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发小上门讨官当,一个被杀一个封官是为什么?

史学达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朱元璋这两个发小,一个被杀是因为嘴笨,赤裸裸地说出了令朱元璋最自卑的的事件。



另一个被封官则是因为“嘴角抹了蜜汁”,把朱元璋的马屁拍得叮当响。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起他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偷鸡摸狗”,当乞丐化缘的过往,让朱元璋感到自卑。

所以他最恨的就是别人提起他不堪回首的过往。但两位发小都说了他的这些丑事,一个被封官,另一个被杀死,这是为何呢?

少年时期的朱元璋曾在濠州度过他的童年。当时元末,元朝不断增加百姓的赋税。加上荒年不断,许多百姓饿死街头。

为了生活,朱元璋经常和发小给地主家放牛。不过当时孩子很皮,说是放牛实际上是散养。

平时把牛撒开,让他自己吃草,接着就跑去,下河捉虾了。不过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少年老成的气势。


没事的时候,就骑在牛背上,想象着自己是大将军,然后指挥其他几个发做事情。每次肚子饿的时候,由于没有饭吃,他们就时常去田里偷瓜。

盛夏是最炎热的季节,也是豆子生长得最好的时期,这下子他们放牛就不会挨饿了。每每感觉肚子,他们就偷偷跑过去拔几根。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还机智地每处拔一点。

这个时期的朱元璋,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还过得去。可惜造化弄人,自己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连买个棺材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帮忙买了块地让他们父母下了土。

朱元璋自此开始了他的乞讨生涯,之后投奔到郭子兴的起义军中,才有了他此生的成就。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百姓的生活依旧没有什么起色,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朱元璋的两个发小不堪生活的重负,又得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于是商议着去京城寻找朱元璋,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们两不远万里,爬山涉水地从安徽濠州跑到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后朱棣迁至北京)。


想见朱元璋并非易事,但是自从听到他们两个是自己的发小之后,朱元璋便接见了他们。两人喜笑颜开,但却不知祸从此起。

朱元璋虽知他们是自己的发小,但是为了保持皇帝的尊严,也得按程序来。朱元璋问道:“你们从何而来,是什么人,寻朕有什么事?”

一个发小抢答道:“回皇上,我们从濠州而来,是你的发小。当年我们还一起放过牛,一起偷过人家的豆子……这些你还记得吧?”

这个发小都不知道掩饰一下,滔滔不绝地将他们童年干的所有坏事一一抖露了出来,朱元璋一听到“偷”这个字,脸瞬间变黑了。呵斥他赶紧闭嘴,并且叫人拉出去砍了。

另一个发小见此情此景内心非常害怕,但似乎也明白了一点。他答道:“回禀皇上,我们从濠州一路赶过来,为的就是再见您当年风采。

您是否还记得,当年您叱咤风云地骑在马背上(其实是牛背上),活捉了豆将军的情况?您的威武,我仍然记忆犹新……”朱元璋听闻,心中很高兴。其实还是一件偷豆的事情,但是这位发小却机智地将此等令人羞耻的事情说成了叱咤风云的事件,给令朱元璋羞耻的事情镶上了金边,使得他非常高兴。

朱元璋一高兴,自然会给他封赏,但是一定不是大官,特别是不会让他留在京城地带。否则啥时候嘴漏,再给我抖搂出去,岂不是被别人笑掉大牙。

于是他给自己的发小封了个县令,并且远离京城,为的就是以防之后再从他口中说出什么自己见不得人的事情。

朱元璋之所以会杀掉那个发小,一是因为他揭开了自己的伤疤,让自己难以启齿的事情再次暴露。

一个皇帝努力地给自己的背景添加各种光辉,但是这个发小硬是将他的黑暗历史赤裸裸地抖露出来,让朱元璋觉得自己颜面无存,所以便杀了他。


其二,是杀鸡儆猴。朱元璋杀了他也是为了告示之后的人,最好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关于朱元璋令人羞耻的事情烂在肚子里,不然下场就是和他这个发小一模一样。

