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的词作《风流子》该如何赏析?其中有何典故?

取昵称费劲


书袋掉搬千万句,才思毁损两三行。

先摔典故,再扯赏析。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木叶:树叶,典故源于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太白有诗云“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亭皋:水边的空地平地或草地,典故源于司马相如《子虚赋》“亭皋千里,靡不被筑”,记得李煜《蝶恋花》也有一句“遥夜亭皋闲信步”。

重阳,略

捣衣秋,就是秋天的夜晚,典故源于庾信《夜听捣衣秋》“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还有“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同时期的谢朓,鲍照都用过捣衣一词而且都是秋天晚上。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庾肠,庾信之愁,指人世之悲。典故是庾信名作《哀江南赋》,这赋里从头到尾都是在说愁肠离别。而且学是晚年之作。

潘鬓:地球人都知道,大概就是潘安的渐渐发白的鬓角,指人到中年。

簪菊,因为前面有重阳二字,所以小可认为这个典故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从唐朝开始,头上插花是一种流行时尚,尤其是九月初九,皇宫权贵都会把菊花插在头上(《辇下岁时》),到了宋明两朝达插花更是到了巅峰。

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楚天,应当是长江上的天空,因为有一个晚字,所以小可认为典故是杜甫《暮春》“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白苹红蓼,解为白蘋即可,和红蓼一起,典故是吕洞宾的诗“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这里主要对的是颜色,诗词中太多,但名气最大的就是仙人,所以只好安利了。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芳草有情,因为此诗有异乡独游之意,所以典故应当是韦苏州的诗句,比如韦庄“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雁横,后面有人倚西楼四字,所以典故只能是流传千古的唐诗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作者是赵嘏。

南浦,中国人都知道,肯定是江淹的《别赋》,略过不提。

人倚西楼,典故同“雁横”。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玉容,形容女子容颜娇好,典故是经典唐诗《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香笺,即红笺,桃笺之类的书笺,指情人的信。出处应当是韩偓的诗句,而且算是可能是。在我看来觉得晏殊的《清平乐》可能性最大,毕竟里面那一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太过闻名,而且词中的离别之意与此词完全吻合。

锦字,同上,本来想说是李易安(后面还有两处二字),但张耒比李易安要大一些,然而李易安的一剪梅堪称神作,非要用来也不是不可能。但小可觉得这真就不可能!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碧云,因为此诗为离别之悲伤,所以这个碧云是指远方的云,因此,出处是江淹《杂体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青鸟沉浮,青鸟即信使,代指远方的消息,这里是指她的消息。看来张耒是和江淹闹上了,这一句也是江淹的杂体诗里面的一一句“青鸟海上游……浮沉不相宜。”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风前懊恼,典故是徐凝的春风诗“可怜半死龙门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芳心一点,诗里有美人佳人,所以典故有可能是戴叔伦的名作《相思曲》,里面有一句很出名“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当然更出名的是第三句“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寸眉两叶,形容女子的眉毛如柳叶,杜牧诗《寄远》“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禁甚闲愁,因为前面有“眉”字,所以典故为韦庄《定相番》“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此句无典。

全词很简单,就是说一个中年男人,在九月初九没事登高,然后无病呻吟,没屁挠嗓子。因为是离乡或离别嘛,所以便想起了当年的女盆友,磨磨叽叽,啰哩啰嗦,没完没了。说穿了就是自作多情,想象中那个女人是如何如何地想自己。

巨恶!

至于赏析?真没有什么好赏析的,全诗都在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满满是的离别,我只看到了才华,却没有看到情感。然而宁可看到才华,也不愿看到情感,毕竟写诗的时候最不缺的就是情感。


亦有所思


提起张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熙宁六年高中进士,晚居陈州,擅诗文,著有《柯山集》,词作现仅存六首。而《风流子》就是其中之一。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这首词是写的思乡愁情,其描写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如白苹、红蓼、芳草、夕阳……算得上是宋词中情景交融的典范了。

简要赏析

开篇即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深秋时节,树叶纷纷落下,散落在水边平地上,重阳佳节临近,又是捣衣的时节(古代妇女深秋之时在砧石上捶打衣服,寄给远方的亲人过冬)。作者给我们营造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词凄凉的感情基调。

“耐愁入庾肠,老侵潘鬓”,紧接着他不禁感慨自己思乡之情愁入肠中,鬓边已经平添了白发。(这句词化用了庾信和潘岳的典故。庾信是南朝时梁朝的官员,出使西魏被扣留,身在异国,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家乡。后世就常用“庾愁”来代指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潘岳则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个美男子,但他过早衰老,三十二岁就生华发。后人就用“潘鬓”来表示中年鬓发斑白。)作者通过这两个典故既道出了词人的乡愁,又表达了自己已经衰老。一个身心俱衰的游子形象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每当重阳节,人们总是将菊花插在头上,而作者却赋予了菊花以人的形象,自己满鬓白发,害怕将菊花插在头上,菊花会感到羞辱。这也更衬托出了他此时的多愁善感之情。

