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取得了什麼成就呢?

雲胡說歷史


漢文帝劉恆是高祖之子,即位時23歲,是漢初一位富於政治才能和治國方略、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23年間,繼續推行漢高祖與民休息的政策。為此,他採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首先是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甚至曾連續12年全免田租,又把每年服徭役改為3年一次。其次是減輕刑罰,廢除肉刑如墨、劓等從奴隸制時代沿襲下來的嚴酷刑罰。

文帝提倡節儉,他在位期間“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因惜“百金,中人十家之產”而罷露臺之作,還令後宮“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文帝接受賈誼、陸賈的民本思想,愛護民眾,即位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於90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棉,讓他們做衣服。

文帝死後,其子景帝劉啟即位,繼續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他在位期間,曾頒佈重農詔書,認為“食者民之本,民者國之本”,衣食之物不是取之於“漁獵山伐”,而是完全來自於農業生產和經營,所以,“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增加農業生產,才能安定民生,國家經濟才有可能富足。

他還把田租再減輕為三十稅一,以鼓勵農業生產。景帝用晁錯之策,平定“七王之亂”,成功地削弱了藩屬權利,加強了中央集權,抑制了豪強地主的勢力,客觀上為民眾傾力從事農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由於漢朝初期各朝皇帝都對強秦因暴政而民生凋零、終致國破家亡的教訓記憶猶新,所以,休養生息、養民富國作為立國興邦的基本國策被一直認真地貫徹下來。

而後來的局面也說明這一國策是成功的,輕徭薄賦、重視農桑、法紀嚴明,使秦末經濟破敗、民不聊生的社會在短短几十年間走向了安定繁榮。這個時期被後人稱為“文景之治”,其成就奠定了漢朝統治的基礎,為後來武帝時期的輝煌武功提供了經濟條件。


天香引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劉恆、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現象。西漢初年,連年戰亂導致經濟凋敝,民生維艱,漢中央推崇“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黃老治國之術,旨在富國強民。

“文景之治”取得了什麼成就呢?

1.政策對路,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漢文帝劉恆,於文帝2年 和12年 先後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向天下宣佈只收一半田租,到文帝13年,乾脆全部免除了田租以維護耕者利益;對周邊敵對國家採取溫和的政策(如對匈奴和親等),儘量不輕易動武,破壞了建設環境和損耗國力。

漢文帝自己很節儉,衣不曳地,車不添加,還下詔禁止郡、藩國敬貢奇珍異物。

這樣,國家的開支開始有所節制,文武百官也自知收斂浪費行為,土豪劣紳也不敢放縱自己驕奢淫逸,國家機器和社會資源得到了相對合理的利用,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順利發展,從而有效地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緩和了階級矛盾,國力有所增強。

文景二帝多次勸解百官關心農桑,在政策上鼓勵農民進行生產,還專門設立機構,獎勵從事稼穡、努力耕作的農民,每年春耕的農忙季節,作為皇帝帶領朝臣親自下地耕作,給天下的百姓做出了榜樣。

文景時期,倡導統治階層以身作則來感化百姓,即“以德化民”,使百姓能專心致志地從事生產,進一步緩和了階級矛盾,人民生活水平在有所提升的基礎上慢慢地富裕起來了;到景帝后期時,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也充裕起來了,史書記載,國庫裡的大量銅錢多年不動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都爛了,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了。

3.是漢武帝劉徹以武力征服匈,建立大漢威名,開疆拓土的養精蓄銳期。

文景之治上華廈文明進入帝國模式後的第一個盛世,其間,國家的經濟文化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人口得以增長,戶籍也有所增加,堪稱是一個促進生產力飛速發展的偉大的時代,為後來西漢的第七位帝王漢武帝劉徹發揮文治武功,征伐匈奴奠定了物質基礎。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是看這個國家財政收入多少,而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富裕程文景之治"時期所採取的措施有利於大多數人富起來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文帝、景帝實行維護社會安定與民休息的治國戰略,社會經濟文化出現初步繁榮,國家進入一個昇平的時代。

