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学日记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鸡冠山乡小学校“送教上门”

记者丨蒋超 王婷婷


春天已经铺满在鸡冠山的每一处角落,但四年级女生罗溪语,却无法跟往年一样准时坐进教室里。

家长对此一度很忧心:虽然都在提倡网上学习,但我们大字不识几个,没办法辅导孩子在家学习。


罗溪语所在的鸡冠山乡小学校,在成都市以西80公里的崇州边远山区,是目前崇州市海拔最高、位置最远、人数最少的学校——海拔1500多米、距崇州市区40多公里、仅有8名学生。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地中小学的春季校园生活纷纷按下暂停键。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鸡冠山乡学校的8个学生也只能在家学习。不过,孩子们的网络学习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效果也不甚理想。


鸡冠山乡小学校校长马倩告诉记者,对于在线学习来说,网络信号是最基本的一个保障。但是,8个娃娃分布在鸡冠山的各个山沟,山里面网络信号偶尔会出现不通畅不稳定的情况。

其次,个别学生家境不是很好,对于在线学习需要的硬件无法保障到位。再加上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难以对孩子们在家学习进行有效辅导。“比如老师们在微信群里推送的课件家长学生互动不强烈,因为家长不是很看得懂那些课件。”

第一周线上教学结束后,效果不如预想的理想。

怎么办呢?校长马倩和老师们合计了一下,既然网络教学靠不住,那就干脆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家一家为孩子们送课件,把学校设计的“五育并举”的多元课程,送到学生家中,并线上线下结合,面对面一一详细的给孩子们安排学习任务,每周来回,做随访验收,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跟上教学进度。


宅学日记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鸡冠山乡小学校“送教上门”

宅学日记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鸡冠山乡小学校“送教上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送教上门除了书本知识,“抖空竹”也是学校给学生送去的居家学习课程之一。多年来,为了响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鸡冠山乡小学将空竹发展成学校的一大特色,学生不仅人人会抖,有的学生还参加过崇州市空竹比赛,拿过冠军。


宅学日记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鸡冠山乡小学校“送教上门”


虽然只有8个学生,但是送课的过程并不简单。校长马倩介绍,“山路并不平坦,对于鸡冠山乡小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走上一个小时去上学,几乎是每周都要经历的日常。”此外,由于山区不通班车,交通不便,孩子们只能住校。家长们告诉记者,平时每到周一,天刚蒙蒙亮,娃娃们就要从家里出发,有些“彪悍”的娃娃,甚至不用交通工具,就靠两条“结实”的腿。

而为了送课上门,8个孩子的这段上学路,马倩和同事们每送一次教,就要走8次。“单次送教来回就是60多公里。”


宅学日记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鸡冠山乡小学校“送教上门”


马倩是土生土长的鸡冠山乡人。十几年前,她从这里读书走出了大山,学业完成后,她又回到大山里教书,一呆就是13年。在马倩看来,送教上门说不辛苦肯定是假的,但是这份辛苦是值得的。她和同事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正式开学复课。每次看到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她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所受到的老师给予关怀和社会资助,“现在我自己也做老师了,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