“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这三句写的是作者极目远望之景。作者此时身在京城,遥望着南方的故乡,终不可见。他的生活就像那水中的白苹一样,漂浮不定。

芳草含情脉脉,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之上 ,望不到故乡的作者,心中一片怅然,只能倚着西楼,独自惆怅。

作者为何如此思念家乡?那是因为在家乡有他的心上人。

“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因两人相隔遥远,连书信都无法送到,只能空自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空中时起时伏的青鸟。(“香笺”和“锦字”都是书信,而江淹《休上人怨别》中有云“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作者以“碧云”表达对爱人的思念。青鸟则是传说中专门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鸟,后世就将青鸟当做送信的使者。如李白《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精甚闲愁”,在作者的想象中,此时的她正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愁上眉头,怎么禁得住那闲愁呢?。都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自己此时此刻如此的思念她,想必此时她的心情也和自己一样吧。作者写她就是在写自己,写心上人对自己如此的眷念,更是为了表达出自己对她的爱之深切。

“情到不堪言处,分赴东流”,这句诗将眼前之景与此时之情完美地融合。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无处排解,便索性都交给了眼前滔滔东流的江水,让江水带走自己的哀愁吧!


潮打的空城


风流子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沈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树叶纷纷飘落在水平地上,重阳将近,又是妇女为亲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怎奈我像庾信那样在他乡羁留,满腹愁绪,双鬓渐白。轻慢地把菊花插在头上,恐怕那菊花也会感到羞辱吧。天色已晚,遥望楚天,一直望到水气笼罩的白苹尽头,一直望到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芳草含情,延伸到天际,牵动离人的忧愁。斜阳无语,鸿雁横渡南浦,我在西楼久久伫立。

  不知伊人是否安康?虽然有书信和题诗,可是两地渺远,无从寄送。碧云已合而伊人未至,青鸟杳然而音书全无。伊人也许在风前月下,芳心懊恼,眉头紧皱,怎么也无法停止这相思之愁。情到深处,无从诉说,不如交付给东去的江流。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这几句大意是:芳草似有情意,夕阳默默无语,雁从南浦横空飞过,人在西楼独倚。

  树叶纷纷飘落在水平地上,重阳将近,又是妇女为亲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怎奈我像庾信那样在他乡羁留,满腹愁绪,双鬓渐白。轻慢地把菊花插在头上,恐怕那菊花也会感到羞辱吧。天色已晚,遥望楚天,一直望到水气笼罩的白苹尽头,一直望到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芳草含情,延伸到天际,牵动离人的忧愁。斜阳无语,鸿雁横渡南浦,我在西楼久久伫立

赏析:

  此词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的情怀。《餐樱庑词话》评此词云:“张之潜《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景语亦复寻常,惟用过拍,即此顿住,便觉老发浑成。换头:”玉容知安否?‘融景入情,力量甚大。此等句有力量,非深于词,不能知也’香笺‘至’沉浮‘,微嫌近滑,幸’风前‘四句,深婉入情,为之补救;而’芳心‘、’翠眉‘,又稍稍刷色。下云:“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盖至是不能用质语为结束矣”。

  上片起首一句,点明地点、时令,流露出思乡之意。“木叶”,即树叶。“亭皋”,即水边平地。“木叶”、“捣衣”和“重阳”连用,意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夫妻间两地相思之情愈益浓厚。这是因为:重阳节是人们登高饮酒的日了,有亲人外,不免互相思念:“捣衣”,常用以表现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九月换季之时,家家准备寒衣,这时,“捣衣”更容易引起思妇对游子痛苦的思念,游子也容易由此联想到妻子的恩爱。接下来四句,写思家之苦。“庚肠”,化用庚信羁旅北地而不忘家国的典故,指思乡的愁肠。“潘鬓”,化用西晋文学家潘岳“三十有二,始见二毛”的典故,指中年鬓发初白。此四句谓由于忧伤深重,鬓衰将不胜簪。上片结末七句,均以景寓情,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白苹”,“红蓼”,都易使人想起离家之苦,故云“芳草有情”。“夕阳无语”,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词人对游子思妇离别之苦的同情。“雁横南浦”,因物兴感,言雁届时即归,而人分离后却不能归去。“人倚西楼”,点出游子登眺之处。

  过片点明所思之人为“玉容”——思妇,揭示词旨所。“香笺”四句,写游子对闺中人的怀想。接下来四句,转以想像之笔,设想妻子怀念游子时的痛苦情状,表达了游子对妻子深挚的爱情和痛苦的思恋。

  结尾两句,以质语收束全篇,言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反而愈益愁苦,倒不如把此情交付给东流之水带去为好。

  纵观全词,可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确乎以抒情见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