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行江湖:飞猫盗玉留书,展昭受命追查

小说:猫行江湖:飞猫盗玉留书,展昭受命追查天亮了、 赵祯醒了、也惊了、更怒了,因为他从不离身的一块玉佩被盗了。

一块玉佩而已,又不是性命,也不是玉玺,丢了也就丢了,似乎犯不着那样在意。

可是丢玉佩的主人身份特别,因为他是大宋第四任皇帝,是后世称之为宋仁宗的皇帝。

丢玉佩的地方则是皇宫内院,赵祯和庞贵妃的寝宫。而这块玉佩又恰好被赵祯视为无价之宝,从不离身,就是睡觉,也会把玉佩挂在床头。

堂堂皇宫内院,皇帝寝宫,让人来去自如不说,还让人在墙壁上题字留言。

想到这些,赵祯顿感脖子一凉,似乎架着一把刀,寒气逼人。赵祯后怕之余,接着龙颜大怒。

小说:猫行江湖:飞猫盗玉留书,展昭受命追查 皇帝发怒,自是声势惊人。寝宫内外伺候的太监和宫女们哆嗦着成片的跪在地上,任凭皇帝大人叫骂,大气也不敢出。

深受赵祯宠爱的庞贵妃娘娘也吓得花容失色,在一旁站立了好一阵,才轻声劝道:“请皇上息怒,保重龙体要紧。皇上只要招来几位大臣,责成他们迅速破把盗贼擒拿归案,玉佩自会回到皇上手中。”

美人的柔声细语总算让赵祯发热的头脑温度稍微降了一些,看来男人毕竟是泥做的,经不起水的浸润。他转头看了看花容月貌的庞妃,见她粉脸惊慌失色,不由得柔心顿起,脸色变缓许多,说道:“爱妃说得极是。朕一时失态了,连你也吓着了。”

小说:猫行江湖:飞猫盗玉留书,展昭受命追查 赵祯对内侍说道:“快去把王丞相、刑部尚书丁勉、开封府包拯宣来御书房。”庞妃在旁提醒了一句,轻声说道:“皇上,臣妾觉得,最好还把展昭一起找来。”

赵祯点点头,对内侍说道:“记得把开封府的展昭也叫来。快去宣旨!”内侍不敢怠慢,当即离去。

不久之后,丞相王强、刑部尚书丁勉、开封府尹包拯、四品带刀护卫展昭四人先后来到御书房。四人见赵祯怒容满脸面,不知出了什么大事,赶紧跪地拜见。

赵祯摆摆手,让他们起身,随后说道:“昨夜皇宫失窃,朕的随身玉佩竟然被人盗走。如果这个盗贼想取朕的人头,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你们可知罪吗?”

四人一听,自是大惊失色,皇宫失窃那是何等大事?四人急忙跪地说道:“臣等知罪,请皇上治罪!”

赵祯不耐烦地说道:“你们先起来,治罪的事日后再说。先说说你们打算如何破获此案?”

小说:猫行江湖:飞猫盗玉留书,展昭受命追查 包拯当即说道:“还请皇上说明一下事发经过,不知是否可以让臣等去案发之地勘查一番?”

赵祯说道:“事情经过很简单,朕昨夜就寝之前,把玉佩挂在床前,今日一早起来,就不见了玉佩,宫中也没有丢失其他东西。现场也没有任何异常,只是盗贼留下了一张字条。”

王强连忙问道:“请问皇上,字条在哪里?盗贼写的是什么?”

赵祯道:“盗贼在墙壁上写着:飞猫皇宫取玉,御猫护卫安在?陈州百姓无恙,玉佩自当奉还。”赵祯说完,即掏出一张纸条递给了王强。王强看完之后,转给了丁勉。

丁勉一看,当即怒道:“又是这飞猫恶贼!此贼越来越胆大妄为。擅闯皇宫盗窃,惊扰圣驾。还敢公然向朝廷挑衅,臣回去立刻召集刑部所有捕头,并发下海捕文书,通令全国捕快,严加追捕。务必擒住此贼,以正国法!”