朱元璋是封建皇帝中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对于他的褒贬众说纷纭,而朱元璋一心要掩盖的丑事也不断被民间抖露出来。但关于朱元璋的许多丑事,都是民间传说,不知是否属实。


史之策


朱元璋出身草莽,他微时放牛,有一帮小兄弟,据说他在野地里睡觉,老是曲倦着身子,人们问他什么原因,朱元璋做了一首诗:

天为帐幕地为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睡觉不敢伸开腿,

恐把山河一脚穿。

从诗里看出,朱元璋小时候的气魄何等之大。他的民间的狐朋狗友们,私交非常好,他们给地主放牛放羊,一伙毛头小子一块偷菜,偷着烧吃牛犊,还有一群和尚和乞丐朋友。本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发迹后,一跃而起当了皇帝,但他的家里没有几个人,亲戚也不多,他的爹妈因为得怪病都离世了,他只有义子,几个子女了。

不要小看了朱元璋,他年轻时不过一个草寇而已,但他算得上一位明君。大明王朝在建立国家之初,就很强盛,到了朱棣时期达到鼎盛,可以说朱元璋的明朝没有衰退,是很强大的。

自从做了皇上,天下太平,有两个幼年的发小听说当今天子是小时候的哥们,忙不迭的结伴上京,希望往昔的哥们一定能赏给他们一官半职。虽然,尽管百姓们看不起这两个低贱的农民,总还是见到了皇帝兄弟。

朱元璋在众人面前,想展示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顺便叙叙旧,令两个朋友请进来。拜会开始,朱元璋便问两人何许人也?两人中有一个自作聪明,将自己曾经和朱元璋一起干过的鸡鸣狗盗之事都抖落出来,说咱们一块田野里撒尿,一起追逐打闹,更把一起偷牛烧吃的情况一一说了出来,说皇上你记得吧,那天吃牛犊,嫌腥气,从山上拔来野菜,瓷罐煮熟了,恰好山上跑过来几只石羊,採下来的石块砸碎了煮菜的瓷罐,皇上你抢着吃野菜,喉咙被柴草卡住了,差点憋死,是我接你一把生菜,你狼吞虎咽,咽下柴草。朱元璋一听这些丢脸事情,气不打一出来,令把这个胡日鬼拉出去斩了。

第二个人见前面的哥们被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当年皇上帅兵攻打罐州城,飞来羊将军,石将军打开罐州门,皇上亲手捉拿菜将军,柴将军把住三关口,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眉开眼笑,重赏其人,给他一个官职。

朱元璋一代帝王,也是好面子的,怪前面的哥们太直爽,坼穿皇帝的丑事,肯定不好。同样一件事,说法大相径庭,结果甚相悬殊,此乃话有三说,巧者为妙。


山谷大师


这个故事我最早是在《演讲与口才》上看到的,以黑色幽默向人们说明了口才的重要性。

估计原文是出自某一本野史吧。

这个故事,大意讲的是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和他小时候一起放牛的小伙伴们知道了,都想讨个官当当。

老乡甲身穿一身新衣服,来到金銮殿,面见朱元璋。三跪九叩之后,他匍匐在地上说:“微臣当年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擒住豆将军,不料红孩儿当关,幸亏了菜先锋前来救驾。”

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悦,回忆起来往事,赏了老乡甲一个官当。

老乡乙听说了这件事,暗想我和朱元璋和甲都是当年一起光屁股放牛的,甲能当官我就不能吗?