西漢初期,經濟蕭條、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經過劉邦呂后的初步治理,社會經濟開始恢復。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做了皇帝以後,把重農抑商作為基本國策。“農天下之大本也”,道農之路,在於務農。文帝親自下田耕作,給各級官員作出榜樣,人民受到很大鼓舞。漢文帝下詔馳山澤之禁,屬於國家所有的山林川澤,允許農民開荒耕種。內地的土地耕種面積不斷擴大,沿海地區的鹽業資源得到了開發。文景二帝還採納了晁錯提出的貴五穀而賤金銀玉的主張,鼓勵富人高價購買農民的糧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做刳損有餘而補不足。減輕農民負擔,實行輕徭薄賦,降低田租稅率,由漢初十五稅一降到三十稅一,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田稅最低的時期。到國家有了一定的積累時,長達12年免除田稅。打擊豪強和不法商人對農民的盤剝。為農民建立了平穩的生產環境。農民有了足夠的生產時間,農產品日益增多。

提倡節儉,嚴禁浪費,這是文景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文帝在位20多年,宮室園林,車馬侍從,均無增加。他想做—個露臺,預算下來,要百金,便放棄了。他不斷減少自己的開支,從不接納地方送來的禮品。下令各級官吏“務省徭費以便民”。作為一個皇帝,他經常穿較粗糙的衣服,夫人宮女也不準穿拖地長衣。帷帳不準用貴重的絲織品,以免帶起奢侈豪華的風氣。文帝提倡節葬,下遺詔在他百年之後,治喪期不準影晌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不準用貴重的東西陪葬。由於文帝節儉,國家的開支縮減,官僚貴族多不敢濫剮民財、鋪張浪費,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社會上出現了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的局面。

社會財富佔有的懸殊,是社會不安的最大隱患。文景二帝為改善尊農夫,農夫己貧賤的社會狀況,除了採取“損有餘補不足的措施外,對於奢侈的貴族以及私自鑄錢的諸侯,嚴懲不貸。下令列侯就國,防止諸侯干預朝廷,削減諸侯割據勢力。梁王劉武是最大的諸侯,而且是皇帝的親弟弟,竇太后的親兒子,想長期住在京城,景帝均不允許,叫他回到自己的封國去。法律是治國的大事。自秦國實行嚴刑峻法的政策以來,人,甚至幾百人。還有肉刑,如割鼻、斷足等。殘酷的法律沒有給秦國帶來安定,很快在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戰爭中土崩瓦解了。文帝認為,這種法律是殘暴的行為,不利於治理社會,法律公正,人民才會誠實,判罪恰當,人民才會服從。各級官吏不能引導人民走正道,又用不公平的法律去洽罪,只能讓社會更加混亂。在文景時期,連坐、肉刑基本廢除了。提倡嚴格依法辦事,犯人不服,要允許申訴,重新評議,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

恭謹從儉是文帝劉恆開明政治思想的閃現,中國古代就有“進善旌"誹謗木"的說法,就是把不同意見寫在旗上或木頭上。這反映古人要求言論自由的願望。秦國就制定了誹謗妖言"罪,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只能遵守不能議論,議論就是犯罪,輕則發配,重則砍頭。商鞅變法時就不準人民議論,不少人因議論掉了腦袋或發配到邊疆做苦役。這種防民之口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漢文帝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是歷史的教訓,漢文帝認為要尋求治國的好辦法,必須大膽使用進諫人,廣泛聽取不同意見漢文帝要求各級官員直言納諫: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寧。漢文帝認為,個皇帝的德行十分重要,自己的德行好壞,直接影響百官,百官的德行好壞直接影響民眾。百官出現了錯誤,皇帝脫不了干係。文帝這種寬大的胸懷,開明的政洽思想給漢王朝帶來新鮮空氣,可以說是我國民主政治的初探。漢景帝十分重視思想文化教育,學術上允許百家爭鳴,他深愛賢士,常把學術有成的人召進宮裡講學,但還提倡多辦學校。文景時期不論官學還是私學都有很大發展。

