质上说这也是一种坚守。其实这两种观念都是教育人们不要见异思迁,要懂得坚守。


小小嬴政


农村人盖房子,不管是大门还是厕所,在什么位置都是很有讲究的,包括家里的水井应该在什么地方,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大门应该在什么位置,在打算盖房子之前就定好了。再说过去一个村里盖房子,都是根据房子的地势,考虑到村民院子的流水问题,由村委统一安排,邻居们的大门都是朝一个方向的。一旦定下了大门的方向,不管家里过的穷富,就不会再有人家随便改动大门了。


在农村只要看见谁家改动大门,除非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家庭条件好了,家里买了车以后,要往院子里开车,而过去的门太小,开不进车去,万般无奈只能把门拆了,重新往外拓宽大门。门越开越大自然是好事,大门是接福纳财的入口,财源滚滚来的入口,当然是开的越大越好,证明家里生活过的富裕。

我们都知道,过去只有富人家才是高门大宅,穷人都是小门小户。去南方一些古村落我曾经看到,越是有钱的人家,修的门楼越是高大气派,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门楼修的的也是矮小。从大门就可以一目了然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


改动大门第二种情况,就是一家人要分成两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过去农村有的人家因为贫穷盖不起房子,娶了媳妇以后只能跟公婆住在一起,两代人不在一个屋檐下,日子久了难免会产生矛盾,尤其是婆媳关系特别难处,到最后闹的实在没办法走一个大门了,就只能重新扒开一个门。

在院子中间垒起一道墙,这样一家人就变成了两家人,各走各的门。这种改门的意图跟第一种是截然不同的,不到万不得已,再穷也不会轻易改动大门的。有的农村老人说,改动了家里的大门,就等改了财源进门的方向,有时候把财气和运势改掉了。

富不迁坟,这话说的很在理。坟墓是故人的房屋,我们活人的大门都不可以随便乱祸改,已故之人的房子当然不能随便搬迁。对于去世的人,我们都说入土为安,入土以后就不可以随便再去动土,只有等到清明或者寒衣节那天,才可以去坟上动土,否则随便动土,怕惊扰了地下的先人们。


我记得大约十年以前,为了节省土地,我们村里统一搬迁坟墓。村里规定在清明节前后,全村人要把自家的祖坟全部迁移到山里。迁移坟墓可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是有时间限制的,迁坟只能在太阳出来之前将一切工作做完。也就是说,亲戚朋友都要趁着天黑去迁坟,而且手续相当繁杂,风俗也多的令人眼花缭乱,没有个懂的习俗的老人指挥,简直就迁不了坟。所以除了不能随便迁坟的习俗之外,人们也实在受不了迁坟的繁琐步骤。


灵子


“穷不改门,富不迁坟”。在旧时的农村的确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对风水之说的深信不移形成的。

当时的农村社会,大部分的农民少有土地或没有土地,他们或耕种几亩薄田或给地主当长工,能填饱一家人们肚子就不错了,祖祖辈辈住着破旧的屋子,虽然希望改换门庭,希望住上新房子,但穷其一生,也无力改换门庭,他们虽然也相信风水,想选一块风水好的地方盖上高大宽敞的房子,但汗水都被剥夺去了,那有能力改换门庭呢,改换门庭的梦想,一生也就是一场梦。

旧时的地主乡绅,就是村里的土皇上,可肆意而为,他们选阴宅时,都会请来风水先生,先出全村风水最好的地做为阴宅,即然是最好的坟地,又认为有了风水最好的坟地,他家才兴旺富贵,又怎么肯轻易迁坟呢。他们认为轻易迁坟,会动了脉气,弄不好家族会衰落的。

穷不改门是无能力,富不迁坟是怕衰落。

过去的农村,穷人也常希望孩子长大后改换门庭,但大部分的人因走不出去,只在封闭的农村谋生,希望改变门庭的想法只是空想。但很拚才会赢,历史上也有许多的穷人,走出去奋力拼搏而改变了命运,改换了门庭。象山西乔家,其祖乔致庸,本是村里的一穷人,但有志才走西门,从店小二做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富豪,回家才盖了乔家大院,彻底改变了门庭。

广东、福建一带的华侨很多,华侨在他国成为富豪的很多,华侨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甚至主宰了其国民经济。这些华侨背井离乡时也多是穷人,通过奋斗成了富人,改换了门庭。相信这句话,爱拚才会赢。





春日之虎


可能很多人小时候听过老人说过这句话:穷不改门,富不迁坟。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两句话都和风水阴阳五行有关系。

什么是“穷不改门”?

事实上,门在风水中是重要的一环。每当迁居相宅的时候,都要先看大门的布局:

门、主(主卧)、灶三者相生就是吉宅,反之即凶宅。

一旦安家,大门是轻易不难改变的。即便是你很穷,想要改命,也不能轻易改动大门,这有可能影响家中人丁的安全。

人丁健康,才能兴旺富贵。因此,古代讲究“穷不改门”,宁肯暂时穷一些,也不能轻易动大门的布局。

何为“富不迁坟”?

