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熟无人车?业内人士称三到五年无人驾驶会在全国普及

文丨郑亚红

编丨赵艳秋



“我们技术离完全的纯无人驾驶还有一段距离,期待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让纯无人驾驶走到全国各地。”3月24日,一场微信群的交流会上,无人驾驶公司文远知行CEO兼创始人韩旭说到。

身处疫情之中,让韩旭感触最深的是,如果能再早一两年将载客的自动驾驶技术做到足够成熟,就能在这次疫情中解决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能够运送疑似病例,还不会发生交叉感染,毕竟真正的自动驾驶没有司机。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频频传来融资消息,驭势、Waymo、滴滴几家公司获得数千万到数亿美元的新一轮投资。韩旭透露,文远知行原本要进行的B轮融资受疫情影响要稍微推迟,但投资圈重金进入赛道的消息不断,让这个行业又再次热了起来。

他表示,未来三或五年,自动驾驶会大范围的应用起来。而他预测,2020年则是行业发生大量整合的一年。

疫情为无人驾驶行业注入一次短暂的暖流,但未来在量产和全自动化无人驾驶的路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关注。为何韩旭会推断三到五年后纯无人驾驶能在全国普及?

韩旭告诉AI财经社,这和基建分不开。他进一步解释,如果未来道路比较宽阔,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被铁栏杆分开,只有固定的地方能够过马路,同时又有专门的上车点和下客点,无人驾驶就可以大范围运行。“美国已经能够看到一些这种情况,我觉得随着技术的推进,在适合自动驾驶的区域可以大范围应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流行病的产生,我觉得这个时代会很快来临的。”韩旭说。

显然,韩旭的观点建立在一些条件之上。他表明,纯自动驾驶的应用离不开未来道路规划和基建达到一种新标准;同时,还要有技术和政策的配合。比如,需要将技术做的更加稳定,让刹车、转向和计算都有冗余,而实际上现在这些很多东西都没有冗余备份,只有冗余才能带来安全和可靠性。

否则在中国这种复杂的交通状况下,纯无人的自动驾驶还很难实现。

此前,一些人士的言论被指激进。在2015年,马斯克称两年可开发出全自动驾驶,五年实现大规模商用。但五年过去了,斯克还发射了火箭,而自动驾驶并没有迎来商用落地和量产。而业内一些人士其后纷纷表示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在相当长期间内斗实现不了。

人工智能科学家、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则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加谨慎。2017年,李开复在发表演讲时预言,无人驾驶汽车在15到20年将会成为美国的一种大规模现象,在中国,这个过程则需要10年。

“2018年,行业可能更看重各家无人驾驶开发代码的长度;去年则进入一个疯狂找场景的阶段,发掘合适的落地场景。我觉得现在技术上瓶颈都正在突破,剩下的主要是社会需求和交通法规问题。”一家无人车公司高管此前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如此总结。

疫情为行业注入了一股小火苗,但技术问题、安全问题、道路问题和法律问题仍然是无人驾驶领域不得不一一跨越的大山。

疫情催熟无人车?业内人士称三到五年无人驾驶会在全国普及

疫情催熟无人车?业内人士称三到五年无人驾驶会在全国普及

疫情催熟无人车?业内人士称三到五年无人驾驶会在全国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