他找到朱元璋,一见面就大大咧咧说:“老朱啊,我今天来找你要官来了。要说咱哥俩的交情,那可是不一般啊。你还记得不?咱们小时候光屁股放牛,偷了地主老刘家的豆子,跑到芦花荡里,放在瓦罐里煮。但因为太饿了,豆子还没煮熟,大伙就便开始抢着吃了起来,却一不小心把罐子打碎了。你捡起地上的豆子就往嘴里塞,却被红草根噎住了。还是我用菜叶子让你吞了下去,才救了你一命。你今天封我个什么官当当啊?”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老乡乙居然说当年偷豆子的事,让老朱脸上挂不住了。


小伙伴还把话说完,朱元璋便大声让卫士便把他拖出去砍了。

你让别人下不来台,你也上不了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口才和情商的重要性。

所谓口才,就是会不会说话,所谓会不会说话,就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表现之一。

情商在关键时刻仍然非常有用。

情商低的人会告诉别人他们心直口快,他们有什么说什么,见什么喷什么,甚至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呵呵。

这种朋友没事用唇枪舌剑刺你两刀,呵呵,还说自己为你好,这就是情商低的表现,这种人最终会没有朋友的。

你可以不说话,但别说伤人的话。

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样的人和普通朋友说话不讲究方式,轻则让朋友生气,和ta当场吵架,严重的会失去一个朋友,甚至以后遭到报复。

但是,如果你面对那些可以改变你的生活的机会或人,就不能有什么说什么的话,而是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因为不会说话而导致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丧失,那么令人终身遗憾的事。

所以,一个人要混社会,真的应该好好读几本关于口才的书,就算不能遇到改变你命运的机会,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了,不会让你丢了小命,但起码不会让你犯低级错误。

各位看官,你们说是不是呢?


燕赵节度使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朱元璋当皇帝后,他的两个发小前来讨官,为何一个被砍头,一个却升官了呢?”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从一个给地主家放牛的娃娃,最终做上了大明朝的皇帝之后,就有不少自称是他儿时伙伴的人来找他叙旧情,希望能够谋个一官半职什么的。


这不,前后两个自称是朱元璋儿时的发小到皇宫找他来了,他们的目的自然很明显,不说大家也知道,这就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然而,这两个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其中一个人不幸被砍了头;而另一个人却被封官嘉爵,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第一个发小啊,按说应该算朱元璋小时候的救命恩人,但是,估计是他情商太低,又不会说话吧!见到朱元璋后就一直喊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朱元璋看在是发小的份上就忍了。接着他又说“想不到你一个放牛娃居然也能当上皇帝,现在你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们当年的这些朋友啊!”虽然朱元璋听到这些有点生气,但还是又忍了,毕竟这是一起长的发小。


但是,这人却没有看出朱元璋生气了,更不知道收敛,居然口无遮拦的说起朱元璋小时候的糗事起来。说起当年朱元璋和他一起偷地主家土豆吃的事,而且还说朱元璋差点被土豆噎死啦,幸亏是他递给他水喝。他觉得说起这事,自己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自然可以得到一官半职,但不曾想,朱元璋听到这里直接命人将其拖出去斩了。

而朱元璋的另外一个发小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况且这个人小时候还经常欺负朱元璋,朱元璋本来想见到他后一定要好好的将他修理一番。但没想到,这发一见到朱元璋就一直说朱元璋的好,说他从小就看他不是凡人,必成大器,夸起来是滔滔不绝啊,朱元璋不仅听起来舒服心里也高兴啊。

关键是此人也说起当年吃土豆的事,他说:“想当年,微臣随万岁一起扫荡芦州府,攻入罐州城,拿下了豆将军,结果红孩儿当关,幸亏有汤将军救驾”。朱元璋听到这里直接就了封他个御林军总管的职务。这话说的,就算是揭朱元璋的糗事,如此讲出来都让人觉得就算是抢土豆吃,听起来都像是打了一次胜仗,朱元璋怎么可能不封他官呢?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古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和皇帝说话自然是要万般谨慎小心的,要不然,极有可能会小命不保,朱元璋的这两个发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不懂得察言观色,又不懂得谨言慎微,我想,他一定没有办法获得他人喜欢,他的人际关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应该谨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做到三思而后行,一定不要做一个口无遮拦的人。


大史官


朱元璋当了皇帝,两个发小上门讨官,一个被杀一个封官,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没看清他与朱元璋之间的距离,一个不但看清了而且把握得当。



朱元璋是皇帝,两个发小是平民,他们之间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现实。

小时候他们和朱元璋一样,都在一个河沟洗过澡,关系很近,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发小明白,朱元璋也明白,这就可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应该立足现实,现实中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平民,平民来找皇帝要官,要是平等还要什么官?