文景二帝對周邊和民族地區採取和平共處的弭兵政策,對北方的匈奴和親、通商對南方蠻夷實施安撫,使他們歸順朝廷。邊疆多年沒有戰事,為中原地區發展經濟嬴得了時間和空間,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家也擴大了積累。文景之治給國家帶來富強,給社會帶來安定,使人民安居樂業。文景之治雖然過去4000多年了,但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從中會得到很多啟發。


歷史365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著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顯示出漢朝統治者順應歷史發展,採取與時代相應的統治政策,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從而因而促進了政治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當時“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在薄稅勸農,與民休息的政策指導下,經過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來了西漢前期的太平盛世。《漢書景帝紀》:“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Sylar弈


首先是農民的負擔減輕了,漢朝自立國開始,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西漢前期七十餘年,農民負擔是很輕的。其次是人民富足,社會穩定。再次是經濟發展,國庫充足。文景時期“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國家財力之雄厚,中國封建社會少見。

文景之治是通過輕徭薄賦政策取得的,積極為農民建立平靜穩定的生產環境,努力把對農民生產生活的干擾降到最低,減輕賦稅徭役的負擔,打擊豪強對農民的侵害,減免農業稅,穩定物價,國家財政收入多,人民富足!


小徐侃歷史


文景之治的主要成就

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

在薄稅勸農,與民休息的政策指導下,經過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來了西漢前期的太平盛世。

首先是農民負擔大大減輕。從漢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後共62年間,西漢王朝實行的是中國古代堪稱典範的輕徭薄賦政策,農民的負擔是最輕的。從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連續免除全國田賦長達11年,在這期間,農民來自農業稅的負擔沒有了,這在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西漢前期七十餘年農民負擔一直很輕是歷史上公認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會安定。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外,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仁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這樣的安康和諧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經濟發展,國家財政充實。由於經濟得到發展和繁榮,國家財政與建國初相比,出現了天壤之別。如文景時,“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至漢武帝即位時,國家財政又上了新臺階。“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財政實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少見的。

由此可知,西漢以“文景之治”為標誌的太平盛世,是通過輕徭薄賦政策取得的。漢初“無為而治”的國策,也不是無所事事、放任自流的“無為”,而是積極“有為”的。那就是為農民建立平靜穩定的生產環境,努力把對農民生活生產活動的干擾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證農民的勞動得到穩定的報酬。在排除農民生產干擾方面,一是減輕政府對農民的賦役負擔,二是打擊豪強對農民的侵害;在保證農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減免農業稅,一方面通過財稅政策穩定物價。太平盛世,國家的財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標誌,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農民的富足程度。


愛好歷史的小學生


文景之治的主要成就

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

在薄稅勸農,與民休息的政策指導下,經過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來了西漢前期的太平盛世。

首先是農民負擔大大減輕。從漢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後共62年間,西漢王朝實行的是中國古代堪稱典範的輕徭薄賦政策,農民的負擔是最輕的。從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連續免除全國田賦長達11年,在這期間,農民來自農業稅的負擔沒有了,這在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西漢前期七十餘年農民負擔一直很輕是歷史上公認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會安定。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外,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仁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這樣的安康和諧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經濟發展,國家財政充實。由於經濟得到發展和繁榮,國家財政與建國初相比,出現了天壤之別。如文景時,“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至漢武帝即位時,國家財政又上了新臺階。“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財政實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少見的。