赵祯一听,急忙问道:“丁爱卿,知道此贼?”

丁勉说道:“回禀皇上,此贼自去年以来在江南多地犯案。各地都有公函呈送刑部。只是此贼行踪诡秘,据说武功了得。且他每做一案,必换一地。因此一时之间,没有擒拿到案。”

包拯问道:“丁大人如何得知都是此人所为?”

丁勉说道:“此贼每做一案,都留下一张字条:飞猫到此一游,代你行善积德。这些字条都已呈递刑部,其字迹和这张字条的字迹一模一样。”

赵祯又问道:“既然此贼去年就开始作案,到现在刑部和各地捕快查出了什么结果?”

丁勉顿了一下,才缓缓回道:“微臣无能,至今毫无任何线索。只知道此人在潭州、洪州、杭州、金陵等多地犯案,盗窃了无数金银珠宝。”

赵祯怒道:“你们刑部是干什么吃的?追查一年多,竟然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查到,也太过无能!”

丁勉一惊,连声说道:“回禀皇上,此贼极富心机,作案毫无规律,也无征兆。刑部捕头和各地捕快也四处打探,可是就算是江湖中人,也无人知道此人的任何消息。”

小说:猫行江湖:飞猫盗玉留书,展昭受命追查 展昭说道:“启禀皇上,此事怪丁大人。卑职在江湖中行走之时,也没听说过有这样一号人物,想必是刚出道的飞贼。再说皇宫内戒备森严,高手如云。而他竟然来去自如,不被人察觉,足见此人武功深不可测,轻功更是超群。卑职扪心自问,也没有把握能做到这点。”

包拯说道:“展护卫,此人明确提及御猫,明显是冲你而来。看来此事只能交给你去追查,因为就算你不去找他,他必然还会来找你。”

赵祯说道:“包爱卿言之有理。没想到朕给展护卫御赐一个封号,还带来如此多事。之前是白玉堂来找麻烦,而今连朕都受到牵连。”

王强却说道:“启禀皇上,此事还有可疑之处。此贼说要陈州百姓安然无恙,才会归还玉佩。难道是陈州放粮赈灾出了什么问题?”

赵祯看了一下王强,不悦地说道:“丞相多虑了。陈州饥荒,朕已经派庞妃之弟安乐侯庞昱前去赈灾。此事并不难办,能出什么问题?”

包拯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王丞相所虑有理。不如就让展护卫前去陈州,一则追查盗贼,二则了解一下陈州赈灾之事如何。”

王强说道:“如果展护卫单是去追查盗贼,自然没有问题。可是万一他发现赈灾处置不当,他就无能为力了。皇上,微臣斗胆建议,由包大人以钦差的名义,前去陈州,协助安乐侯尽快把陈州赈灾之事完结。”

赵祯心中自然有些恼怒,王强和包拯如此说话,显然是在怀疑庞昱办事的能力,也就是质疑他识人之能。赵祯又一想,那好就让你们去看看朕派去的人做事究竟如何,省得你们以为朕是在任人唯亲。

赵祯打定主意,便说道:“既然如此,朕就任命包拯为钦差,前去陈州考察赈灾之事。”

包拯听了,却没有立刻跪地接旨,而是反问赵祯道:“启禀皇上,万一微臣发现安乐侯赈灾不力,应该如何处置?”

赵祯脸色一沉,说道:“包爱卿,你似乎认定庞昱办不好赈灾之事!”

包拯见赵祯神色不善,但依然说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以防万一而已,毕竟陈州离京城很远。假如真有问题,这来回请旨,必定会耽误时日。”

赵祯说道:“如果他确实赈灾不力,朕给你一道密旨,你直接替代他赈灾就是。这样可以了吗?”说完当即亲笔写下了一道密旨递给包拯,包拯急忙跪地接旨。

赵祯又说道:“打丁尚书,你们刑部也要继续追查这个盗贼。最好能生擒,朕想看看他到底长了几个脑袋!”丁勉忙不迭地应承。赵祯随即摆摆手,让众人退下。四人拜辞了赵祯,退出御书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