一个发小见了朱元璋,大庭广众之下,把他和朱元璋小时候一起干得糗事,来了个竹桶倒豆子,一股脑全倒出来。看似把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拉得很近,实际上是没承认他和朱元璋之间的距离。



一个发小见了朱元璋,说小时候在一起就看出朱元璋和别人不同,将来一定有大出息,现在真的就应验了。他能看出来?连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他能混一个皇帝当。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是在奉承他,说的不是真心话,但他道出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所以朱元璋爱听。



在职场上与领导保持距离很重要,清朝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受宠,不知道与雍正保持距离最后被杀,胤祥受宠知道与雍正保持距离最后得以善终。

现代职场也一样,如果领导和你关系很近,千万记住“保持距离”,不然也不会有好结果。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有得观史


这个故事被人们提出来说,已经不止一次了。大概是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有两个和他小时候一起玩的人来找他,在朝堂上,一个提起他们小时候一起偷东西吃的事,引得朱元璋不高兴,被朱元璋叫人杀了。另一个却提起小时候游戏,朱元璋扮大将军扮皇帝的事,引起朱元璋高兴,不但没杀,还赏了个官。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可能真的发生过。因为历史上,朱元璋小时候真的带领小伙伴偷过人家的豆子烧吃,还偷吃过地主的牛。而且在游戏时,他也的确扮演过大将军,扮演过皇帝。

但是,象这个故事描述的那样的情况大概不会发生。因为,即使朱元璋再粗鲁,再自私,再好面子,他也不至于当着文武群臣的面,立即就杀掉那个说他旧时不光彩做事的发小。

朱元璋有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事,也有在朝堂上判杀大臣的事。因为那是大臣,食他之禄,犯了他的法。他可以责杀。那无损于他的皇帝形象。

但如果一个平民发小在朝堂上说一点小时候的不光彩事,朱元璋就当堂把他杀了,那对他这个平民皇帝的形象的损害,就实在是太大了。历史上一切皇帝无不标榜自己爱民,关心百姓,以笼络人心。朱元璋十分精明,他怎么会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杀自己的平民发小呢?

这个故事明显地是后人糟踏朱元璋的。不过编排这样的故事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朱元璋在历史上确实有过杀和自已一同起事的战友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还真有点意思呢!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1368年正月初四,40岁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定年号为洪武,定国号为大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海洋,朱元璋的老家沸腾了。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在家里排名老四,在家族中排名老八,所以他爹娘给他起名叫重八,字国瑞,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改名朱元璋(意思是诛灭元朝)。老朱家世代农民,他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从一出生都没吃饱过。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家放过牛,在皇觉寺当过和尚,还曾拿个破碗四处云游讨饭吃。这下草根逆袭成明朝老大,他的老乡们感到又惊又喜。

有句话说得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更何况老朱当了皇帝。据说,朱元璋以前的小伙伴张三、李四、王五,他们几个高兴的两天两夜都未合眼,最后决定去应天找朱元璋要官做。

这些人为了改变人生,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朝着美好的愿望奔去。四天后他们终于到了应天。

一. 死

那个叫李四的是个急性子,心想:“我得先下手为强,让老四封我个大官当当”。于是他顾不得休息,更顾不得自己的形象,偷偷溜出去,一路打听直奔朱元璋大殿。经过传唤,李四见到了朱元璋,当时他激动地正要跳到朱元璋的宝座前来个熊抱,被眼疾手快的侍卫拦住。两边的大臣纷纷捂鼻侧目。原来李四走的急,不小心踩到了狗屎,他也不顾自己的形象,只见他:裤腿高挽,高低不一,两腿的泥巴异常醒目,上衣不整,灰头土脸,头发凌乱。