由此可知,西漢以“文景之治”為標誌的太平盛世,是通過輕徭薄賦政策取得的。漢初“無為而治”的國策,也不是無所事事、放任自流的“無為”,而是積極“有為”的。那就是為農民建立平靜穩定的生產環境,努力把對農民生活生產活動的干擾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證農民的勞動得到穩定的報酬。在排除農民生產干擾方面,一是減輕政府對農民的賦役負擔,二是打擊豪強對農民的侵害;在保證農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減免農業稅,一方面通過財稅政策穩定物價。太平盛世,國家的財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標誌,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農民的富足程度。


M墨墨M


文景之治的政策出於劉邦,三代皇帝的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三個,一是國庫要充盈,國家要有錢。而是糧食產量要提高,要讓老百姓有飯吃三是,人口數量要恢復,此前的多年征戰導致人口減半,社會發展動力嚴重不足。就文景之治而而言,有效的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到了漢景帝時期,國庫裡錢多的多年不動用,穿錢的繩子都爛掉。糧倉裡糧食堆積如山。人口也開始得到了極大的恢復。還有一個重要的成效,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一貫推崇的節儉之風隊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影響很大。


江湖亂跑


文景之治的主要成就

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

在薄稅勸農,首先是農民負擔大大減輕。從漢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後共62年間,西漢王朝實行的是中國古代堪稱典範的輕徭薄賦政策,農民的負擔是最輕的。從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連續免除全國田賦長達11年,在這期間,農民來自農業稅的負擔沒有了,這在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會安定。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外,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仁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這樣的安康和諧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經濟發展,國家財政充實。由於經濟得到發展和繁榮,國家財政與建國初相比,出現了天壤之別。如文景時,“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至漢武帝即位時,國家財政又上了新臺階。“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由此可知,西漢以“文景之治”為標誌的太平盛世,是通過輕徭薄賦政策取得的。


撼吾移峰


相比於開國皇帝劉邦,和名聲響徹的漢武帝,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並不為現代人所偏愛。雖然我們聽過“文景之治”,但是對“文景之治”的內容也並不熟悉。然而“文景之治”對於古人而言,是難得的治國模板,美名也是一直流傳。

那麼“文景之治”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其實主要是漢文帝的功勞,漢景帝雖然比不上父親,但好在爹制定的政策都很好的遵守下去,為漢朝後來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文景之治”讓農業得到發展。漢文帝即位以後,採取了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治國政策。他特別重視農業生產,認為耕農是國家的根本。為此,他創建“籍田”制度,親自耕作,將收穫的糧食供給宗廟祭祀時用,因此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下田耕作的皇帝。他對稅收進行重大改革,降低稅收,免去田租,減輕徭役,讓更多的人能參加農業生產。經過幾年的努力,農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出現了“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的景象。到了漢景帝,他繼續生養休息,免除天下民眾的田租,下令老百姓出田租的一半,百姓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了。

“文景之治”讓工商業得到發展。為了彌補財政稅收在農業上的減少,漢文帝大力提倡發展工商業,下詔令開放山林川澤,允許私人開採礦山、開發漁業和鹽業,鼓勵農民開展副業生產,商人販運不受關卡津樑的檢查限制。由此就可以想像當時“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場景。

“文景之治”讓刑罰得以減輕。為了讓百姓能夠盡情直言進諫,漢文帝廢除了誹謗罪,官吏不能因為老百姓有不滿的言辭,就以誹謗罪論處。除此之外,漢文帝還廢除了肉刑、連坐,犯罪的人不連累到妻子,不誅罰無罪的人。到了漢景帝把杖刑也改得更輕。刑罰的減輕讓百姓不再擔驚受怕,也能夠更好的投入生產生活。

“文景之治”讓國家得到穩固。南越王尉佗自立稱武帝,考慮到當時國力不足,漢文帝降低身份,允許“服領以南,王自治之”,避免了一場戰爭。匈奴傾入代郡,漢文帝與匈奴約定和親。漢景帝劉啟則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得到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富足,漢文帝、漢景帝創建了“文景之治”,才有了後來的“漢武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