这显然也是风水的问题。古人的坟墓非常讲究,讲究依山傍水。

如果富贵了,说明祖坟的风水很好;如果在这个时候轻易迁坟,倘若没有迁到更好的地方,那么你家的风水就被破掉了,很可能会影响气运。

因此,哪怕再怎么富贵,也不能轻易将祖宗迁出来他葬。

但是,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大家就当笑话听就行。


HuiNanHistory


不管是“门”还是“坟”都跟房子有关系,只不过一个是活着人的门,另一个是逝者的家,而且门也好,坟也罢,都不能随意改动迁移。这足可见在农村房子的问题是很慎重很严肃的,不能随意扒盖,更得选好日子,有句农村老话叫“穷不改门,富不迁坟”不知大家听没听过,一直到现在大家也都沿袭遵守。

穷不改门:意思是说,如果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就不要把大门改来改去的了。其实大门就是一个家庭的门面,大家在没有进到一个房屋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户人家的大门。大门气派的话,那自然就能看出这户人家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了,如果说家里条件不太好,还去想着把小门拆了修大点,这不是没事找事,搞面子工程嘛,可能老人们也是为了教育大家要勤俭务实,不要为了面子去修个华而不实的大门。

如果家里条件确实好,那没问题,大门修的敞敞亮亮的当然好啦,进出方便,看起来也美观。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就没必要去动大门了,这房子是一个整体,修整门的话可能还要动别的地方,这样算下来花费也不小,如果家里本来就不太富裕,还去修门就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富不迁坟:意思是说即使家里有钱了,也别想着把祖辈们的坟迁来迁去的,不过家里条件好之后,修祖坟的人倒是不少。注意是“修”可不是“迁”,现在很多人家里富裕了之后,就想着把逝去亲人的坟墓修的大气一些,因为人已经不在了,现在家庭条件再好,想尽孝也没有人尽了,所以就想在坟墓上下功夫,把坟墓砌个大理石修个花园,建个祠堂之类的,但是这些也只是在原有坟墓的基础上修建的更漂亮、气派一些。

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兄弟姐妹很多,家族也大,过去是村子里边最穷的一户人家,奶奶在20多岁的时候就守寡,一个人把7个孩子拉扯大,家里贫穷程度可想而知,父辈这一代人都没有翻身,直到孙子们长大有了出息,家里才好过了,也成了村子里边能数得上的有钱人家。孙子们有钱之后,就想着给奶奶把坟墓修得气派一些,好表达一下孝心,于是几个孙子孙女们一起凑钱把坟墓重新修了,但是没有迁坟,因为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富不迁坟”,所以他们就听从建议,只是修缮了一下。


其实像很多农村的老话,目的就是为了教化人们孝顺、勤俭、善良,与人为善,我们只要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一下总没坏处。


一品小十六


门是活人住宅的门面,坟是故人安息的场地。过去的人们相信风水,最看重的就是自家门和坟的风水好不好?有没有道理呢?现在我们认为其中有很多封建迷信东西。因为再好的门和再好的坟也保证不了家族永远的富有和安宁。但是”穷不改门,富不迁坟”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市场的。

先说穷不改门,在农村门是门面,门风。单看门就知道某家是高门大户,还是柴门小户。一般农村人家有钱了,首先是置地盖房。盖房前最重要的设计,先要看好门开在什么位置,方便实用还符合当地的风水习惯。使用方便还心里踏实。並且尽量把门修得好一些。如果家道中落,家里穷了。你去改门,即破坏了整体布局。你也沒钱修得比以前更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穷不改门的说法。

再说富不迁坟,你家富有了,大家都认为你们家祖坟风水好。如果你这个时候迁坟,更富有了人们不说什么。一旦你家里出点什么问题,大家都说是你迁坟的原因。富起来的人们一般都不去迁坟。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富不迁坟的说法。


朱增林呀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针对题主的问题,说说个人的观点:


俗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炼的语句。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大多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也避免不了是糟粕,需要我们加于辨别,有选择地吸收。


穷不改门,富不迁坟。就是一句民间流传较广的老话,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话题,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现时语境下,又该做何理解?

一、穷不改门

古人认为:家里的大门,起先都是经过精心布局过的,代表的是财气和运势,一旦安家,大门是轻易不能改变的。一旦改了大门的位置,可能就会对整体风水造成破坏,从而导致这个家庭的财气和运势,走向更加衰弱。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修家庭的大门,是比较费工费时费力费钱财的,本来家境就不好,把有限的钱财花在这上面,正常的日常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比以前更穷了。

二、富不迁坟

古人认为:既然富贵了,那就说明这不但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家祖坟的风水也相当不错,就不要太贪心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时候,不是万不得已,别轻易迁坟,迁的地方更好,那自然是好事;若迁的地方不好,很有可能会破坏掉以前的好风水,进而影响财富和运程转弱。若要表示感恩祖辈福荫及孝心,在不破坏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在原地将祖先的坟墓适当修缮下是可以。

三、总结

古人认为:门,是活人住宅的门面;坟,是逝者安息的场地。两者都有自己的风水和磁场,两者都对一个家庭的财富、运程及后代的兴衰,多少都有些影响,无论贫富,都有些必须坚守的规矩,最好莫乱违背。

在现时语境下,个人认为:

若将个人、家庭、乃至家族的命运,完全拴在阳宅和阴宅的所谓风水上,是可笑至极的。好的命运,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奋斗、去争取、去拼搏、去把握。当然,传承了数千年的一些警示性提醒,不可能完全没有一点道理,各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有利的选择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