还有一张叭叭个不停的大嘴:“老四,我做梦也没想到你能当皇帝!想当年咱偷地主刘德家的牛,那可是吃的最饱的一顿饭,你还把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骗过了刘德,哈哈哈……。


还有一次,我们偷了豆子躲在芦苇里,在竹罐里煮,还没煮熟,咱哥几个就猴急地抢着吃,罐子被打破了,豆子滚落在草丛里,汤也洒在地里,你饿急了,捡起豆子就往嘴里捂,不小心一片草叶子卡在喉咙,痛的鼻泪横流,我赶紧拿出一个小地瓜让你吃下去,这才没事……

老朱实在受不了了,一拍桌子:“哪里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言乱语!拉出去砍了。”李四的那张大嘴算是永远地闭上了。


二. 打

张三一看老乡队少了李四,估计李四已经讨官去了。他连忙洗洗脸,整整衣冠,阔步走向了出去。张三来到大殿见到朱元璋,他眼里满含激动的泪水,嘴唇颤抖,一声:“八哥!”叫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旁边的大臣汤和、刘伯温等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老乡汤和轻轻咳了一声。哪知张三呆头呆脑,像没听见一般,继续:“八哥,你现在出人头地了,以前咱俩可没少挨刘德骂,有一次刘德用放牛鞭打你,我替你挨了几鞭;咱俩一块去别村要饭,我替你拿碗;还有一次咱哥几个饿得受不了了,去捉野鸭子,幸亏我跑的快,捉住了那只鸭子,咱们才美美地吃了一顿烧烤,你吃的满嘴流油……朱元璋的脸已经绿了,大喝一声:满口胡言,拉出去打20大板,哪来的回哪去。


三. 封

王五美美滴睡了一小觉,哼着歌儿慢悠悠地走向皇宫大院,他见到宝座上的朱元璋,气场宏大,已不是从前的发小了,他连忙跪地,高呼“万岁”。

朱元璋问:“下跪何人?”

答:“草民王五”

然后开始叙旧。

王五说:

“草民不才,幸得皇上高抬,才使我有幸随驾亲征,我们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土遁,拿住了豆将军,不料叶将军当关,幸亏瓜居士相助,万事大吉。


朱元璋一听他把儿时的事说得既文雅、又含蓄,还有趣。朱元璋非常欣赏他,认为这是个人才,立刻封王五做了御林军总管。

上面的三位,同样是老乡,大家一样的起点,只因形象和说话方式的不同,而落得人生结局的不同。就如今天的职场,同样的一些话说好了能让人笑,说不好能让人跳!虽是故事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小姐姐讲史


“朝为乞丐郎,暮登天子堂”!朱元璋坐北朝南后,一帮发小来寻亲套近乎了,企图通过老朱改变家徒四壁、一穷二白的面貌,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老朱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态度,老朱精明着呢!


这天,两个儿时伙伴趁着老朱上朝议政时,来讨官了;繁缛礼节后,自然是叙旧,讲叙童年的故事,以勾起老朱的念旧之情,待龙颜大悦后,再提条件。

第一人不怂,面对万岁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重八啊,从前我们一起给地主家放牛,经常挨东家的打骂,有一次,你被东家殴打后,一怒之下,让我们偷偷地把人家的牛犊宰了,煮了两大锅肉,大伙吃得贼饱,我胀得直打膈………”。


这哥要官心切,没察言观色,老朱早挂不住了,还满嘴跑火车,又讲起了:偷土豆、偷西瓜之类的事;一番见不得人的老底揭下来,老朱颜面已成炒熟的猪肝色,又看到满朝文武都窃窃私语,进而低声发笑,怒不可遏,立即吩咐:“拖下去砍了。”。

另一位却懂得老朱今非昔比,现在是九五至尊了,人家要面子,所以字斟句酌地把老朱粉琢玉雕了一番:

“从小,您就是英明勇敢的人,当年,您领着一群小将,骑着角马,径上岗坡;扫荡了芦州府,大破了罐州城,汤元帅落荒而逃,捉住了大大小小的豆将军,一抢一个挑进衙门”。


他把朱重八带大家偷豆子,蒸煮时,烧破了瓦罐,汤水流一地,大家饥不择食抢豆子吃的事包装成了朱元璋英雄斗争的故事!

心有灵犀的朱元璋立马心花怒放,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就让他当了禁卫军的小头目。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两个发小前后上门讨官当,但因为情商不同,说话艺术不同,结果一个被杀,一个封官。

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公共场合,我们都要顾及对方的地位、身份,勿以为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同学,好兄弟姐妹,就可以言辞随便,勾肩搭背,直接呼唤对方的小名、绰号,或者说些以往的不符合场面的事,这会陷对方于尴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话说朱元璋从小家境贫穷,父母早亡,只能替地主家放牛做短工。这放牛期间整日与周围的小伙伴玩耍,又是捉鱼,又是煮土豆,反正小屁孩顽皮之事,没有少干,朱元璋打小就有领导能力,因此他那时结识的发小着实不少。

接着濠洲(今安徽凤阳县)连年灾难、瘟疫,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能无奈地去寺庙中当了和尚。当和尚时,寺庙的粮食供应不上,佛祖也没有办法解救苍生,朱元璋又被迫流浪当乞丐。

一路颠沛流离,直到二十五岁,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才开始了他的不凡人生。朱元璋认郭子兴为义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不久郭子兴病亡,他接过红巾军大旗,南征北战,历经15年,公元1368年,终于建立大明王朝,但这创业之路甚是艰难。

当年的放年娃,如今成为了皇帝,这消息传到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一时当地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倍感脸上有光。而朱元璋的发小们更是打起了主意,觉得自己从小与朱元璋玩耍,凭这份交情,应该能有一官半职可担任。

于是,有一个发小先行上路,去南京找朱元璋。进入到皇宫,恰好满朝文武大臣均在,朱元璋听说有发小来探望,一时童心兴发,宣他来见。

这发小见朱元璋身穿皇袍,高高坐在龙椅,他竟然不下跪,而且哈哈大笑说道:“朱重八,你还记得我不?”

朱元璋见他不下跪,还哈哈作笑,甚是不悦,而当听到朱重八这三个字时,立马心中有了怒火,脸黑了下来。旁边的大臣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等人在不断地故作咳嗽暗示这发小,奈何这发小情商太低,不曾领会。

朱元璋见状,碍于发小情谊,只能故作热情地问,你是何人,为何事而来?

这发小不知死活,继续套近乎,左一句朱重八,右一句朱重八,甚至说小时候与朱重八放牛时,大家一起煮土豆吃,朱重八太过于饥饿,狼吞虎咽,被土豆咽到,是他救了朱重八。并说,如今朱重八你当了皇帝,能不能看在当年的救命之恩,给我一官半职?

文武大臣们听罢,都在摇头叹气,这发小必定人头落地。果然,朱元璋听罢,龙颜大怒说,这江山经过这满朝文武大臣的艰辛努力才打得下来,你一分贡献也没有,就想凭发小的情谊得到一官半职,天下哪有此等好事,而且你来到这里不下跪,这是欺君之罪,来人,拖出去斩了!

这发小讨官职不成,反而因为不识大体,情商太低,说话口无遮拦,导致人头落地之事传到了朱元璋另一个发小的耳中,这发小吸取教训,决定去尝试一下。

一进皇宫,见到朱元璋,他赶紧跪下,并且高呼朱元璋为皇上。朱元璋见这发小甚是有礼,讲话得体,不似之前的发小,让他龙颜蒙羞,此时便龙颜大悦问他是何人,因何事而来?

这发小便以草民自称,但说起放牛、吃土豆之事,更换了言辞,他说草民打小有幸与皇上一起放牛、吃土豆,皇上吃土豆噎住,有神灵护佑,让发小们发现,大家一起去救助,当时草民也尽力相助过,而且皇上早年与发小们玩耍,很有领导风范,又有神灵相助,日后必定能成大事业,今果然如此,草民今斗胆想沾点皇上的光,谋得一职,为乡亲父老谋些福祉。

朱元璋听完,又是神灵相助,又是有领导风范,重要的是他求官,是为乡亲父老谋福祉,朱元璋顺水推舟,给他封了官。这样,既念及了发小情谊,又在众大臣面前留下了他有人情味的好印象。

于是这发小便凭着高情商,高明的说话艺术,沾到了朱元璋的光。这说明,人生在世,不管曾经多要好的交情,在公共场面,对方的尊严绝对要护住,万不可谈私事,虽然大家早时可能情谊重,但到了社会,彼此的地位,会有距离的拉开,不管距离远与近,言行举止都要有度,这是人情世故决定的。


我就是竹韵


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却很有趣。

编撰者的本意,是在强调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凡情商低的人,他所能企及的人生高度就有限,甚至于在有些场合之下会要了老命。而情商高的人,总是能逢凶化吉,如鱼得水。

故事是说朱元璋坐了天下之后,忆及小时候经历的种种苦难,很想回到家乡炫耀一番,只是苦于政权初建,百废待兴,成天忙于国事,又哪里有时间去衣锦还乡?

想来想去,便托人带话,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来京探望。这样一来,只要是能和朱元璋扯上一点关系,即使是要打八杆子才能沾上点亲的人,纷纷跑到京城来,希望能与朱元璋见上一面。

朱元璋能在乡亲的面前露脸,自然是大大的高兴。于是要么赏金,要么赐银,总归不让乡亲们空手而还。这些乡亲兴高彩烈地回到家乡,极尽夸张地炫耀,以致于惊动了朱元璋的两个发小。

这两人和朱元璋简直就是患难兄弟,想当年,他们三人同为本村的地主刘德牧羊放牛,吃尽了苦头。那交情之深,绝不是这帮尝到甜头的乡亲可比的。

于是其中一人便先到了京城,见了朱元璋,还以为是当年放牛呢,为了显示他和朱元璋的交情,开口就叫朱元璋的小名。

朱元璋一愣之下,想起了一个人。

这就是三国时代的许攸。

许攸和曹操袁绍都是发小,偷过鸡,摸过狗,感情不是一般的好。自从官渡之战曹操听了许攸的火烧乌巢之计取得大胜之后,每到曹操宴请属下时,许攸就会站起来指着曹操的鼻子道:"阿瞒,没有我你能有今天吗?",曹操总是笑嘻嘻地应道:"你说得对。"看上去好像一点都不介意。

结果,曹操借许褚之手一刀就把许攸喀嚓了。

朱元璋显然不如曹操这么有涵养,也不懂什么借刀杀人这么有文艺范的词汇,眉头一皱,直接就叫人把发小拖下去宰了。

而第二个发小见到朱元璋的时侯,谈吐有范,举止有度,恭敬中又不乏有几分亲呢,每每忆及当年趣事糗事,总是扬朱贬己,既顾全了朱元璋的脸面,又勾起了朱光璋对往日情怀的怀念。朱元璋一时高兴,便赐了个小官给他做,竟成一段官场佳话。

都是发小,却有着截然相反的际遇。

这当然不是朱元璋厚此薄彼,而在于这两个发小在面对发达之后的朱元璋时所秉持的态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残酷也是非常现实的真理,那就是你永远不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什么亘古不变的兄弟之谊、朋友之情,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随着身份地位的更易,它们终将离你而去。

信不信由你。于我来说,我是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